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保护耕作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阐述了国内外保护耕作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保护耕作对作物产量、土壤性状、土壤水分利用的效应以及对作物病虫草害的影响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提出我国推行保护耕作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树夏秋季保果技术
《西北园艺(果树专刊) 》 2003
摘要:1 减少生长后期落枣通常情况下,生长后期自然落枣十分严重,落果量往往占产量的30%~40%,甚至70%以上。落地的枣果遇雨极易霉烂变质,即使及时拾起,这种枣果也是重量轻、皮色黄、含糖量低,食用价值不大。自然落枣一般从8月中旬开始直至采收,历时一个多月。减少生长后期落枣,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喷布蔡乙酸溶液。据试验观察,蔡乙酸具有阻止果柄离层产生、增大果柄拉力的作用。于7月下旬和8月下旬,各喷1次20 mg/kg的萘乙酸溶液,可减少落枣80%左右,且对枣果生长和品质无不良影响。配制药液时应注意,萘乙酸原粉必须先用95%酒精或酒精度50%以上的白酒溶解(1g原粉用25 ml酒精或50 ml白酒即可),然后再加水稀释至要求浓度。2 防治枣果病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肥力水平对肥料氮生物固定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肥力水平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及其与土壤供氮的关系,及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基础含量能够反映土壤的供氮能力。单施氮肥或有机物料时,土壤肥力水平对土壤微生物固氮没有明显影响,但两者配合施用时土壤微生物的固氮能力明显增强,在低肥力土壤上效果更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育种中几个主要性状选育方法的探讨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丰产性状、品质性状、适应性是谷子品种的主要性状。在成功培育出冀谷14号、谷丰1号、谷丰2号、小香米、冀谷18、冀谷19等高产、优质、广适新品种的基础上,总结出在育种过程中对这些性状的有效选择方法,对今后的谷子育种具有一定的接借鉴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