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Hybrid-Maize模型的河北省山前平原夏玉米产量潜力评价
《玉米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Hybrid-Maize模型分析1984 ~ 2017年气候变化对山前平原区20世纪80年代品种与当前主栽品种产量潜力的影响.结果 表明,20世纪80年代品种的产量潜力平均为10 890 kg/hm2,目前主栽品种的产量潜力平均为16 220 kg/hm2,较20世纪80年代品种提升了48.9%.在此期间,研究区域气温呈增加趋势,温度每升高1℃,20世纪80年代玉米品种和当前品种的产量潜力分别下降638、591 kg/hm2.夏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太阳辐射总量从1984~1994年呈下降趋势,1994~ 2017年呈波动维持的状况,太阳辐射每下降100 MJ/m2,20世纪80年代品种产量潜力下降330 kg/hm2,当前主栽品种下降480 kg/hm2.降雨量呈增加趋势,但玉米产量与降雨量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生产上可以通过选用长生育期、耐高温品种等方式减少气候变化对产量潜力的影响.总体来看,当前品种的产量潜力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 夏玉米 山前平原区 产量潜力 Hybrid-Maize模型 气候变化


不同管理措施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披针叶黄华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放牧(GT)、围封(FT)和"围封+施肥+划破+补播"综合管理(CT)3种管理措施对披针叶黄华空间分布格局和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T处理的披针叶黄华重要值低于FT和GT处理;CT处理的香农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FT和GT处理(P<0.05);FT和CT处理的披针叶黄华株数显著少于GT处理(P<0.05);在CT和FT处理中披针叶黄华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聚集分布(0~10 m尺度);而GT处理中披针叶黄华种群表现为聚集分布(0~6.5 m尺度)、随机分布(6.5~7.5 m尺度)和均匀分布(7.5~10 m尺度).综上所述,在高寒草甸应采取"围封+施肥+划破+补播"综合措施防控披针叶黄华的爆发,促进毒杂草型退化草地的恢复.


河北酿造高粱籽粒中7种常用农药的残留与安全评价
《现代食品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河北生产上酿酒高粱籽粒中农药残留情况,本研究收集生产上20个籽粒样品和一个高粱白酒样品,同时记录籽粒样品产区、品种、栽培技术、所用农药等详细信息,参考GB/T 20770-2008和GB 23200.113-2018对莠去津、吡虫啉、抗蚜威、克百威、六六六、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等7种农药进行检测,根据GB 2763-2019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籽粒样品农药残留检出率为80%,超标率为25%,酒样中未检测出农药残留.检出农药为毒死蜱和氯虫苯甲酰胺,检出率分别为70%、25%;超标农药为氯虫苯甲酰胺,最大残留量为726μg/kg.喷施毒死蜱和氯虫苯甲酰胺样品中相应农药检出率分别为100%、50%,超标率分别为0、50%.采用农药防治与免施农药两种虫害防治技术的样品中农残超标率分别为41.67%和0.农残检出率较低的品种为冀酿2号和冀酿3号,检出率均为75%;农残超标率较低的品种为红茅粱6号和冀酿2号,超标率分别为0和12.50%.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确立酿造高粱农药残留检测指标提供理论依据,为酒厂选用安全酿造高粱原粮提供参考.


不同烘烤时间及温度对冀粉1号香气成分、质构及感官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质构仪、感官评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探究不同烘烤时间(1、2、3 h)及温度(150、200、250℃)对冀粉1号甘薯香气成分、质构特性及感官的影响,从而找出最佳烘烤条件.质构分析得出,硬度、胶黏性、弹性及内聚性随着温度或时间的增加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感官分析得出,甘薯的整体口感随着烘烤温度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烘烤温度及时间的变化对甘薯口感有较大影响.香气成分分析得出,醛类物质相对含量较大,且随着烘烤时间及温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从而影响甘薯风味.烘烤条件为200℃,2 h时,冀粉1号的内聚性、胶黏性均为最低,口感最好;且感官评价得分较高、香气成分丰富.综合得出,200℃,2h为冀粉1号最佳烘烤条件.
关键词: 冀粉1号甘薯 烘烤条件 香气成分 质构 感官评价 品质评价


免耕直播对谷子耗水量、水分利用 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1—2013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深州试验站,通过对比免耕直播和常规旋耕播种对黑龙港地区谷子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黑龙港地区谷子免耕直播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与旋耕处理相比,2012年土层5 cm、15 cm和100 cm处,免耕处理土壤贮水量变化量显著降低,2013年在25 cm和35 cm土层,免耕处理土壤贮水量变化量显著降低.(2)与旋耕处理相比,免耕处理下谷子产量显著升高,2012年和2013年分别提高6.12%和9.67%,耗水量分别降低8.57%和0.48%,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升高16.13%和10.21%.(3)穗长、穗重、穗粒重与产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穗长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穗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4)谷子生长期内的平均气温与谷子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均与穗长、穗重和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风速与穗长、穗重和穗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在黑龙港地区免耕与旋耕相比,谷子产量可以提高7.90%,耗水量生育期内降低4.2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32%.因此,在免耕模式下,在本试验地区应选择降水和日照充足、风速适当小的地区有利于增加谷子产量.
关键词: 免耕直播 耗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农艺性状 气象因子


