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响应面优化小米馒头工艺及品质特性相关分析
《食品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小米馒头品质质量,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酵母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研究,以馒头感官总评分为响应值,通过Design Expert 8.0.6软件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小米馒头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小米馒头品质的影响顺序为发酵时间>酵母添加量>发酵温度,所得最佳工艺参数为酵母添加量1.1%、发酵时间45 min和发酵温度29 ℃.另外,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不同条件对馒头品质质构特性、比容及色度参数L*、a*、b*产生影响中,感官评分与馒头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b*呈显著负相关.此研究为小米馒头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UPLC-ESI-MS分析中棉花次生代谢物标准品推定和加合物形成
《棉花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UPLC-ESI-MS)分析中棉花代谢产物的高通量鉴定方法;探讨特定UPLC和ESI模式条件下棉花次生代谢产物的加合物种类、主导加合物及适宜的ESI模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对18个棉花代谢产物标准品进行分析,采用在线XCMS软件进行无靶标质谱数据提取,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程序建立标准品鉴定方法.[结果]针对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建立了基于计算准确相对分子质量的棉花次生代谢产物标准品的快速鉴定方法 POSid和NEGid;特定超高效液相色谱和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下14个标准品得到正确鉴定.正离子模式下出现[M+H]+、[M+Na]+、[M+NH4]+、[2M+NH4]+、[2M+Na]+和[2M+H]+6种加合物,负离子模式下出现[M-H]-、[2M-H]-、[M+Cl]-、[M+FA-H]-、[3M-H]-、[M+Na-2H]-、[M-H2O-H]-和[M+TFA-H]-8种加合物,单个标准品的质谱可观察到1~6种加合物,每个标准品均有主导加合物并具有电喷雾离子模式的偏好性.蜜二糖适合电喷雾正离子模式检测,棉酚适合2种离子模式检测;12种化合物均是负离子模式信号强于正离子模式,适合采用负离子模式检测.[结论]建立的基于计算准确相对分子质量的代谢产物鉴定方法,能实现对18个棉花次生代谢产物标准品的无靶标质谱数据的鉴定.特定超高效液相色谱和电喷雾条件下,棉花次生代谢产物的主导加合物具有电喷雾离子模式的偏好性.这些结果为开展棉花代谢组研究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数据支撑.
关键词: 棉花次生代谢产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质谱鉴定 加合物


辣椒抗疫病基因分子标记的筛选及检测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加快辣椒抗疫病新品种选育进程,选育抗疫病品种是防止或减轻辣椒疫病危害的有效途径.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辣椒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成为选育抗病品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40份辣椒材料进行了抗疫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筛选,同时对已报道的6个抗疫病分子标记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3个STS抗疫病分子标记Phy-1、Phy-4和Phy-6扩增出特异性目标条带,共鉴定出18份抗疫病材料和2份感病材料.其中,引物Phy-1筛选出抗病材料14份,Phy-4筛选出抗病材料7份,同时含有2个抗病基因的有3份,Phy-6筛选出感病材料2份.利用分子标记筛选抗病资源,可有效提高辣椒抗疫病分子育种的进程,为加快辣椒抗疫病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低氧贮藏对鸭梨品质和生理病害的影响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低氧贮藏对鸭梨品质和生理病害的影响,设置1%、3%、5%和10% O2处理,以空气贮藏作为对照,分析其在冷藏(0℃)和货架期间(20℃)果实品质、黑皮、果心褐变和冷害发生情况.结果 表明:低氧处理(1%、3%、5%和10% O2)可延缓鸭梨果实硬度下降,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升高,延缓Vc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3%、5%和10%O2处理果实黑皮指数较对照降低38.81%、48.11%和33.51%,而1% O2处理黑皮指数较对照提高7.74%;5%和10% O2处理组果心褐变指数较对照减轻51.64%和39.31%,1%O2处理果实果心褐变较对照增加44.43%;1%和3%O2处理增加了果实冷害,180d时冷害指数分别为0.65和0.09.进一步研究发现,3%、5%和10%O2处理能够延缓果心总酚含量下降,显著抑制果皮相对电导率和果心PPO活性升高.综合分析表明,5%O2处理对于保持鸭梨贮藏品质和减少生理病害效果最佳.


