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蔬菜极端灾害性天气应对措施及案例分析

中国蔬菜 202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钝化剂种类和添加比例对土壤镉钝化效果和小白菜吸收镉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原位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果,采用盆栽培养试验,研究钝化剂种类和添加比例对土壤Cd钝化效果和小白菜吸收Cd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添加活性炭、石灰和磷矿粉比例的增加,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小白菜地上部Cd含量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所有添加活性炭、石灰和磷矿粉的处理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小白菜地上部Cd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中,添加5%的活性炭、4%的石灰和5%的磷矿粉3个处理土壤钝化效果均最佳,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降低25.20%,49.50%,40.09%,小白菜地上部Cd含量分别下降65.13%,54.64%,67.56%.随着鸡粪和沸石粉添加比例的升高,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小白菜地上部Cd含量则均呈下降趋势,鸡粪添加比例为2%土壤Cd钝化效果最佳,小白菜地上部Cd含量降低65.64%.沸石粉添加比例5%的处理效果最佳,小白菜地上部Cd含量降低为44.46%.添加粉煤灰、玉米秸秆和菌渣对小白菜地上部Cd含量影响较小或不明显.可见,不同钝化剂种类和添加比例土壤Cd钝化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添加适量的磷矿粉、活性炭、石灰、鸡粪和沸石粉均具有很好或较好的Cd钝化效果.

关键词: 小白菜 钝化剂 添加比例 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分区阈值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施农田高强度的耕作模式使土壤重金属累积日益加重,因地制宜地确定其土壤重金属目标值与筛选值对设施农田可持续生产意义重大.本文以石家庄、衡水与唐山为研究区,基于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和生态风险评价,用熵权法得出综合风险等级并确定重金属污染分区阈值.结果表明土壤Cd、Cu、Zn污染最严重,高风险区占比达40.57%.研究区设施农田土壤Cd、Cu、Pb、Zn全量与有效态的目标值分别为0.12、40.17、19.23、116.03 mg·kg-1与0.02、4.19、0.59、8.80 mg·kg-1;筛选值分别为0.40、90.27、38.33、170.68 mg·kg-1与0.11、11.77、1.55、14.24 mg·kg-1.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反推分区阈值的方法简单便捷,重金属全量与有效态的目标值及筛选值的确定为研究区设施农田重金属污染的预防提供了多方位的指导.

关键词: 设施农田 重金属 综合评价 目标值 筛选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黄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对高级醇的影响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燕麦作为一种营养独特的作物,用于酿造黄酒是黄酒酿造研究的一项新的尝试。为进一步探究燕麦黄酒中的高级醇指标、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相关性,研究燕麦黄酒特性,本研究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燕麦黄酒发酵过程中的高级醇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了燕麦黄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利用统计学原理对高级醇变化与微生物代谢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预测。燕麦黄酒中共检测到β-苯乙醇、异戊醇等18种高级醇。门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和真菌分别是厚壁菌门和子囊菌门;属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和真菌分别是乳球菌属和酵母属。高级醇与微生物间共建立869项关联,有297属微生物可能参与高级醇的代谢。本研究表明,以燕麦为原料酿造黄酒不仅可以增加黄酒的品类及原料来源,还可能改善黄酒营养价值;另外,高级醇与微生物之间的关联分析可以预测燕麦黄酒品质特性的生物学机制。

关键词: 黄酒 燕麦 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级醇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河北省旱寒区的冬油菜品种的筛选

生物技术通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筛选适宜河北省低平原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同时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相似气候区油菜品种的种植选择及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以16个油菜品种为材料,对品种间农艺性状的变化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各品种间分枝部位存在差异,变异系数为61.82%,品种JR5分枝部位最低,14T×38最高;其次差异较为明显的是产量和二次分枝数,变异系数分别为26.69%和24.89%,14T×38产量最高,20SY-13最低。二次分枝数最大和最小的品种分别为20SY-13和天油142。油菜产量与一次分枝数和主花序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株高与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一次分枝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二次分枝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当欧式距离为5时,16个油菜品种可分为五大类。选择株高较高、一次分枝数和主花序角果数较多、二次分枝数较少且可以在当地正常越冬的油菜品种进行种植,可以获得较高水平产量;20SY-13在当地秋季种植应注意安全越冬。

