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木薯-野花生间作对根系分布变化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木薯单种和木薯-野花生间作研究其根系空间变化及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单作和间作处理的根系有 86.8%和 91. 1%分布在 0- 40 cm土层空间,间作在此空间的根系生物量比单作增加了 55.4%;间作的覆盖率比单作提高了56. 8%,表土流失量比单作低4倍.木薯与野花生间作促进了木薯对养分的吸收,提高了地上部生物量和养分含量.木薯间种野花生后,可极显著地促进木薯对钾素的吸收,同时也提高各土层间有效养分的含量、增强土壤供肥能力,使土壤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 木薯 野花生 根系分布 土壤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扫描电镜在剑麻纤维质量分级中的应用

电子显微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毛叶枣主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中国南方果树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1 盲椿象 (CampylommalividicornisReuter)1.1 特征及发生规律 盲椿象属半翅目盲蝽科。在胸部腹面反足基节旁具臭腺开口 ,能放射挥发性臭液 ,因此又称“臭屁虫”。盲椿象触角 4节 ,无单眼和喙。前胸背板前缘常有横沟划分出一个狭的区域 ,称领片。前翅分为革片、爪片、楔片及膜质部 ,在膜质部有 1~ 2个翅室 ,其余翅脉消失。盲椿象体型甚小 ,早期发生为害时 ,成、若虫躲于嫩梢缝隙内 ,不易为肉眼察觉。此虫在枣园普遍存在 ,全年均可发生。于干旱而阴爽的秋冬或春夏之交发生较多 ,平均每一芽体便有一只盲椿象。盲椿象多为害枝梢、顶芽及新叶 ,使新芽或幼叶萎缩、变形 ,生长停止。1.2 防治 人工防治可在成虫春季出蛰活动前 ,彻底清理果园内及附近的杂草、枯枝落叶 ,集中烧毁或深埋 ,消灭越冬成虫 ;9月间树干上束草 ,诱集越冬成虫 ,清理果园时一起处理。化学防治重点在越冬成虫出蛰后和第一代若虫。常用药剂有 50 %敌敌畏 10 0 0倍液 ,90 %敌百虫 10 0 0倍液 ,50 %马拉硫磷乳油 150 0倍液 ,50 %三硫磷 2 0 0 0倍液 ,4 0 %乐果乳油 10 0 0倍液 ,50 %对硫磷乳油 30 0倍液等。2 星天牛 [Anoplophoramalasiaca (Thompson) ]2 .1 形态及习性 成虫背部有光泽 ,足与鞘翅均有星状的白色斑点。前胸背部极具光泽 ,两侧有突出的角。鞘翅基部有细瘤 ,中间凹陷 ,两边隆起。颜面、足及虫体腹面有灰色毛。头部向下垂直。触角长于体长 ,每节基部白色。卵椭圆形 ,初产时乳白色 ,后转黄褐色 ,如米粒大。老熟幼虫乳白色 ,前胸最大 ,背、侧腹面有黄褐色斑纹 ,背面斑纹呈凸字形 ,胸足退化。幼虫期 10个月 ,在蛀食隧道内越冬 ,来春化蛹。蛹乳白色 ,头、触角、口器及足等均可自由活动。羽化后 ,在树皮内静止一段时间后 ,咬圆孔外出。成虫平时栖息于枝叶上 ,咬食嫩枝表皮及叶片致使嫩枝枯死。成虫在根部附近产卵 ,以口器咬破树皮呈一“T”形裂缝 ,伸入产卵管产卵。幼虫孵出后于皮层内蛀食 ,形成马蹄状隧道 ,并向外穿凿小孔排粪。幼虫继续蛀食为害木质部 ,造成枝条干枯或被风吹折。成虫多出现于 4~ 9月 ,成虫寿命约 1个月。2 .2 防治方法 加强果园管理 ,保持树干光滑 ,减少成虫产卵 ,也可于成虫栖息时捕杀。“夏至”前后及时用利刀削除虫卵。幼虫初发期 ,注意及时晾蔸 ,检查星天牛的虫孔虫粪 ,消灭幼虫于皮下初期为害阶段。亦可利用星天牛在树蔸皮下蛀食时期较长的特点 ,及时用钢丝钩杀 ,或用棉花蘸杀虫剂 ( 80 %敌敌畏乳油或 4 0 %乐果乳油 5~ 10倍液 )塞入虫孔 ,再用泥土封口 ,使幼虫中毒死亡。