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苞叶对獭兔血清生化指标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7%玉米苞叶替代日粮中部分醋糟饲喂獭兔60 d,探求玉米苞叶对獭兔血清生化指标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苞叶处理组獭兔血清总蛋白、血清尿素氮含量与醋糟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分别比醋糟处理组低25.16%、29.36%(P<0.05);苞叶处理组獭兔小肠长度、重量、肠壁厚度和隐窝深度均比醋糟处理组有升高趋势(P>0.05),绒毛高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与醋糟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玉米苞叶对獭兔生化指标及小肠黏膜形态无显著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脂肽类化合物bacillomycin L抗真菌活性及其对水稻病害的防治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防菌Bs-916对水稻纹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分泌的脂肽类化合物bacillomycin L是其抗真菌活性的关键因子之一。Bacillomycin L抑菌活性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其对常见的12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其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毒力存在显著差异。Bacillomycin L对番茄灰霉Botrytis cinerea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毒力最强,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0.28μg.mL-1和0.35μg.mL-1;对大多数病原真菌IC50在1~3μg.mL-1;对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fujikuroi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毒力最差,IC50分别为28.99μg.mL-1和45.92μg.mL-1。显微观察表明bacillomycin L能致畸病原真菌菌丝和抑制孢子萌发。Bacillomycin L对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当使用浓度为500μg.mL-1时,对水稻纹枯病和苗瘟的防效分别为70.8%和56.3%。研究结果表明,bacillomycin L具有广谱高效的抗真菌活性,具有开发为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的潜力。
关键词: bacillomycin L 脂肽类抗生素 抑菌活性 病害防治 枯草芽孢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研究
《中国农机化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阐述了我国甘薯生产特点、机械化现状与存在问题,从用户需求、品种特性、种植方式、收获工艺等角度探索与机械化关系,分析确定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所需思考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我国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为本领域研发、制造、种植、使用等提供明晰的方向引导。技术路线主要内容为:分步推进,先平原后丘陵,先大户后散户;农机农艺融合,以利于机械作业为目标,选育品种,改进和规范栽培技术;提升规范现有垄作技术,研发大型和微小型起垄机具;先栽后浇、分段作业、裸苗移栽优先、重视钵苗移栽;切蔓粉碎还田优先、逐步发展整蔓收集饲用;推进提升分段收获、重视开发丘陵机械、加快研发两段式收获、逐步发展联合收获。
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v13(t)的生理特性和基因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温敏型白化转绿突变体v13(t)的表型特征鉴定的基础上,对其控制基因V13(t)进行精细定位。【方法】在籼稻品种9311中获得一个白化转绿自然突变体,并对其进行表型特征、温度敏感临界值的确定,同时对不同温度下叶片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以v13(t)与武运粳7号的正反交F2群体对其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的精细定位。【结果】在低温(<26℃)条件下,v13(t)前3张叶片均表现为白色,只有叶尖和叶鞘表现出少许绿色,以后逐渐死亡;在28℃条件下,1—3张叶片抽出时叶尖和边缘表现为白色,以后逐渐转绿;在30℃条件下,叶片表现正常。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V13(t)初步定位在水稻第5染色体上的RM3638与RM459标记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3.2和0.5 cM。进一步利用已公布的SSR标记和新发展的InDel标记将V13(t)定位在InDel5-11与InDel5-8之间的98.9 kb范围内,同时获得一个与V13(t)共分离的标记InDel5-2。【结论】白化转绿突变体v13(t)受1对隐性核基因V13(t)控制,V13(t)被定位在AC130729上约98.9 kb的物理距离区间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水加工型洋葱新品种白峰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白峰为白皮脱水加工型洋葱一代杂种。不育系70A和保持系70B均来源于荷兰材料W11的分离后代,父本来源于美国资源W01自交后代99-3-9-16B。白峰为中熟品种,播种至收获约250d(天);株高65~70cm,管状功能叶8~9片;鳞茎近圆球形,外皮白色,有光泽;球横径7.5~8.5cm,纵径6.5~8.5cm,单球质量230~250g,内部鳞片乳白色,辣味轻,甜度适中,肉质紧实,干物质和VC含量高,抽薹率、分球率低;每667m2产量5000kg左右;田间对紫斑病、霜霉病、灰霉病的抗性与Nube、白岩相当,适宜我国中长日照大部分地区露地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