科研产出
抓好金针菇栽培的几个重要环节
《上海蔬菜 》 1994
摘要:最近几年来,上海市郊的金针菇栽培发展迅速,势头直逼蘑菇和香菇,在生产上各单位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此笔者调查了市郊金针菇的栽培技术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如下.一、优良品种的选择利用及保存目前市郊各生产单位大都使用了有高产潜力的优良菌株,如黄色品种SFV9,三明一号、白色品种白金系列等,均可作为市郊金针菇的当家品种.黄色品种品质偏脆嫩,白色品种较耐寒,在-5℃时仍有微量生长.在菌株保存方面,有条件保存的单位,可选择当年的优良株进行组织分离,并使用营养条件好的培养基,将菌株提纯复壮,以保存和获取更优质、高产的菌种.菌种宜在低温条件下保存,超低温保存尤佳.二、培养料的合理配比从金针菇的营养生理看,金针菇的蛋白酶具有很强的活性,这就要求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内添加较其它菇类更多的氮源,来满足其生理要求,应尽量少用无机氮,因为有较多合成细胞所需的氨基酸不


使用肥料效应方程应当注意的问题
《土壤通报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已经证明,在一元一次肥效方程y=a+bx+ex ̄2中存在R=2w-w2/100关系,本文又将证明y=a+b/x+cx式中存在R=20/w-w关系(R=[(y-a)·100)/(y-a)m,w=x100/xm)。两个关系式清楚地显示了两个肥效应程的区别,特别是接近ym(y=g-a)处,若ym下降幅度相等,则两个方程相应的施肥量x比xm减少的幅度具有很大的差异,从而提示我们,小于最高施肥量部分的产量与施肥量工作曲线,实有必要深入研究。
关键词: :R=2w-w ̄2/100,R=20/w-w;肥效方程工作曲线


从农作物留种技术探讨食用菌选种途径
《中国食用菌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从农作物留种技术探讨食用菌选种途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陈国良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菌种厂吴史杰食用菌生产需要种性优良的菌种,在孢子繁育和组织分离采种时还必须认真进行选留种,以使优良的菌种性状得以保持,甚至通过长期的定向选种,后代的种性会越来越好。...


香菇生长期稀土对物质的降解及其酶活的变化
《食用菌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稀土在作物上的研究和使用,我国始于1972年。它对作物的发芽、幼苗生长和产量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影响作物自身和某些物质代谢及其酶活。但稀土元素用于食用菌上,对食用菌生理机制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采用不同稀土浓度处理香菇培养料,在培养25天、50天、85天、145天取样,测定培养基中三素变化和20ppm浓度下有关酶活变化,结果稀土处理对物质降解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营养生长阶段的酶活性。 一、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 香菇7402,由本所提供。 (二)试验方法 采用三角瓶培养,培养基采用常规木屑麸皮培养基,在25℃下培养和栽培。 (三)组分分析 在培养0天、25天、50天、85天,145天取样,试验设CK、10ppm、20ppm、30ppm处理,样品60℃烘至恒重,粉碎,60目过筛。测定方法:干样品1.000g,置于碘瓶中,加入70ml中性洗涤剂,于高压锅100℃下保持40分钟,后提高到115℃20分钟,取出用G_3漏斗抽滤,残渣用90℃蒸馏水、95%乙醇、丙酮冲洗数次,将残渣进行真空干燥.


芙蓉肉鸭的能量和蛋白质代谢特点
《上海农业学报 》 1994
摘要:试验用两个能量水平的日粮(11.71MJ/kg和12.55MJ/kg)分别饲喂芙蓉瘦肉鸭12羽,采用全收粪法对肉鸭18~21,32~35,46~49日龄三个阶段各种日粮的代谢能、能量代谢率、干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和氨基酸表观消化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日粮代谢能实测值均大于计算值(4.06%~10.93%);高能日粮(简称HE)比低能日粮(简称LE)的代谢能计算值更接近于实测值;2.随肉鸭日龄的增大,后期氮的沉积率显著降低(P<0.01),干物质消化率和能量代谢率有所提高(P>0.05);3.提高日粮能量浓度后,干物质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能量代谢率和氮沉积率稍有提高(P>0.05);4.受测氨基酸中,蛋氨酸的表观消化率最高,提高日粮能量浓度后,赖氨酸表观消化率,前、后期显著提高(P<0.05),中期略有降低(P>0.05),胱氨酸表观消化率前期显著提高(P<0.05),中、后期无显著影响(P>0.05)。
关键词: 鸭;能量;蛋白质;氮沉积;氨基酸


低芥酸油菜“8907”的选育和栽培要点
《上海农业科技 》 1994
摘要:“8907”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油菜室选育的甘蓝型低芥酸油菜新品系。1991年和1992年经全国油莱新品种(系)区域试验长江下游片试验:1993年经上海市油菜新品种(系)区城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具有高产、适应性广、耐寒和较耐油菜病毒病和菌核病等特点,是一个较有希望代替“申优青”的低芥酸油菜新品系。现简述如下。


《“猪乐菌”开发及养猪试验》研究项目通过鉴定
《上海农业科技 》 1994
摘要:由上海市农科院植保所黄振兴副研究员主持《“猪乐菌”开发及养猪试验》研究项目,于1993年12月15日在北京市顺义县通过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成果鉴定。 鉴定委员会由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畜牧系张仲葛教授为主任,由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梁克用研


青花菜和甘蓝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1994
摘要:为了建立以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和甘蓝(B.oleracea var.capitata)原生质体进行遗传操作的受体系统,进行了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研究。从室温(20~25℃)和自然光照下生长的无菌苗下胚轴游离的原生质体,经纯化后的得率均为1×10~6个·g~(-1)(FW);甘蓝无菌苗经4℃低温处理6h,原生质体产量可增加1倍。采用琼脂糖小块培养(Agarose bead culture)方法,培养在含NAA 1.0mg·L~(-1)、2,4-D0.1mg·L~(-1)和 ZT 0.5mg·L~(-1)的K8P培养基中的原生质体,青花菜再生细胞的分裂频率为35%,植板率为5%;甘蓝的植板率为4%。再生愈伤组织转入含IAA 0.1mg·L~(-1)、ZT 2.0mg·L~(-1)、adenine 40mg·L~(-1)和glutamine 100mg·L~(-1)的MS培养基中可迅速分化出绿芽,青花菜的分化率达20%,甘蓝的为18%。获得了一批再生植株并移栽成活。


单季晚稻计算机配方施肥
《上海农业学报 》 1994
摘要:单季晚稻计算机配方施肥研究,包括单季晚稻简化施肥技术,产量因子效应,微机程序设计等内容。通过研究结合上海地区实践已获得较好结果,中试和大田推广表明:采用微机配方施肥,既能使水稻平衡吸收养分,达到高产稳产,又能省工、省肥、减少污染,每公顷增产粮食225~300kg,节约化肥(碳铵)225kg。
关键词: 单季稻,计算机,配方施肥


DNA序列测定质粒模板法的改良
《上海农业学报 》 1994
摘要:研究了以质粒为模板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DNA序列的操作条件。用本实验改良的制备质粒模板方法和测序反应程序,使以32P为DNA合成标记、双链质粒为模板的测序结果基本达到以35S以33P为标记、M13单链DNA为模板的测序效果,实验操作简便、成本低。
关键词: 质粒;模板;序列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