3 柑桔叶螨 [Panonychuscitri (McGregor) ]3.1 为害状 柑桔叶螨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雌螨产卵于叶片中脉基部、两侧 ,叶柄 ,嫩枝及果面 ,卵孵化后若螨、成螨食害叶片。被害处叶绿素消失 ,变成褐色或红褐色 ,叶片转成黄色 ,终至落叶。为害果实时 ,于果面产生粗糙褐色疤痕 ,影响果实品质。3.2 形态 成螨体呈卵圆形 ,红色至紫红色 ,背部刺毛基部突起 ,呈灰白色 ,足 4对 ,体长约 0 5mm。卵红色 ,有光泽 ,球形 ,稍扁 ,由尖端放射出 10~ 12条丝质卵柱。附于卵的四周 ,卵直径约 0 13mm。若螨形似成螨 ,体长约 0 2~ 0 3mm。3.3 习性 每年发生数十代 ,终年为害 ,可寄生于叶片的上表皮 ,尤其在温暖干燥的气候或靠近柑桔园越易发现。雌雄螨交尾后 ,雌螨每天产卵 2~ 3粒 ,一生可产 30~ 4 0粒。成螨寿命约 18天 ,完成一代约需 2 1~ 35天。其族群密度常在 2~ 6月和 10~12月出现两次明显高峰。3.4 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可用 2 0 %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剂 60 0~ 80 0倍液、2 0 %杀螨酯可湿性粉剂60 0~ 80 0倍液 ,其他药剂包括 2 0 %三氯杀螨醇 70 0倍液 ,克螨特、代森锌、柴油机油乳剂、2 0 %双甲脒150 0倍液 ,三环锡 30 0倍液 ,0 2 5%~ 0 5%苦楝油等。生物防治可利用食螨瓢虫和捕食螨。4 桔粉蚧 [Planococcuscitri (Risso) ]4.1 为害状 桔粉蚧为害叶片、果实 ,成虫及若虫皆密集于枝条、叶腋、果实 ,或潜伏于开裂皮层下 ,并能排泄粘液 ,诱发煤烟病 ,引来蚂蚁共生。被害叶卷缩 ,生长不良 ,并影响果实品质。4 .2 形态 雌成虫长卵圆形 ,淡黄色 ,体长 1 2 4~3 38mm ,体被白色粉状蜡质物 ,体侧具 17对短蜡毛体末端一对蜡毛最长 ,雌成虫无翅 ,但复眼、触角及足均可见 ,口器发达 ,呈长丝针状 ,位于前胸足间。雄成虫体长形 ,暗褐色 ,触角、复眼各 1对 ,胸足 3对 ,中胸翅 1对 ,白色透明 ,后翅为平衡棒。若虫黄色 ,经 3次脱皮成成虫。4 .3 习性 每年发生 8~ 9代 ,完成一世代夏季需2 6天 ,冬季需 55天。雌虫成熟后 ,自尾端分泌绵絮状白色蜡质于卵囊 ,尔后产卵于囊内。雌虫一生可产卵 2 34~ 50 7粒。卵长圆形 ,淡黄色 ,表面光滑 ,卵期 2~ 8天。大多在果实期为害 ,该虫在此期间产卵繁殖 ,群集为害 ,并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4 .4 防治方法 苗木可用溴甲烷熏蒸消毒。果园化学防治可在卵孵化盛期喷药 ,每隔 10~ 15天一次 ,连续 2~ 3次 ,药剂有 4 0 %氧乐果 80 0~ 10 0 0倍液 ,50 %马拉硫磷 80 0倍液 ,2 5%亚胺硫磷 4 0 0~ 60 0倍液 ,2 5%杀虫净 4 0 0~ 60 0倍液 ,松碱合剂 (烧碱∶松香∶水 =2∶3∶10 ) 10~ 15倍液。也可利用天敌台湾小瓢虫 (ScymnusSodalisWeise)或小毛瓢虫 (ScymnusSp )进行控制。5 叶蝉 [Quadriaparkistanica (Ashmead) ]5.1 为害状 叶蝉主要为害叶片 ,成虫及若虫主要于叶片背面吸食 ,初期在叶面上产生黄色斑点 ,严重时会使叶片枯萎。虫体小 ,酷似一般作物上的小绿叶蝉 ,只是黄翅上有多个斑点。除 3月修剪期外 ,终年可见其为害 ,其发生从 7月开始增加 ,至 9月达高峰期 ,以后温度降低其密度下降。5.2 防治方法 对越冬卵量较大的树 ,特别是幼树 ,宜用小木棍将产于树干上的卵块凿死。在成虫期用灯光诱杀或用蘸有粘水或稀胶的纱布网在树杈间来回网捕。