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燕山板栗15个花序相关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燕山板栗分布地区的11个县/区(群体)的127份资源花序相关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为中国板栗资源描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板栗资源的保存、核心种质的构建和农艺学性状基因定位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对相关的15个性状系统调查后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燕山板栗资源花序相关性状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7.55% 和1.99,其中两性花序数/总花序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4.80,雄花序数/总花序数变异系数最小为7.52,雄蕊长度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8,两性花序数/总花序数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89;15个板栗花序表型性状中有9个性状在群体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以上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序形态表型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花序数量表型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表型性状间相关性略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反映了总信息量的85.35%,两性花序数/果枝、花序长粗比、花序粗度、花序长度、两性花序数/总花序数、雄花序数/总花序数、雌花数/果枝、雄蕊长、轴序粗度比9个性状是造成燕山板栗花序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以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为标准,将127份资源分为5类群,并筛选出3份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聚类分析将127份资源分为8个类群,花序相关表型性状变异相同的材料大多聚在一起,聚类结果和主成分划分类群基本一致.


大丽轮枝菌与陆地棉互作过程中棉花次生代谢产物分析
《棉花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大丽轮枝菌与棉花互作过程中的差异代谢产物,发现棉花对大丽轮枝菌防御机制的新线索.[方法]以中棉所24为供试棉花品种,在棉苗2片真叶期伤根接种大丽轮枝菌或无菌水,获得病原菌处理和健康对照的根、茎、叶组织样本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UPLC-ESI-MS)技术对样本材料的70%(体积分数)甲醇水溶液提取物进行分离与检测,经在线XCMS软件处理获得代谢组数据,经多元统计和t检验,获得处理间差异代谢产物,基于相对分子质量实验值与棉花代谢产物准确值比较确定代谢产物的种类.[结果]UPLC-ESI-MS分析棉花代谢组时,负离子检测模式比正离子检测模式效率更高.在棉苗根、茎、叶组织中发现,大丽轮枝菌处理与健康对照有重要差异的代谢产物为576个,主要存在于棉花根部,其中77个鉴定为倍半萜类、二萜类、黄酮类、碳水化合物、脂肪族和酚类物质.除倍半萜物质外,咖啡酸、紫云英苷、异紫云英苷、五桠果素、儿茶素、棉花素-8-鼠李糖苷、棉籽菁、草质素-7-葡萄糖苷、白矢车菊素、槲皮素-3'-葡萄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槲皮素-7-葡萄糖苷、α,2',3,3',4,4',6-庚羟基查耳酮2'-葡萄糖苷、蜜二糖、蔗糖、蔗糖6-磷酸和1-三十四烷醇这17种物质在大丽轮枝菌与棉花互作相关文献中未见报道,可能为新发现的棉花黄萎病病程相关代谢产物.[结论]推定的棉花黄萎病病程相关代谢产物,可能在棉花抵御大丽轮枝菌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探索棉花对黄萎病抗病机制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8个玉米种质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
《种子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个玉米种质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浓度(ck、5%、10%、15%、20%)模拟干旱,研究干旱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升高,干旱程度越高,发芽率越低,苗长、主根长、不定根数越少;根冠比缓慢升高.抗旱性好的品种发芽率、主根长、苗长等指标也相对较高.8个品种中,P 16-R和P 287的种子耐旱性较强.


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探析-以一提一补制度为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国办发[2016]2号文件明确要求建立与节水成效、提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一提一补制度于2005年8月正式实施时,就配套实施了政府精准补贴机制,并在实践中形成了有效的节水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选取了实行一提一补制度的典型村,从经济利益角度分析了制度形成的过程,实施后每个用水户的损益情况,以及用水户对制度的态度,得出了单纯的激励制度并不能保证制度的实施,只有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共同作用才能保障制度的运行,但这种约束机制的核心是道德约束,其形成要有一定的条件.
关键词: 农业用水 一提一补 精准补贴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节奖超罚


耐热小麦生理特征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耐热品种抗性提高的生理机制,筛选简单易行的耐热评价指标.2017年秋-2019年夏在河北藁城利用温室增温和人工气候室增温,研究了不同增温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冀麦418高温条件下千粒质量、产量和经济系数降低,但与衡4444和山农28比较,降幅较小;并且冀麦418产量热感指数明显低于1,属于耐热性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旗叶SPAD值、相对含水量、光合速率、冠温与产量显著相关,旗叶SPAD值、冠温与产量热感指数也呈显著相关,综合丰产性和耐热性,这些指标可作为耐热品种筛选的参考指标.由此得出耐热品种生理特点为:高温下旗叶光合速率、SPAD值、相对含水量和生育后期荧光参数QY和Fv/Fm降幅较小,且冠温较低,生育后期仍可维持较高的叶片生理活性.


河北二季作春播马铃薯养分吸收规律及肥料适宜用量
《作物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氮磷钾3414大田试验,研究了河北二季作春播马铃薯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及肥料适宜用量.结果表明:优化施肥情况下生产1 000kg马铃薯所需N、P、K量分别为4.78、0.47、4.64kg;马铃薯苗期N、P和K吸收速率分别为583.0、43.7和500.4g/(hm2·d),苗期至开花期分别为686.6、116.2、1 105.8g/(hm2·d),开花期至收获期分别为3 900.2、373.9和3 426.4g/(hm2·d),马铃薯开花后是养分吸收的关键时期;优化施肥情况下,马铃薯养分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是不施肥处理的2倍以上.本试验条件下,N、P2O5和K2O适宜用量分别为186、86和212kg/hm2.


