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肺炎支原体P36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Bank中猪肺炎支原体P36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出猪肺炎支原体特异性蛋白基因P36,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构建分泌型重组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P36。PICZα-A-P36经SacⅠ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导入毕赤酵母菌株X-33。PCR鉴定为阳性的酵母转化子经甲醇诱导分泌P36蛋白于发酵上清液中,通过SDS-PAGE电泳以及Western-blotting进行鉴定,结果表明,P36蛋白基因获得了分泌性表达,而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这为猪肺炎支原体免疫检测试剂盒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蔬肉丝瓜的特征特性和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蔬肉丝瓜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中圆筒丝瓜。介绍了它的特征特性和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循环迭代算法的水稻发育期模型参数调试方法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参数调试是作物生长模型应用的首要问题。以CERES-Rice模型的发育期模块为基础,建立基于循环迭代算法的模型参数自动调试方法,结合栽培试验资料,对参数适宜取值范围和步长进行讨论,分析分阶段调试和全程调试的结果差异。结果表明:累积生长度日的适宜步长为1个GDD,感光因子和临界日长的适宜步长分别为0.01和0.20。分阶段调试和全程调试对参数取值结果有一定影响,造成误差的原因在于全程调试过程中用模拟发育期代替了实际发育期。尽管分阶段调试得到的参数下的模拟发育期误差较全程调试得到的参数下的模拟误差大,但分阶段调试得到的参数更能体现作物品种的发育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DS10株S基因分析及其杆状病毒表达产物免疫原性鉴定
《畜牧与兽医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对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Ck/Jiangsu/DS10/2008株(DS10株)S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的其他25株参考株构建进化树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其遗传进化关系。另将S基因克隆至杆状病毒表达系统pFastBac 1载体并转染Sf9昆虫细胞进行表达,经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其表达,用琼扩试验验证表达产物的反应性。S基因序列分析表明,S基因高变区域主要集中在157~230位、349~433位、787~886位之间,裂解位点序列为SHRRRRμSI。遗传进化分析表明,DS10与Vic株处于同一分支,而与H120等常用疫苗株相距较远。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S蛋白在Sf9细胞中得到表达,琼扩试验验证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表明所表达的S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表达的S蛋白可为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抗原的研制、新型疫苗的开发等提供基础材料。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基因 遗传分析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红茄与栽培茄种间杂种及其回交后代的鉴定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植物学性状、育性和枯萎病抗性基因的CAPS标记检测等3个方面对非洲红茄(SA)与栽培茄(紫圆茄自交系DB和紫长茄自交系EP22)种间杂种及其回交后代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种间杂种的植物学性状大多表现为偏向于非洲红茄,育性很低,得到少量的自交和回交种子;用栽培茄作父本连续回交两代后,后代的果实性状得到明显改善,育性也逐步恢复;利用非洲红茄中与枯萎病抗性基因共分离的分子标记E13f-r-2对BC2群体进行了检测,筛选出含有枯萎病抗性位点的单株7个。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有性杂交途径可以将非洲红茄的抗枯萎病抗性基因导入到栽培茄中,从而为进一步开展茄子抗枯萎病品种选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疫里氏杆菌地区流行株的分离与外膜蛋白A的变异性分析
《中国兽医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年从安徽省和江苏省境内发病鸭的病理组织中分离到8株鸭疫里氏杆菌(RA),分别被命名为AH1、AH2、AH3、AH4、JS1、JS2、JS3、JS4,其中AH1、JS4为血清1型,AH2、AH3、AH4、JS1、JS2、JS3为血清2型。8株RA的菌体形态、生化特性、PCR鉴定结果相同,但致病力不同,AH1毒力最弱,对鸭的发病致死率仅为16.7%。序列分析结果显示,8株分离菌的外膜蛋白A(Omp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9%~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2%~100%。将8株RA与GenBank中登录的其他55株RA的OmpA进行变异性分析,结果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6%~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2%~100%。从系统发育进化树中可将这63株RA分为4个亚群,不同国家和地区的RA株在亚群中没有显示地域或时间特征,而是呈现出了互相交叉的现象,RA的OmpA差异与血清型、分离时间和分离地点没有必然的联系,本试验近期分离的8个RA株分布在2个亚群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学农药亚致死剂量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中国植保导刊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天敌昆虫在害虫的自然控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化学农药在防治靶标害虫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天敌昆虫的生存,并对其中部分个体存在亚致死效应。本文通过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介绍了亚致死剂量化学农药对天敌昆虫行为、生理、生物学等方面的影响,论证了该研究的现实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RAP标记预测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4份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系)做亲本,配置12×2组合,利用SRAP标记估算亲本间遗传距离,并于成熟期考查F1代杂种优势表现,将两者做相关性分析,探讨SRAP标记预测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的效率。结果发现,在考查的11个性状中,仅单株生产力超亲优势与遗传距离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为-0.426 2,但决定系数较低,为0.181 6,其他性状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SRAP标记难以预测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间的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LA对低温胁迫下辣椒植株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辣椒品种超越5号为试材,利用加温玻璃温室模拟大棚的生产方法,探讨低温胁迫期间及常温恢复过程中叶面喷施25 mg/L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辣椒花期植株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25mg/L ALA提高了低温胁迫下植株的株高、茎粗、干鲜重、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等光合参数,降低了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率(WUE);常温恢复后,低温+ALA处理的植株生长量和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仍明显高于低温处理;低温处理的叶片Pn、Gs和Tr显著低于常温对照,而低温+ALA处理的较低温度处理有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常温对照。表明叶面喷施ALA能提高植株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缓解低温胁迫对辣椒叶片气孔的限制,从而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