在若虫期和成虫产卵前期可喷药防治 ,可用松碱合剂 2 0倍液 ,50 %对硫磷 2 0 0 0倍液 ,50 %内吸磷 70 0 0倍液或 4 0 %乐果乳油 150 0倍液。6 小白纹毒蛾 (NotolophorusaustralisPosticus)6.1 为害状 小白纹毒蛾主要为害叶片和幼果。成虫昼伏夜出 ,产卵于叶片边缘 ,为卵块状 ,上覆雌蛾的黄色鳞毛。初孵幼虫群集取食叶片表皮 ,3龄后分散 ,找寻新的部位如花穗或幼果。幼虫刚毛有毒 ,皮肤触及会发生红肿痒痛。6.2 形态及习性 雄成虫体长 1 1~ 2 5cm ,翅展2 4~ 3 4cm ,前翅上有暗色条纹。雌成虫翅退化 ,全体黄白色 ,长椭圆形 ,体长约 1 4cm。卵白色光滑 ,顶部有淡绿色环纹 ,卵产于雌虫之茧囊上 ,为不规则卵块 ,每一雌虫可产卵 4 0 0~ 50 0粒。幼虫头部红褐色 ,臀部淡赤黄色 ,全身有许多长毛瘤 ,体长 2 2~3 0cm。蛹黄褐色 ,雄蛹纺锤形 ,略扁 ,长 1 1cm ,翅芽长及第 5腹节后缘 ;雌蛹长椭圆形 ,翅芽仅及第 2腹节中部。6.3 防治方法 可收集卵块 ,集中烧毁。化学防治可选用 2 5%溴氰菊酯 60 0 0倍液 ,75%辛硫磷乳油2 0 0 0倍液 ,50 %敌敌畏乳油 10 0 0倍液 ,2 5%敌百虫粉剂等。7 黄毒蛾 [Porthesiataiwan (Shiaki) ]7.1 为害状 黄毒蛾是目前毛叶枣常见的一种虫害。卵产于叶背 ,幼虫孵化后 ,起初在叶背为害 ,剥食叶肉 ,至 3龄时 ,逐渐向叶缘为害 ,并各自分散。除为害叶片外 ,也为害花果。幼果被害后成锈果状 ,极大影响外观品质。幼虫及茧上的毛有毒 ,皮肤接触后立即红肿发痒。7.2 生态习性及形态 一年发生 8~ 10代 ,以 6~ 7月族群密度最高。成虫昼伏夜出 ,卵产于叶背 ,卵块成带状 ,2 0~ 80粒一块 ,分为两排 ,上覆黄色鳞毛。雄成虫比雌成虫大 ,体长 9~ 12mm ,翅展 2 6~ 35mm ,头、触角、胸及前翅皆黄色 ,腹部末端有淡黄色毛块。卵球形 ,初为淡黄色 ,孵化前褐色 ,表面有不规则短隆起线 ,直径 0 8mm。幼虫体长约 2 5mm ,橙黄色 ,头褐色。胴部两侧带有赤色刺毛块 ,背部黑色 ,背线为宽纵带 ,中央有赤色纵线 ,第四、五节背部中央各有一个黑色大毛块。7.3 防治方法 消除树皮裂缝及杂草间的虫茧 ,及时摘除有卵块的叶片并烧毁。用 80 %敌敌畏 60 0~80 0倍液、50 %杀螟硫磷 10 0 0倍液等喷施 ,每 10天一次 ,共 2~ 3次 ,防治效果较好毛叶枣主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雷新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湛江524091 @臧小平$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湛江524091“九五”农业部重点攻关课题!“毛叶枣开发利用”子课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变异研究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研究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katG、inhA基因的变异机理。方法 用katG、inhA基因片段为引物 ,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 ,克隆后制备质粒 ,直接测定DNA序列。结果  15株耐异烟肼菌株均有katG基因突变 ,主要为点突变 ,其中 14株有 4 63位和 3 15位AA密码子改变。在 18个耐异烟肼菌株中 ,全部出现基因inhA基因变异 ,主要为点突变和缺失 ,以单个位点变异为主 ,各菌株变异不同。katG、inhA基因同时出现变异的比例高。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变异复杂 ,我国耐多药结核菌株与国外的菌株katG、inhA基因变异特点不同。