水分胁迫下枣裂果的全长转录组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转录本水平阐明水分胁迫下的枣裂果的分子机制,以5 a生金丝新4号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50 h的喷淋,模拟水分胁迫,处理结束后对喷淋前后的样品在ONT平台进行3代全长转录组测序.6个样品共获得13368条转录本序列,APA事件中鉴定到9178个PolyA位点,并找到78个显著富集的PolyA信号(PAS)motif,预测到7321个SSR和114个lncRNA;对照组和处理组分别鉴定到239,189个可变剪接事件;差异分析共得到248个差异转录本,参与的主要转录本包括钙网蛋白、钙联蛋白、热激蛋白、微管蛋白、果糖激酶等.GO富集显示,差异转录本主要参与了翻译、有丝分裂、冷适应等生物学过程,相应地细胞组分为细胞质和核糖体,富集的分子功能为核糖体成分、木葡糖基转移酶活性等;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上调表达的转录本主要参与了内质网蛋白加工、吞噬体、氨基糖与核糖代谢以及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下调转录本主要参与了内质网蛋白加工、氮代谢和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等过程.差异转录本编码的蛋白之间存在复杂的互作网络.水分胁迫下的裂果机制可能包括可变剪接事件的减少、钙网蛋白和钙调蛋白对钙离子的调节、持续喷淋后冷应激造成热激蛋白上调及细胞壁组分合成相关基因的上调等.
关键词: 枣 裂果 水分胁迫 全长转录组 钙网蛋白 热激蛋白


二月兰种带真菌致病性研究
《草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月兰是重要的地被、景观和绿肥作物.通过种子、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对分离自二月兰种子的链格孢菌,芸薹生链格孢,细极链格孢,黑附球菌,变红镰刀菌,顶孢哈氏霉,细基格孢属等5属7种可培养真菌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7种真菌可致二月兰种子萌发后烂种烂芽率16.50%~68.50%,其中芸薹生链格孢、顶孢哈氏霉可引致种子发芽率降低18.18%~27.27%.7种种带真菌分别引致二月兰离体叶片出现褪绿和坏死腐烂等症状,发病率100%,病斑面积8.84%~99.38%,病情指数22.50~95.00.盆栽条件下,种带真菌均可致植物出现萎蔫褪绿和坏死叶斑等症状,病株率100%,叶片发病率41.56%~79.88%,病情指数16.22~56.93.与对照(不接种带真菌)相比,种带真菌侵染二月兰植株后第9天植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30.40%~204.1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幅为-1.81%~82.8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18.78%~86.14%,叶绿素含量(SPAD值)降低13.24%~37.85%.致病性试验表明,芸薹生链格孢致病性最强,顶孢哈氏霉致病性最弱.


锥盘式花生种子脱壳装置研制
《农业工程学报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现有花生脱壳机脱净率低、种仁损伤率高及其对花生品种适应性差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锥盘式花生种子脱壳机构.以花育23花生为试验对象,利用EDEM软件对花生荚果进行脱壳模拟试验,通过仿真分析与脱壳装置样机试验获得了脱壳机构最优结构参数.为进一步提高脱壳质量,在上下锥盘表面粘贴橡胶刺皮,以锥盘式花生脱壳机构的下锥盘转速、橡胶凸起数目、最小脱壳间隙为试验因素,脱净率、损伤率为响应值,进行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以建立脱净率、损伤率与下锥盘转速、橡胶凸起数目及最小脱壳间隙的回归模型.通过提高脱净率、降低损伤率的双目标优化得到关键参数的最优组合为:下锥盘转速270 r/min,橡胶凸起数目5500个/m2,最小脱壳间隙11 mm.样机试验表明,粘贴橡胶刺皮的锥盘式脱壳装置样机的脱净率和损伤率均值分别为97.84%和3.27%;与滚筒式花生种子专用剥壳机相比,有橡胶刺皮的锥盘式脱壳装置的脱净率提高了2.03个百分点,损伤率降低了0.67个百分点.橡胶刺皮疲劳损伤试验表明,累计脱壳作业90 h后橡胶刺皮严重磨损,脱壳质量降低,应及时更换.研究结果可为花生种子脱壳机的研发及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试验 花生种子 锥盘式 脱壳机 EDEM


黄淮北片冬麦区抗赤霉病基因Fhb1种质挖掘及溯源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强的小麦真菌病害,而Fhb1是抗赤霉病的主效基因.为了筛选黄淮冬麦区携带Fhb1基因的种质材料,利用TaHRC-Kasp和His-InDel标记对来自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和安徽的共336份小麦材料进行检测,共筛选出2份来自河北省的材料(石家庄75和紫茎白)携带Fhb1基因.通过序列分析,其His基因序列与苏麦3号一致,为抗赤霉病类型.利用9 779个SNP位点对供试的336份材料进行PCA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石家庄75和紫茎白与江苏的材料亲缘关系较近.石家庄75是建国初期的育成品种,紫茎白是河北省的地方农家种,其携带Fhb1基因,说明最初Fhb1基因可能在国内一些地方品种中有所分布,但在现代育种进程中受到人工选择而消失.研究结果为黄淮冬麦区抗赤霉病小麦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信息及亲本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