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低温冷藏对米蛾卵繁育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质量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对在不同温度(1℃、4℃、7℃、10℃)下冷藏不同时间(0、3、5、7、10、15、20、25、30、40 d)处理的米蛾卵的寄生适合度,进而以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赤眼蜂羽化率和羽化雌蜂率三者乘积表示米蛾卵的繁蜂质量指标(Q),确定繁殖两种赤眼蜂时米蛾卵的最佳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结果表明:繁殖稻螟赤眼蜂时,4℃下冷藏米蛾卵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最高,7℃次之,米蛾卵冷藏超过15 d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降低50%,但是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仍高于20粒;繁殖玉米螟赤眼蜂时,7℃冷藏米蛾卵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最高,4℃次之,米蛾卵冷藏10 d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降低50%,但是冷藏20 d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仍高于20粒,但各温度间差异不显著;冷藏15 d以内繁殖的赤眼蜂羽化出蜂率和羽化雌蜂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从数值上看冷藏15 d以内,4℃下冷藏米蛾卵的繁蜂质量较高,冷藏15 d以上,10℃下米蛾卵的繁蜂质量较高.综合分析在4℃~7℃下冷藏的米蛾卵繁蜂质量最好,冷藏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 d,两种赤眼蜂之间略有差异,但是差异不大.

关键词: 米蛾卵 冷藏 赤眼蜂 寄生适合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中筋春小麦新品种-吉春26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吉春26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于2006年在田间以小冰麦33号/兰考906的F1为母本,以丰强11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其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在该生态区中,产量构成因素合理,产量较高,小麦增产潜力较大;对该生态区中的主要病害以及不利生态条件具有较强的抗性;其主要品质指标优于该生态区内生产上推广的同类小麦品种,属于优质中筋小麦.2018年6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麦20180001.1 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γ-氨基丁酸对鸡蛋贮藏性能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改善鸡蛋贮藏性能,向鸡蛋中注入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研究不同质量浓度GABA处理对鸡蛋在37℃条件下贮藏14 d后新鲜度的影响,探讨贮藏温度(4、25、37℃)对100μg/mL GABA处理组和对照组(添加生理盐水)鸡蛋新鲜度的影响以及GABA对鸡蛋在37℃条件下贮藏14 d后卵转铁蛋白、卵白蛋白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ABA质量浓度为100μg/mL时,鸡蛋的哈夫单位(Haugh units,HU)与蛋黄指数最高,贮藏性能最优;鸡蛋经此质量浓度GABA处理,在4、25、37℃贮藏14 d后HU值分别为86.91、72.28、71.50,蛋黄指数分别为0.53、0.35、0.24,均高于对照组(生理盐水处理);在37℃贮藏14 d后,100μg/m L GABA处理组卵转铁蛋白、卵白蛋白质量浓度分别是对照组的1.12倍和39%。因此,GABA可以用于改善鸡蛋的贮藏性能。

关键词: 氨基丁酸 鸡蛋 贮藏性能 卵转铁蛋白 卵白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粘虫种群发生规律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吉林省粘虫的田间种群动态,提出适宜的测报、 防控时间,为该虫的区域性监测预警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基于多年资料及2014-2018年的监测,采用轨迹分析和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对吉林省粘虫的田间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迁入虫源地.结果显示:(1)粘虫迁入期的风向以西南风为主.迁入虫源地来自山东、 河北、 江苏、 安徽等省份,其中还有部分来自于朝鲜半岛,各旬之间有差异.(2)5月末到6月上中旬为第1代成虫高峰期,属迁入虫源;7月中下旬为第2代成虫高峰期,由本地虫源及迁入虫源组成.(3)第1代成虫在吉林省产卵期为5月末到6月中旬,峰期6月上旬.部分年份5月末、6月中旬卵量也较大.(4)粘虫的幼虫种群全年有2个明显危害时期,分别是6月中下旬及8月上中旬.本研究初步明确了吉林省粘虫的春季虫源地及种群发生动态,提出了针对于第3代粘虫的测报工作的一些新方法,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及相近区域的粘虫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粘虫 虫源地 种群动态 防治适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3份玉米循环群体选系材料的配合力分析