关键词: 分枝杆菌结核 抗药性,微生物 DNA突变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石榴的营养与施肥

中国南方果树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1 番石榴的营养特性1 1 番石榴的养分需要量国外研究表明 ,每生产 10 0kg番石榴鲜果所带走的养分为 ,氮 1 83kg、磷 0 39kg、钾 1 62kg、钙0 90kg、镁 0 2 2kg、钠 0 2 4kg。其氮磷钾钙镁比为 1∶0 2 1∶0 89∶0 4 9∶0 12。番石榴养分需要量与品种、产量、修剪程度等因素有关。番石榴产量越高 ,修剪程度越重 ,所需的养分量越多。1 2 不同生长期矿质养分的变化规律番石榴叶片养分含量随着树体的生长发育呈规律性变化。据印度Sanyal等报道 ,叶片氮含量 3~ 8月逐渐上升 ,之后呈下降趋势 ,并在 12月至翌年 1月再次呈现上升趋势。番石榴树体 7月氮、钾含量与雨季产量 ,11月氮含量与冬季产量都有显著相关性。其在 7月和 11月对氮的需要与 2月和 6月对钾的需要表现得较为明显 ,而对磷的生理需求没有表现出特定的时段性。2 番石榴的施肥2 1 幼龄树施肥幼龄树施肥以促进生长、迅速形成丰产树冠为目的。定植时施用基肥 ,以堆肥、厩肥、人粪尿和饼麸肥为主。每株施用 10~ 15kg ,配施少量磷、钾、钙肥 ,可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 1kg。除施基肥外 ,配合修剪和培养枝梢的次数施肥 ,原则上掌握培养一次枝梢施肥一次 ,以基肥为主 ,配施少量速效氮肥。幼龄番石榴每年至少施两次主肥 ,第 1次在正造果采果后的 8~ 9月施 ,可株施腐熟厩肥 2 0~ 30kg ,复合肥 0 5kg ,第 2次壮果肥在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 ,施复合肥 1 5~ 2 0kg ,配以叶面施肥。2 2 结果树施肥番石榴需肥比例 ,台湾提出氮磷钾的标准为 2∶1∶4 ,钾肥需求量较高。马来西亚提出的标准为 1∶1∶1或 2∶1∶2。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这可能与叶片或果实中含有较高的钾有关 ,也可能是品种的差异由于番石榴全年都可开花、结果 ,施肥应依培育哪一次花为重点来决定。围绕促发健壮春梢和秋梢 ,促进两造果的花芽分化、着果与壮果 ,改良土壤 ,促进根系发达等进行。广州地区对中、迟熟品种主要培育正造果。施肥分 3次 ,第 1次施肥在春梢抽出前 ,第 2次在开花后 ,第 3次在采果后 ,对有翻花果的早熟品种 ,正造果及翻花果采收后各施一次肥。在广西 ,2月上旬施促梢肥 ,3月施促花肥 ,5月施壮果肥及促二造果果枝萌发肥 ,7月再施壮果肥 ,9~ 10月施二造果壮果肥 ,12月施过冬重肥。在台湾 ,番石榴多进行产期调节栽培 ,减少夏、秋果 ,增加冬、春果 ,并根据土地肥力情况进行施肥。一般于 2、5、7、8及 11月各施肥一次 ,贫瘠地则每月施一次 ,这些均为追肥 ,以速效性化肥为主。而分解缓慢的有机肥 ,可提早于 2月间施下 ,作为基肥以便缓慢分解利用。 8月及 11月的追肥对冬春果发育、提高品质有重要作用 ,是产期调节不可缺少的。在印度 ,氮、钾肥一般在 2月、5月上旬 (雨季果 )、7月上旬和 8月分 4次施下。柯立祥等推荐泰国拔番石榴的年株施肥量为氮0 2kg(折合尿素 0 4 4kg) ,五氧化二磷 0 1kg(折合过磷酸钙 0 73kg)、氧化钾 0 4kg(折合氯化钾 0 67kg)。而台湾推荐的较详细的年施肥量见表 1。  