长期水氮互作下不同年代冬小麦的产量和光合特性
《麦类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水氮互作下不同年代推广冬小麦品种(现代品种冀麦325和20世纪70年代品种冀麦7)籽粒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变化,于2017-2018年度(丰水年)和2018-2019年度(枯水年)冬小麦生长季,在长期水氮定位试验田进行了灌水量、施氮量和品种三因子裂裂区试验.主区为灌水,设生育期灌拔节水750 m3·hm-2(灌1水)和灌拔节水750 m3·hm-2+开花水750 m3·hm-2(灌2水);副区为氮肥,设不施氮(N0)及施氮总量为60(N1)、120(N2)、180(N3)、240(N4)和300 kg.hm-2(N5)6个水平.结果表明,2017-2018年度,相同灌溉水平下,小麦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施氮量增加均先增后减,冀麦325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最大值对应的氮肥处理均为N2,冀麦7均为N3;冀麦325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总体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N2处理产量基本达到稳定值,再多施氮时灌1水有减产趋势,灌2水的产量增加缓慢;冀麦7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均先增后减,灌1水时N2处理产量较高(仅低于N5),灌2水时N2处理产量最大.2018-2019年度,相同灌溉水平下,两个小麦品种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均先增后减,灌1水和灌2水时产量最大值对应的氮肥处理分别为N3和N2.在丰水年,不同年代冬小麦灌1水、灌2水的最佳施氮量均为120 kg·hm-2;在枯水年,灌1水和灌2水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80 kg·hm-2和120 kg·hm-2.


复合功能性基质对甜瓜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蔬菜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甜瓜品种西州蜜25号为试材,以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2:1:1)为基础基质,将2倍或4倍Hoagland营养液、保水剂、枯草芽孢杆菌等混配成不同复合功能性基质,探究营养液浓度、保水剂和枯草芽孢杆菌混配对甜瓜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仅添加2倍和4倍营养液肥料的处理(T1、T5)相比,营养液、保水剂和枯草芽孢杆菌三者混配的基质(T4、T8)均可显著增加甜瓜植株的生物量,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单果质量,促进果实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积累,降低果实硝态氮和可滴定酸含量.由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保水剂对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单果质量和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态氮含量效果最明显;枯草芽孢杆菌对增加植株生物量、促进光合作用、提高果实可溶性蛋白及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效果最明显.所有处理中,4倍营养液条件下与保水剂和枯草芽孢杆菌混配(T8)的处理效果最优.为此,在甜瓜基质栽培生产中,推荐选用以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2:1:1)为基质,混配含有4倍营养液、保水剂(8 mL · L-1)和枯草芽孢杆菌(2 g · L-1)的复合功能性基质.


一种大白菜新型甘蓝型油菜CMS快速鉴定方法及应用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目前甘蓝型油菜Pol CMS、新型萝卜胞质Ogu CMS、新型甘蓝型油菜CMS鉴定过程中,存在必须从orf138、orf222、orf2243种引物中选用2对引物进行分子标记互相验证鉴定的缺点.以开发快速鉴别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分子标记为目的,选取含有Pol CMS的CMS-AQ29和含有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CMS后36高的2个材料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引物orf222进行PCR扩增,经测序对比2种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核苷酸序列差异,确定主要差异区域为180~210 bp.通过orf222上游引物末端T/G碱基的错配,设计开发了快速鉴定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专用引物O-2,该引物可扩增出470 bp的核苷酸序列,而不含有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材料则不能扩增出核苷酸序列,具有能一次性快速鉴定出含有新型甘蓝型油菜CMS不育基因材料的特点.利用该引物对转育了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材料CMS-D571、CMS-D574及对应的保持系D571、D574分别进行了鉴定,证实雄性不育系CMS-D571、CMS-D574为转育了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雄性不育系,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
关键词: 大白菜 新型甘蓝型油菜CMS 雄性不育系 引物设计 分子标记