玉米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以骨干系4134(A群)和1018(B群)为测验种,与53份循环选系材料进行测交,评价其配合力和育种潜势。结果表明,初步筛选出8份优良材料,其中,A群3个(S1821、S1814、S1813),B群5个(S1861、S1870、S1828、S1838、S1841)。初步筛选出两个高产、稳产新组合,S1821/1018和S1814/1018在两点的平均产量比对照先玉696分别增产10.59%和7.93%。11个组合仅在公主岭表现较好,其中,3个组合(S1833/1018、S1838/1018、S1850/1018)比对照先玉335增产。

关键词: 玉米 循环群体 自交系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源对不同密度春玉米开花后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转运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叶源调减("减源")对不同密度群体的产量,干物质及氮、磷、钾元素积累转运的影响,以期为东北春玉米密植高产及养分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不同密度,分别为常规生产种植(60 000株/hm2)和高密度种植(90 000株/hm2);副区为不同减源强度处理,于开花吐丝期将植株的每1片绿叶横剪1/2、1/3、1/4(用T1、T2、T3表示),不剪叶为对照(CK),测定吐丝期(减源后)至成熟期植株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与转运情况.[结果]在常规生产种植密度下,不同减源处理的穗粒数、百粒重、产量均较CK显著降低(P<0.05),其中T1、T2、T3处理分别较CK平均减产32.1%、20.3%和11.9%;而高密度处理,T3处理显著提高了穗粒数,产量显著增加,较CK增产7.7%.与CK相比,不同减源处理均提高了营养器官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转运率,减源程度越大,干物质与养分转运率越高,其中在常规生产种植条件下,T1处理营养器官的氮、磷、钾转运率2年平均分别较CK提高25.4%、19.1%、10.7%,T2处理的分别提高14.3%、9.8%、5.2%,T3处理的分别提高19.0%、10.7%、8.4%;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T1处理营养器官的氮、磷、钾转运率2年平均分别较CK提高17.1%、12.8%、5.8%,T2处理的分别提高12.6%、8.0%、3.6%,T3处理的分别提高14.9%、11.3%、3.9%.常规生产种植条件下不同减源处理降低了籽粒中氮、磷、钾的积累量,而高密度种植条件下适当减源,籽粒中氮、磷、钾的积累量有所提高,其中T3处理2年平均比CK提高11.8%、6.9%、6.1%,而T1、T2处理籽粒氮、磷、钾积累量2年均值分别比CK降低20.4%、23.4%、20.0%和10.3%、15.6%、16.0%.[结论]高密度玉米群体存在叶片冗余,适当减少叶源量(剪叶1/4),促进了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营养元素向籽粒的合理转运,提高了成熟期籽粒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积累量,显著提高产量.因此,在玉米生产中合理增加密度,在高密度群体下适当调减叶源量,是春玉米进一步高产和养分高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春玉米 不同密度 减源 干物质 氮磷钾积累与转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斑萤叶甲基因组调研及线粒体基因组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为杂食性鞘翅目害虫.近年来,该虫对我国农业的为害呈加重趋势,本文对双斑萤叶甲基因组进行调研及对线粒体基因组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的全基因组测序提供参考,并为双斑萤叶甲线粒体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本文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单只雌性双斑萤叶甲进行双末端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双斑萤叶甲基因组大小约为2.4 Gb,重复序列含量约为52.61%,杂合率为0.67%,GC含量为30.29%.双斑萤叶甲基因组较大,但其基因组的杂合率和GC含量较低.利用基因组测序原始数据,借助NOVOPlasty软件直接提取基因组中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并进行组装,获得16299 bp的双斑萤叶甲线粒体基因组.通过MITOS软件对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注释,斑萤叶甲线粒体基因组共有37个基因,包括13蛋白编码基因、22个转运RNA及2个核糖体RNA基因,以及1个非编码的控制区.其线粒体基因组基因排列方式与果蝇的模式排列相同,并未发生基因重排.进一步利用线粒体COX1蛋白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为双斑萤叶甲隶属于鞘翅目、 多食亚目、 叶甲科、 萤叶甲亚科的分类地位提供了分子依据.并初步发现鞘翅目内各个物种遗传距离相对于昆虫纲下其它目的各个物种之间遗传距离较远.