在南非 ,7年生树番石榴年株施肥量为 ,硝酸铵表 1 台湾推荐番石榴年施肥量 (kg 株 )树 龄(年 )  肥料三要素量   氮   磷   钾   施  肥  量 硫酸铵  过磷酸钙  硫酸钾   总量 10 0 40 0 40 0 4  0 2 0 0 2 2 0 0 80 5 02 0 0 6 0 0 6 0 0 6  0 30 0 33 0 12 0 753~ 40 12 0 12 0 12  0 6 0 0 6 6 0 2 41 5 05~ 6 0 2 0 0 12 0 2 0  1 0 0 0 6 6 0 40 2 0 67~ 80 2 5 0 140 2 5  1 2 5 0 77 0 5 0 2 5 29~ 10 0 30 0 180 30  1 5 0 0 990 6 0 3 0 911年以上 0 40 0 2 0 0 40  2 0 0 1 10 0 80 3 90钙 (含氮 2 8% ) 0 8kg ,过磷酸钙 (含磷 10 5% ) 0 3~0 4 5kg ,氯化钾 (含钾 50 % ) 0 4kg。印度番石榴高产果园的年株施肥量为氮0 583kg、磷 0 2 71kg、钾 0 399kg。氮磷钾三要素比例为 1∶0 4 6∶0 68。强调氮肥的施用 ,这可能与当地果园缺氮有关。肥料施用时 ,可于树冠的垂直位置挖沟 ,将肥料施入沟内 ,混合后覆土。另外磷肥可在离树蔸 10 0~ 160cm处挖长 60cm环沟后施下 ,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比靠近树蔸施肥的效果要好。旱季施肥若与灌溉配合 ,肥效更佳。此外 ,根外追肥对番石榴也有较好的效果。叶片施锌保果作用显著 ,还可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harma等在印度分别于始花期 ( 3月中旬 )和着果 50 %以上后 ( 5月中旬 )两次叶面喷施 0 6%硫酸锌取得较好效果。在 2月的第 1周和 3月的第2周或 6月的最后 1周和 8月的第 2周分别对春梢和秋梢两次喷 2 %硝酸钙 +萘乙酸 10 0mg kg ,可促进枝梢生长 ,提早开花 ,提高着果率。 2月 (雨季果 )或7月 (冬季果 )喷 0 3%硫酸镁可提高果实品质。而在开花期、着果初期及着果后 3周分 3次喷施 2 %尿素 +0 4 %硫酸锌 +乙烯利 2 50mg kg +萘乙酸10mg kg ,可促进生长 ;喷施 0 2 %硼砂可促进果实增大。台湾于 9~ 10月每 5天喷一次 ,连续 3次喷0 4 %~ 0 6%磷酸二氢钾 ,可提高冬春果的品质。3 番石榴营养诊断及缺素症的矫治3 1 土壤诊断番石榴树粗生 ,能适应各种类型的土壤条件。从酸性较强的砖红壤到含盐分较高的海滩地均能生长 ,但以土层深厚、土质松软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好。我国种植番石榴地区多为贫瘠的坡地赤红壤或砖红壤 ,土壤严重酸化 ,养分缺乏 ,保肥与供肥能力差。结果树较为缺乏的矿质元素有钾、钙、镁、硼和锌 ,在坡地垦植种植初期 ,氮和磷也较低。广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对 35个蕉柑果园的调查结果 ,可为了解果园营养状况提供参考 :土壤普遍缺氮 ,4 0 %缺磷 ,70 %缺钾 ,65%缺镁 ,55%缺硼 ,4 0 %缺锌。酸性土壤易缺镁 ,据台湾省的资料 ,土壤中代换性镁约在 70mg kg以下时为缺镁 ,降至 35mg kg为严重缺镁。而孙光明等提出在粤西砖红壤上交换性镁低于 2 5mg kg为供镁能力极低。番石榴立地土壤有效钾、镁的含量都很低 ,且两者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而当前没有施镁的习惯 ,当大量补施钾肥后 ,很多时候会出现缺镁 ,所以施用钾肥时不要过量。在石灰质土壤上易出现缺钾症 ,有时会出现缺铁和缺锌症。此外 ,南方果园缺硼现象也时有发生 ,土壤中硼含量在 0 1mg kg以下即可能出现缺硼症。而酸性和中性土壤含铜量 ( 0 1当量盐酸提取 )小于2mg kg时 ,可能出现缺铜症。3 2 叶片营养诊断番石榴叶片营养诊断叶片采样的适宜时期以 4~ 7月龄较好 ,在印度为 7、8月龄 ,而南非推荐采 5月龄叶片 ,于 3月采样。采样部位为未挂果的顶梢第 3、4片新近老熟叶。印度高产番石榴果园的叶片养分模式为 :氮1 8%~ 2 0 % ,磷 0 12 %~ 0 16% ,钾 1 4 6%~2 0 8% ,钙 1 13%~ 1 69% ,镁 0 2 5%~ 0 31% ,铁2 66~ 34 5μg g ,锌 176~ 2 67μg g ,铜 10~ 13μg g。