黄萎病菌胁迫下陆地棉冀2658根部蛋白质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挖掘陆地棉黄萎病菌侵染应答相关基因,揭示陆地棉应对黄萎病菌侵染的应急响应机制.以抗黄萎病品种冀2658为材料,用大丽轮枝菌Vd991侵染1 h的棉花根部为样品,以水处理做对照,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技术进行蛋白质组研究.结果共筛选到4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37个上调表达,9个下调表达.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注释分析,发现差异蛋白的功能分为24类,分子功能占7类,生物过程占8类,细胞组分占9类.KEGG Pathway分析发现,差异表达蛋白参与32个代谢通路,其中苯丙氨酸代谢P值(0.0253088)最小,达到显著水平.通过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发现在黄萎病菌胁迫早期(1 h),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组织结构代谢相关蛋白、蛋白质合成相关蛋白、抗氧化物酶类、核苷二磷酸激酶等参与到棉花抵抗黄萎病的过程.并且,细胞色素C(Cyt-c)的释放说明棉花根部启动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来抑制黄萎病菌的传播.


全株玉米青贮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的影响因素:以宁夏地区正大12为例
《草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地区不同产地的23份正大12全株玉米(Zea mays)青贮饲料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30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30)与营养成分的关联程度,并建立由营养成分预测30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的回归模型,从而探讨影响全株玉米青贮饲料30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的关键因素,为改善粗饲料的利用效率及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与30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的关联程度由大到小表现为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干物质>淀粉。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30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与干物质、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粗灰分呈负相关关系,与中性洗涤纤维、碳水化合物、淀粉、粗脂肪呈正相关关系。建立的30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与营养成分之间的回归模型R2为0.912,有效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是木质素、粗脂肪、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粗灰分。综上所述,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及中性洗涤纤维是影响30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正大12全株玉米青贮 30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 营养成分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度 多元回归


优质番茄种质资源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创制优质抗病樱桃番茄资源,为后续新品种培育提供亲本材料,采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对番茄品质影响较大的变量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总酸、固酸比、L?值、a?值、b?值、番茄红素、果肉厚、硬度等进行分析,对7个优质樱桃番茄资源/品种和2个中型果品种新粉太郎6号和光辉101号进行评价,并对其中的7个优质樱桃番茄资源/品种描述了其田间性状表现和检测了抗病基因.从品质及田间表现上看,除樱桃29号F2-1-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园艺工作室选育的6个樱桃番茄资源均优于生产上的优质代表樱桃品种玉女和中果型品种新粉太郎6号、光辉101,其中樱桃25号F2-1-1、樱桃55号483-11-8和樱桃55号483-16-15较优,它们具有共同的优点:TSS高(分别为8.04%,8.13%,7.59%),甜酸适口(固酸比分别为11.9,12.0,12.8),果皮亮度高(L?值分别为43.70,40.29,34.48),无限生长类型,中早熟,不易裂果;从抗病性上看,樱桃25号F2-1-1为同时含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3(仅含有641 bp的条带)和根结线虫抗性基因Mi-1.2的纯合材料(仅含有550 bp的条带),而樱桃55号483-11-8和樱桃55号483-16-15为同时含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1(仅含有984 bp的条带)及根结线虫抗性基因Mi-1.2(仅含有550 bp的条带)的纯合材料,说明这3种材料可用于抗病性资源的筛选.因此,综合评价认为樱桃25号F2-1-1、樱桃55号483-11-8和樱桃55号483-16-15最优,可作为选育优质抗病品种的重要亲本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