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小米品种氨基酸与脂肪酸营养含量分析
《食品工业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该试验检测了9个小米品种氨基酸与脂肪酸等营养组成.结果表明,小米的氨基酸种类全面, EAA/TAA值(39.1)和NEAA/TAA值(64.2)接近于FAO/WHO理想氨基酸标准,适合人体氨基酸配比.品种间EAAI值变化幅度为68.31~77.74.5种主要脂肪酸含量占到总脂肪酸的96.73%以上,亚油酸和油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82~3.19 g/100 g和0.30~0.61 g/100 g.相关分析表明,粗脂肪与亚油酸、油酸及α-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小米营养构成比例适合,且品种选育可进一步提升含量,将对人们膳食结构调整起到重要的作用.


基于SSR标记的燕山板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筛选出的21对SSR引物对7个燕山板栗群体142份资源和1个太行山板栗群体9份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不同群体的聚类树状图和主坐标分析图,旨在为燕山板栗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明晰和创新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1对引物共检测到71个等位变异位点,变异范围为2~6,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3.38个等位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14 5~0.972 3,平均0.866 8。8个板栗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总遗传多样性指数Ht、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指数Hs分别为1.457 8、0.309 9、0.468 0、0.306 2和0.291 2,说明燕山板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度较高,其中遵化群体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最高,为97.18%,青龙和迁西群体次之,分别为95.77%和94.37%,表明遵化、迁西一带是燕山板栗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UPGMA聚类分析表明,迁西和宽城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最大,亲缘关系最近;怀柔和邢台(太行山)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最小,遗传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图和主坐标分析图可将燕山板栗主产区青龙、迁西、宽城、兴隆、遵化和怀柔群体资源划为1类,而处于太行山区邢台群体为1类,说明燕山板栗和外来品种存在明显的差异,各群体的遗传关系和地理来源有一定关联性。


河北省夏玉米品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综合分析
《玉米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15年河北省夏播玉米区域试验中13个参试品种在10个试点的相关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包括子粒产量、穗长和千粒重。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在不同基因型和环境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基因型和环境间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参试品种丰产性表现较好的有龙华369、J1302、衡玉1182,丰产性表现较差的有澳玉698、JF33。衡玉1182、J1302、荃玉18、郑单958和龙华369品种稳定性表现较好,鑫研218稳定性最差。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较好的品种有J1302、衡玉1182和龙华369。
关键词: 夏玉米 区域试验 AMMI模型 GGE双标图 农艺性状