南非的番石榴叶片营养元素的适宜范围为 :氮 1 6%~1 8% ,磷 0 11%~ 0 13% ,钾 1 2 %~ 1 6% ( 7年生树 )或氮 1 3%~ 1 6% ,磷 0 13%~ 0 2 3% ,钾 1 2 %~ 1 6% ( 7年生以上树 )。3 3 主要矿质营养缺素症 (目视诊断 )及防治3 3 1 缺氮 叶片均匀黄化 ,叶色较淡 ,叶面积减少 ,生长受到抑制。发生缺氮时通过增施氮肥或叶面喷施可使症状减轻或消除。3 3 2 缺磷 植株生长缓慢 ,叶片变小 ,叶数减少 ,叶片出现青铜症 ,未成熟就落叶。成熟叶片叶缘出现紫红色素 ,逐渐向脉间扩展 ,后期整个叶片呈紫红色。发生缺磷时及时喷 0 2 %~ 0 6%磷酸二氢钾可暂减缓缺磷带来的危害 ,但要从根本上解决 ,主要从土壤施肥中增加磷肥或找出缺磷原因予以解决。3 3 3 缺钾 叶片顶端呈火烧状 ,边缘失绿 ,枯萎内卷 ,中段叶片叶脉间有棕褐色坏疽斑点。石灰质土壤上可土施硫酸钾或氯化钾 30~ 4 0kg 666 7m2 。3 3 4 缺镁 叶片叶绿体合成受到影响 ,并从叶脉间开始黄化 ,主脉附近组织仍维持绿色。严重缺乏时 ,脉间细胞有坏死现象 ,出现棕褐色坏疽。黄化症状通常发生在植株的老叶。防治措施 :果园多施有机肥 ,严重缺镁果园每年施用硫酸镁 15~ 30kg 666 7m2 ,开花期间发现缺镁时 ,可喷 0 5%~ 1 0 %硫酸镁 ,每隔 7~ 10天一次 ,连喷 2~ 3次。3 3 5 缺铁 新叶均匀黄化 ,下位叶仍维持正常绿色 ,植株生长未受到明显影响 ,末期新叶由黄化转为白化。南方果园缺铁与土壤酸化引起的铝毒、锰毒等拮抗因素有关。锰毒害就常伴有对铁的拮抗 ,土壤管理上要注意纠正酸度 ,以施石灰为主。另可用0 5%~ 1 0 %硫酸亚铁加少许EDTA(螯合铁 )或柠檬酸喷叶 ,效果较好。3 3 6 缺硼 初期顶梢叶片出现不规则坏疽 ,上位叶片黄化。中度缺乏时 ,顶芽枯死 ,生长停顿 ,末期顶梢发生枯萎现象。可于始花期前后以 0 2 %硼砂或 0 1%硼酸作叶面施肥 ,喷至叶片布满雾滴为度 ,每隔 15天喷一次 ,共 2~ 3次。果实采后每株土施2 0g硼砂 ,严重缺硼时可适当多施 ,并增施有机肥。3 3 7 缺铜 开始嫩叶轻微失绿 ,随后失绿症扩展到植株的中部叶片 ,有少量嫩叶叶尖边缘坏死 ,并逐渐扩展至叶基。叶片脉间失绿 ,中脉两侧出现褐色 ,节间明显缩短 ,茎的顶端变为深褐色。缺铜严重时 ,嫩叶枯萎、脱落 ,主茎顶端坏死 ,植株呈现死亡现象。铁肥、锌肥、钼肥与铜有拮抗作用。另外 ,缺铜的土壤上重施氮肥 ,会加重植株缺铜番石榴的营养与施肥@臧小平$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湛江524091 @雷新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湛江52409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野生葡萄抗黑痘病基因特有的RAPD标记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国野生葡萄种间杂交组合毛葡萄商 - 2 4×欧洲葡萄龙眼的 F1群体为试验材料 ,运用 RAPD技术 ,采用集群分离分析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的方法进行中国野生葡萄抗黑痘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的研究。获得了与抗病基因相连锁的 RAPD标记 :OPJ1 3- 30 0 ,并在杂种后代、中国葡萄野生种、河岸葡萄和欧洲葡萄中进行了验证。