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核酸酶BN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1997 CSCD
摘要:从解淀粉芽抱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中提取染色体DNA经过PCR扩增得到Barnase(核酸酶BN)基因,然后克隆到质粒PGEM-7Zf(+)的Smal位点上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核酸酶BN基因的核着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序列相比具有99.7%的同源性,长度为336bp,根据核苷酸序列推断的氨基酸序列则完全一致。该工作为以后利用核酸酶的特异表达来获得雄性不育植物打下了基础。


地高辛标记的DNA探针和ID-ELISA检测芜菁花叶病毒的比较
《热带作物学报 》 1997 CSCD
摘要:以克隆的芜菁花叶病毒(TurnipmosaicVitusTuMV)外壳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GT3为模板,用PCR的方法合成了长度为0.87kb的地高辛标记的双链DNA探针。用其进行了十字花科蔬菜病毒检测研究。在斑点杂交中,探针检测TuMVRNA的灵敏度为250pg,相当于5ng的病毒,比ID-ELISA检测TuMV的灵敏度高6倍。
关键词: 芜菁花叶病毒 地高辛标记DNA探针 斑点杂交 ID-ELISA


陆地棉愈伤诱导及胚胎发生能力的遗传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对62个陆地棉(GosypiumhirsutumL.)品种进行了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对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影响很大。仅27.4%的品种有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其中胚胎发生能力较强的品种占11.3%,多数品种(72.6%)在本试验中未观察到胚状体形成。在含有IAA及KT的培养条件下,基因型对愈伤组织的生长速度有明显影响。双列杂交结果表明,基因型间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和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愈伤组织生长速度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无胚胎发生能力的品种与有胚胎发生能力的品种杂交所得20个组合都不能形成胚状体,且F2代呈3∶1的分离比例,表明体细胞胚胎发生受一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在有胚胎发生能力的基因型中,胚胎发生能力还存在量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受一些修饰基因的控制。
关键词: 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遗传分析


橡胶树双受精作用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1997 CSCD
摘要: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和孚尔根等杂色法,对橡胶树的双受精过程作了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1)授粉后0.5-1h花粉粒开始在柱子头上萌发。随后花粉管沿着花柱的引导组织往下生长.12h后经珠心喙进入胚囊,释放内含物。(2)卵细胞受精过程为:授粉后13-13.5h,精子贴附在卵细胞的质膜上.随后进入卵核.染色质散开和出现雄性核仁。20h后两性核仁融合,形成合一个核仁的受精卵。橡胶树的受精作用属有丝分裂前型。(3)极核受精过程与卵细胞受精类似,但完成较快,授粉后18h便完成受精。极核受精是3个核的融合过程,由于各核结合的先后差异.有3种不同的类型:①两极核先融合成含一个核仁的次生核,然后次生核与精核融合。②两极核先融合,但两者的核仁未融合,因此形成一个含二核仁的次生核。这样的次生核,当与精核的校质融合并出现雄性核仁后.次生核的两个核仁才融合成一个次生核仁。然后才和雄性核仁融合。③上极核先与精核融合.然后才和下极核融合。这3种受精类型.其所形成的初生胚乳核,均含一个核仁。


建兰花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检测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1997 CSCD
摘要:从石料兰病株中获得一个病毒分离物,利用曼陀罗进行分离纯化和繁殖.并通过梯度离心获得提纯病毒,经生物学、血清学鉴定及电镜观察,鉴定该分离物属于建兰花叶病毒(CyMV)。分别用纯化病毒及SDS-PAGE回收病毒外壳蛋白免疫家兔,获得2种特异性抗血清,并用SPA-ELISA方法对兰花样品进行了检测研究。


胡椒干物质产量和主要养分含量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1997 CSCD
摘要:经测定2-8龄胡椒植株总生长量和干物质产量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增加。5-8龄胡椒植株营养组织每株于物质产量为7.91kg。生殖组织即果穗每株于物质产g为4.41kg。果粒占果穗干重的93.3%,果梗占6.7%。植株营养组织中不同器官子物质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枝条>叶片>蔓>骨干根>细根。营养组织中的养分含g氮最高,钾次之,再次为钙、镁、磷。各主要元素氮、磷、钾、钙、镁之间的比值为15.6:显:12.8:10.6:2.1。果实中氮含量最高,钾次之.再次为钙、镁、磷。它们之间的比值为13.3:1:9.7:3.1:1.2。以每年每公顷产黑胡椒7500kg计,则每年每公顷消耗的氮172.65kg,磷13.35kg.钾122.7kg,钙40.skg,镁15.15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