关键词: 冬油菜 农艺性状 方差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中添加西兰花残体对大丽轮枝菌GFP标记菌株在棉花体内扩展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一种难以防治的土传病害,西兰花残体还对其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防效为62.82%。为解析西兰花残体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机制,本研究通过土壤杆菌转化的方法构建了大丽轮枝菌的绿色荧光标记菌株,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标记菌株在添加西兰花残体营养基质中和空白对照营养基质种植的棉花体内的侵染和扩展情况。结果表明构建的标记菌株gfp-wx-1与野生菌株wx-1的生物学特性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大丽轮枝菌在添加西兰花残体营养基质中棉花体内扩展较慢,具体表现为:在空白营养基质种植的棉花体内,大丽轮枝菌在接种第2 d时就可侵染根尖表层及根内部,第3 d到达茎部维管束,第5 d叶片可观察到少量病原菌,第7 d第一片子叶呈现大量病原菌,后期迅速扩展,叶片出现黄萎病斑;而在营养基质中添加西兰花残体种植的棉花体内,大丽轮枝菌在接种第2 d时就可侵染根尖表层,第3 d侵染根尖内部,第5 d侵染茎部维管束,直到第7 d第一片子叶才出现少量病原菌,后期扩展慢,叶片病斑较少。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大丽轮枝菌在两个处理棉花根部定殖情况,结果表明西兰花残体能够显著降低大丽轮枝菌在棉花根部定殖的量。该研究初步明确了西兰花残体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机制,为棉花黄萎病的绿色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西兰花残体 绿色荧光蛋白 扩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芝麻地方品种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利用河北省芝麻种质资源,丰富芝麻育种的物质基础,以河北省种质库保存及收集的300份芝麻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2016-2018年连续3年对31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记载,利用相关系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300份芝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2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0986~5.6941,表明300份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9个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中,单株产量与株高、每蒴粒数、单株蒴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空梢尖长呈显著负相关。变异系数为7.36%~34.71%,其中单株产量、单株蒴数、空梢尖长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该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株高、蒴果长度、千粒重等性状变异系数较小,说明这些性状一致性较强,变异范围不大。聚类分析将其分为6个类群,第Ⅰ类群始蒴高度较低,第Ⅱ类群单株产量最高,第Ⅲ类群蒴果长度最长,第Ⅳ类群株高、主茎果轴长、千粒重均为最高,第Ⅴ类群综合性状表现较差,第Ⅵ类群每蒴粒数最多;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6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9.285%。300份芝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从中筛选出一些具有优良综合性状和特异性状的种质资源,可作为亲本材料在育种过程中加以利用。

关键词: 芝麻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港流域典型地区6-9月水热变化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阐明黑龙港地区谷子、玉米等作物生长期水热资源变化特征,为作物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黑龙港流域典型地区饶阳县1957-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生长度日(GDD),对饶阳县6-9月水热资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ET0大小表现为6>7>8>9月,气候倾向率分别为-5.85、-1.96、-2.59和-1.46 mm·10a-1.不同月份ET0的减少受不同旬的影响,6月主要受中下旬影响,7月受中旬影响,8和9月分别受上旬和中旬的影响.②6-9月发生干旱的频率依次为33.33%、19.30%、31.58%和38.6%,6和7月均以轻旱为主,8月以轻中旱为主,9月以中旱为主.③6-9月生长度日依次为459.58、516.49、470.40、和301.64℃·d,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19、3.28、0.46和3.10℃·10a-1.6和8月生长度日的增加受上中旬影响;7月受上旬和下旬的影响;9月各阶段均有影响,下旬增加幅度最大.[结论]在未来年际变化中,对于黑龙港地区6-9月生长的谷子、玉米等作物,热量资源充足,且呈增加趋势,但未来7和8月干旱风险将会增加.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当完善7和8月的灌溉制度,加强该阶段保水抗旱措施.

关键词: 黑龙港流域 参考作物蒸散量 降水距平百分率 生长度日 气候倾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逆高产国审'冀饲3号'饲用小黑麦新品种的选育

草地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饲用小黑麦杂交育种缺乏科学规范操作方法的现实问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创建形成了一套饲用小黑麦杂交选育方法,该选育方法明确了亲本选择依据、田间种植布局以及各世代的群体数量、种植密度、田间选择时期和选择依据.按照创建形成的饲用小黑麦杂交育种方法,本试验于2006—2017年经亲本杂交组配、6个世代选择、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选育出了'冀饲3号'饲用小黑麦新品种,2018年该品种通过了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家区域试验结果显示,'冀饲3号'平均干草产量为13943.8 kg·hm-2,较对照'中饲828'和'石大1号'分别增产5.2%和7.0%,表现出很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该品种乳熟期全株粗蛋白含量9.0%,粗脂肪含量19.9%,均高于'中饲828';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9.4%,低于'中饲828',具有饲草品质较好、抗倒性强、抽穗期较早等优点.本试验选育出的'冀饲3号'饲用小黑麦新品种可与其它春播作物进行复种,适宜在黄淮海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饲用小黑麦 杂交育种 农艺性状 产草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张杂谷3号及亲本光合特性及物质积累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胁迫下张杂谷3号产量明显高于常规品种,源于其水分胁迫下优良光合及生理特性而获得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因此,研究其光合特性有助于了解高产杂交谷子生长优势的光合特征和利用探索性育种技术提高谷子的光合性能.在敦煌自然极度干旱条件下,利用张杂谷3号及亲本开展杂交谷子光合特性及物质积累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张杂谷3号在生长所需营养物质来自籽粒的3叶期之前,长势表现出显著超亲优势,高出亲本33.3%.单株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明显高于亲本.始灌浆期,干旱胁迫对张杂谷3号旗叶SPAD影响较小,仅下降3.56%,而亲本则大幅度下降至26.42%和29.18%.同时,不论干旱与否,张杂谷3号及其亲本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受到干旱胁迫后,旗叶光合日变化明显降低,下降幅度最大的为不育系,张杂谷3号表现中亲优势.但干旱胁迫下张杂谷3号水分利用效率(WUE)基本没有下降,双峰值分别增加1.03%和-4.46%,恢复系则下降18.83%和32.39%,而不育系下降最为明显分别达到32.39%和29.04%.后续继续开展谷子杂交种光合特性研究,为选育出更抗旱高产的谷子杂交种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杂交谷子 光合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干旱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