这为抗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利用图谱克隆抗病基因及最终将抗病基因导入优良栽培品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中国野生葡萄 抗黑痘病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蛋花花叶病毒3’端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烟草花叶病毒组(Tobamoviruses)3’端非编码区保守区域,人工合成下游引物P1,P2,P3,分别以这些引物引导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双链 cDNA,并克隆到 pBS载体上。Hind Ⅲ+ PstⅠ双酶切分析重组稿子后,得到 15个阳性重组子,其中重组子 pBF3含有 2 432 bp外源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 2 432bp的序列含 2个开放读框,即鸡蛋花花叶病毒移动蛋白基因序列和外壳蛋白基因序列。移动蛋白基因序列起始于806位ATG,中止于 1576位TAG。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共25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5 kDa。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起始于 1635位ATG,中止于 2 158位TAA。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共 17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9.4 kDa.此外该片段还包含部分180 kDa蛋白和全部3’端非编码区核苷酸序列。

关键词: 鸡蛋花花叶病毒 移动蛋白基因 外壳蛋白基因 3’端非编码区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荔枝霜冻调查及冻后护理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200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野生葡萄抗黑痘病基因的RAPD标记

园艺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以葡萄种间杂交组合 90 3(毛葡萄商 - 2 4×欧洲葡萄龙眼 )的F1群体为试材 ,运用RAPD技术 ,采用集群分离分析 (BulkedSegregantAnalysis ,BSA)方法进行中国野生葡萄抗黑痘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 ,获得了与抗病基因相连锁的RAPD标记OPV0 2 6 0 0 ,并在杂种后代中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葡萄 黑痘病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PS节水灌溉系统的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球卫星地面定位系统 GPS、遥感遥测系统 RSS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等 3S空间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形成了智能化精确农业 (Precision farming)。该文 GPS节水灌溉系统是作者为海南某生态农业公司 10 0 hm2香蕉园研究设计的 ,也是一项精确农业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精确农业 3S空间电子信息技术 多变元调控 土壤参数传感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