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抗逆型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黔糖4号选育及应用研究
《中国科技成果 》 2009
摘要:黔糖4号系NC0310*CP36/105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优良甘蔗新品种,其表现为出苗快而整齐、分蘖强、生长势强、宿根性和耐旱耐寒性突出、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中早熟高产高糖.产.量6.6t/667m^2比对照F134增产45.69%,此对照桂糖11号增产13.8%;平均蔗糖分含量15.92%,比F134高4.16个百分点,比桂糖11号高1.05个百分点,较双对照增产增糖优势明显,尤其在旱坡地上种植较其它品种更具有增产潜力,适宜于中等肥力的旱坡地或平坝地种植,可作为糖料或能糖兼用型甘蔗新品种推广应用.


杂交油菜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杂交油菜选育过程中各农艺性状对油菜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油菜产量与株高等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株高等9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重要性依次为: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枝部位>结角密度>千粒重>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影响杂交油菜产量的经济性状的作用依次为:每角粒数(r=0.4169)>单株有效角果数(r=0.3927)>主花序有效角果数(r=0.3204)>分枝部位(r=0.3049)>结角密度(r=0.2947)>千粒重(r=0.2921)>株高(r=0.2741)>一次有效分枝数(r=0.2602)>主花序有效长(r=0.21917)。[结论]该研究为杂交油菜的选育及其新组合的综合评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宗谱组成与水稻品种布局的相关性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ep-PCR分子指纹对来自贵州的200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0.83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被划分为87个单元型,17个宗谱;同时,病菌群体遗传宗谱的组成与各地区水稻品种的布局有极大的相关性。以杂交稻为主栽品种的几个地区,如遵义、黔东南、黔西南等,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宗谱相对单一,且多为优势宗谱GZL17;以地方品种或粳稻为主栽品种的地区,如六盘水和毕节,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宗谱较为分散,各个宗谱所占的比例相对均匀,没有优势或次优势宗谱,显示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可促使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背景趋于一致,增加稻瘟病的成灾风险。


生态文明构建视域中的贵阳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 2009
摘要:在分析了生态文明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结合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出相关建设性的政策建议。贵阳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实施生态协调与规划,还需要不断培育生态文化等,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金福隆植物生态营养剂对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耕作与栽培 》 2009
摘要:通过在油菜蕾苔期和初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金福隆植物生态营养剂试验结果表明:喷施1:250倍浓度金福隆植物生态营养剂能明显提高杂交油菜黔黄油21号的产量,比喷施清水增产12.7kg/667m2,增幅为9.64%;同时可以显著降低黔黄油21号油菜籽的芥酸含量,但对其含油量和硫甙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油菜 产量 品质 金福隆植物生态营养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