饲粮添加蒲公英、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蒲公英、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10日龄海兰褐蛋鸡480只,随机分为10组:对照组(DZ)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分别添加0.1%、0.3%和0.5%蒲公英叶干粉(GF)、蒲公英叶水提物(TQ)、蒲公英叶干粉+酵母细胞壁提取物(FH)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不同的添加剂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但无显著性(P>0.05),FH0.1%~0.5%组的产蛋率高于DZ组的产蛋率,FH0.1%~0.5%组的料蛋比低于DZ组的料蛋比;不同的添加剂可维持蛋鸡血液生理指标的稳定性;不同的添加剂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大于DZ组,且FH0.1%~0.5%组与DZ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丙二醛(MDA)含量较DZ组呈下降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的添加剂可以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且FH0.3%~0.5%组与DZ、GF0.1%~0.5%、TQ0.1%~0.5%相比差异均为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同时添加蒲公英叶干粉、酵母细胞壁提取物能改善蛋鸡生产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效果优于单独添加蒲公英干粉和蒲公英叶水提物,且最佳添加量为0.5%.
关键词: 海兰褐蛋鸡 蒲公英 酵母细胞壁提取物 生产性能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功能


基于SSR标记的板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筛选出的21对SSR分子标记对来自12个省(市)的279份板栗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1对引物共检测到71个等位变异位点,变异范围为2~6,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3.38个等位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化范围在0.614 5~0.972 3之间,平均0.866 8.通过检测10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发现山东群体Shannon's信息指数(I=0.487 0)、Nei's多样性指数(H=0.319 5)、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30)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100%)均最大,是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群体;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099 3,表明群体内遗传分化大于群体间分化;基因流Nm=4.536 1,说明板栗各群体间存在适度的基因交流;聚类结果和主坐标分析图表明,各群体的遗传关系和地理来源有一定联系.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低平原区一季玉米种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播期的响应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低平原区一季玉米种植适宜播期和品种搭配高效种植模式,本研究以播期为主处理[2015和2016年4个播期(4月20日、5月5日、5月20日和6月5日),2017和2018年采用5个播期(5月5日、5月20日、6月5日、6月20日和6月30日],'登海605''先玉335'和'郑单958'3个当地生产推广玉米品种作为副处理,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下的产量、产量性状及不同播期耗水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和2016年随播期的延后产量均呈现增加趋势以6月5日播种平均产量最高.2017和2018年产量随播期延后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平均以6月20日播种产量最高,且较其他播期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从产量性状看,播期主要影响玉米百粒重的提高,播期过早(4月20日、5月5日)或过晚(6月30日)不利于粒重提高,是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从不同品种的产量对播期的响应来看,不同品种受年型影响较大,6月5日到6月20日播种综合产量较高,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为'登海605'和'先玉335'.从水分利用效率看,过早或过晚播种均不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综合4年的研究结果,'登海605'适播期在5月20日-6月20日,'先玉335'在5月5日-6月20日播种均可获得较高产量,'郑单958'在6月5日-6月20日播种较好.


室内快速筛选防治玉米瘤黑粉病药剂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农药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防治玉米瘤黑粉病药剂的筛选,建立了一套应用酶标仪室内快速筛选的方法.采用含药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进行筛选,初始孢子培养浓度为106个/mL,在摇床中于28℃、200 r/min下培养16 h后测定光学密度(OD)值,最佳OD值测定波长为590 nm.应用该方法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丙环唑和氟唑环菌胺5种杀菌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戊唑醇和氟唑环菌胺对玉米瘤黑粉病致病菌玉蜀黍黑粉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均为0.03 mg/L.本研究建立的酶标仪快速筛选方法检测过程快速准确,重复性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检测方法,可为田间试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瘤黑粉病 玉蜀黍黑粉菌 杀菌剂 毒力 酶标分析仪 药剂筛选 方法建立


不同土壤基质势对盐碱地设施黄瓜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黄瓜品种"京研春秋绿2号"为试材,采用不同基质势下限指导黄瓜灌溉的方法,研究了4个土壤基质势处理S1(-10 kPa)、S2(-15 kPa)、S3(-20 kPa)、S4(-25 kPa)条件下,黄瓜的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以期寻找出适宜盐碱地设施黄瓜灌溉的土壤基质势下限.结果表明:随着滴头正下方0.2 m深度处土壤基质势的降低,灌溉水量明显减少;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I)随着基质势降低显著减小;黄瓜植株根冠比随基质势下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2处理根冠比达到最大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等光合指标随基质势降低有减小趋势,且4个处理间各指标差异显著;随着灌溉水量的减少,各处理黄瓜的畸形果比率逐渐上升,S4处理的畸形果比率最高,为12.70%;黄瓜产量随着土壤基质势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S1和S2 2个处理差异不显著,S3和S4处理较其它处理差异显著;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土壤基质势的降低呈显著升高趋势.综上,S2处理条件下黄瓜产量较S1处理差异不显著,S3和S4处理产量显著降低,且S2处理各项品质指标基本均达到最大值,-15 kPa为最适宜盐碱地设施黄瓜灌溉的土壤基质势下限.
关键词: 土壤基质势 设施黄瓜 生长指标 品质 产量 畸形果比率 水分利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