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对棉花苗蚜的田间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5种供试杀虫剂拌种处理对棉花苗蚜防效和棉花苗期的安全性,以获得拌种处理防效优于吡虫啉的替代药剂。【方法】测定棉籽7 d室内发芽势和14 d田间出苗率,评价供试杀虫剂在供试剂量下(4. 20 g/kg种子)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安全性。田间拌种处理,评价5种杀虫剂对棉花苗蚜的防控效果和持效期,并与常规药剂喷雾防治棉花苗蚜进行比较,评价2种方法对防控棉花苗蚜的效果。【结果】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均与空白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安全;在棉花播种后至25 d内,各供试杀虫剂均能有效控制棉花苗蚜种群,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播种后32 d各药剂处理防效均开始快速下降,其中50%吡蚜酮WG和20%噻虫胺CF防效最高,但仅为59. 43%和55. 52%。播种后39d仅20%噻虫胺CF防效为51. 09%,其余处理百株蚜量接近或者高于空白对照; 5%啶虫脒EC和10%吡虫啉WP对棉花苗蚜喷雾防控作用仅可维持3 d左右,至药后7 d,需继续采用药剂喷雾处理。【结论】与喷雾处理相比,拌种处理可以更长效的保护棉花,以更好的减少苗蚜的危害。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中,20%噻虫胺CF和50%吡蚜酮WG拌种防治棉花苗蚜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山区谷子连作障碍机理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山区谷子规模化种植条件下的连作障碍机理,对具有代表性的河北省丰宁县黄旗镇(春谷区)和临城县西冷水村(夏谷区)连作0~3 a土壤样品的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土壤pH值、谷子植株相关抗逆酶活性和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种类和丰度进行测定和分析,从生理和病理两方面初步揭示了连作障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份的增加,土壤全氮持续降低,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先增高再降低,土壤pH值逐年增高,植株SOD活性持续升高,P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随着连作年份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种类和数量出现一定规律性的变化,放线菌、芽孢杆菌等部分有益菌群丰度逐年降低,黑粉菌等致病菌群丰度逐年升高.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和细胞色素P450 17A1在小鼠下丘脑内的表达
《中国兽医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检测目前暂未有报道的小鼠下丘脑内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3β-HSD1)和细胞色素P450 17A1(CYP17A1)的分布及表达,了解其在下丘脑调节激素分泌中的潜在作用.分别使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下丘脑内3β-HSD1和CYP17A1的神经元分布及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结果显示,3β-HSD1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下丘脑背外侧核、腹内侧核以及弓状核,CYP17A1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下丘脑腹内侧核及室旁核;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下丘脑内均有3β-HSD1和CYP17A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试验证实,免疫荧光检测到下丘脑内3β-HSD1和CYP17A1分布的真实性.本试验首次检测出下丘脑内类固醇激素合成关键酶3β-HSD1和CYP17A1的免疫阳性神经信号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下丘脑调节激素分泌提供形态学依据.


《华北农学报》2010-2019年刊文分析及研究热点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华北农学报》为华北六省市区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核心期刊,为明确《华北农学报》2010-2019年刊文特征、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基于中国知网(CNKI)中《华北农学报》刊文数据,运用中国知网文献计量工具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10-2019年《华北农学报》刊文数量、基金项目、作者、机构、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华北农学报》刊发3178篇论文,从年度变化趋势看,2010年以来学报内文页码保持238页,刊文数量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418篇降至2019年的239篇;篇均页码逐年提高,由2010年的篇均4.81页提升至2019年的篇均7.72页,提高60.29%.《华北农学报》基金论文比2010年以来均高于0.98,2019年达到1,且以国家级基金为主.根据普莱斯定律,《华北农学报》2010-2019年有148位核心作者;作者合作网络整体结构松散,以同一机构内部合作研究为主,机构间合作偏低;运用Citespace Burst检测功能,共有42位突现作者.发文机构以农业大学为主,农业科研机构投稿偏弱,机构合作网络呈整体松散、相对集中分布状态.刊文热点重点围绕产量、基因克隆、表达分析、遗传多样性、品质性状、生理特性、干旱胁迫、土壤养分等.综上,作为综合性农业期刊,未来应该进一步稳定核心作者及核心机构,打造特色专栏,突出区域农业特色,提升学报影响力.
关键词: 华北农学报 刊文分析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 CiteSpace 可视化知识图谱


高通量测序分析高温覆膜对韭菜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高温覆膜对韭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影响.本研究在覆膜前后对韭菜根际土壤中总DNA进行提取,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中细菌的16S rDNA和真菌的ITS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了高温覆膜前后韭菜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高温覆膜前后分别获得细菌OTUs 1849个和1819个,真菌OTUs 148个和151个,无显著差异.覆膜前后物种分类显示,细菌种类均隶属于24门53纲112目218科322属,其中优势类群为蛋白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覆膜前后的相对丰度分别为43.79%、21.70%、21.03%和42.36%、17.55%、23.92%.真菌种类均隶属于4门10纲21目27科34属,优势类群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覆膜前后的相对丰度分别为62.48%、15.28%和51.13%、40.95%.可见,土壤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真菌,覆膜前后微生物总量无显著变化,细菌、真菌在多样性指数上无显著差异,而在结构组成上差异显著.
关键词: 高温覆膜 高通量测序 韭菜迟眼蕈蚊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