关键词: 双斑萤叶甲 鞘翅目 基因组 线粒体 基因重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孔隙结构与土壤微环境和有机碳周转关系的研究进展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结构是土壤功能的基础,不仅影响土壤养分的供应、水分的保持及渗透、气体的交换等过程,还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物理生境,并调控土壤有机碳的周转这一关键过程。土壤的孔隙特征能够直接、真实地反映土壤结构的好坏;用土壤的孔隙特征作为试验指标能更好地反映土壤结构对这些过程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将高度异质性的土壤孔隙结构同土壤微环境的变化和土壤有机碳的周转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对深入了解土壤结构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至关重要。因此,着重从土壤孔隙结构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及其与有机碳的关系两方面展开,剖析土壤孔隙结构调控作用下的土壤微环境响应过程,阐述土壤孔隙结构对土壤有机碳周转产生的直接、间接影响,强调土壤孔隙结构在调节土壤有机碳周转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土壤孔隙结构在调节土壤有机碳周转、植物残体分解及其与微生物协调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 土壤结构 土壤孔隙 土壤微环境 土壤有机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凋亡蛋白cFLIP在山羊妊娠黄体中的表达

中国兽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山羊妊娠黄体中抗凋亡蛋白,即细胞FLICE样抑制蛋白(cellular FLICE-Like inhibitory protein,cFLIP)的表达,分析探讨cFLIP在维持山羊正常妊娠黄体中的作用.试验收集山羊不同妊娠阶段(19,31,92,142 d)的黄体组织,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等方法,以确定cFLIP免疫定位,检测cFLIP mRNA及其蛋白在山羊不同妊娠阶段黄体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以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mRNA和β-肌动蛋白(β-actin)作为内在对照.结果显示,cFLIP短链(cFLIP_S)和cFLIP长链(cFLIP_L)的mRNA及cFLIP_S蛋白在妊娠期各阶段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妊娠31d的cFLIP_L蛋白的表达水平却显著低于其他妊娠组(P<0.05);免疫染色结果显示,cFLIP蛋白的阳性反应在山羊妊娠不同阶段的黄体中均有高度表达;在妊娠19,92,142 d的黄体中均有观察到PCNA阳性,在妊娠31 d发现PCNA阳性较微弱;并且在所有妊娠组黄体中,几乎观察不到细胞凋亡(TUNEL阳性).因此,推测cFLIP作为一种生存因子,参与维持山羊正常妊娠,其在妊娠黄体组织中的高水平表达可能在维持山羊正常妊娠中发挥抗凋亡作用.

关键词: 山羊 细胞FLICE样抑制蛋白(cFLIP) 细胞凋亡 黄体 妊娠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iR-196a降调RCC2对睾丸支持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中国兽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miR-196a对猪未成熟支持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将miR-196a的激活剂(mimics)、抑制剂(inhibitor)及miR-ShNC转染至支持细胞,MTS方法检测细胞活力。发现miR-196a mimics能促进支持细胞的增殖,miR-196a inhibitor抑制细胞增殖;使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196a靶基因为RCC2 (regulator of chromosome condensation 2),将miR-196a的mimics及inhibitor转染支持细胞后使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CC2的表达,结果显示miR-196a下调RCC2的表达,RCC2是miR-196a的靶基因;使用RCC2的siRNA与miR-196a inhibitor共转染支持细胞,MTS方法观察支持细胞活力,发现干扰RCC2基因后,可促进支持细胞的增殖。本研究表明miR-196a通过下调RCC2促进支持细胞的增殖,为后续探索miR-196a在猪睾丸支持细胞发挥的作用提供一定的试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支持细胞 miR-196a RCC2 细胞增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