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成熟培养基对猪卵母细胞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评估NCSU23和TCM199两种培养基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孤雌激活以及核移植重构胚发育的影响。分别以NCSU23和TCM199为基础培养基,向其中添加相同浓度的半胱氨酸、激素和生长因子,作为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培养44 h(5%CO2、39℃、饱和湿度),挑选第一极体;成熟后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和核移植重构胚操作,144 h后观察囊胚数。结果表明,NCSU23组与TCM199组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68.18%和67.55%)、孤雌囊胚率(38.40%和37.60%)与核移植囊胚率(23.79%和21.38%)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两者对孤雌囊胚细胞数的影响差异显著(分别为38.4和37.6个细胞)(P<0.05)。NCSU23成熟培养基能够使胞质成熟完全,提高囊胚细胞数,有利于妊娠的发生。可见,以NCSU23为基础培养基的体外成熟液有利于猪卵母细胞体外发育。

关键词: 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孤雌激活 核移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病毒种传机制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

摘要:从种传病毒主要类型及特点、病毒在种子组织中定位技术、种传病毒研究策略及进展和种子处理措施等方面对病毒种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建议将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植物病理学技术引入到种传病毒研究领域,提高病毒在种子中定位的精确性;同时,有必要从多个角度分析病毒种传机制。

关键词: 植物病毒 种传机制 种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民猪肉切块质量点评

猪业科学 2012

摘要:民猪又名东北民猪,是中国东北三省传统养猪生产中的首要当家品种,是中国猪品种中的名猪,也是华人民族文化中的明珠。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中,民猪在历代人工选择条件下已进化成一个遗传稳定、性能优异的华北型经典品种,也是在东北三省最具生态适应特点的品种。该猪头长咀大、面有纵纹、形如川字,下接宽盆大口,有百川入海之势,喻其耐粗口泼。其身被毛丰厚,绒毛细密故能抗寒(图1),母猪奶大(图2)故子孙兴旺,国语百川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粒用芸豆的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

摘要:为了创造高产、优质的芸豆栽培模式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以黑龙江省北部高寒条件下主栽大粒芸豆品种英国红芸豆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芸豆大田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商品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地区种植密度与芸豆经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当密度为1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2 875.67kg.hm-2,密度为35万株.hm-2时产量最低,为2 131.33kg.hm-2;单位面积荚数随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单株荚数、主茎分枝、茎粗和百粒重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芸豆的商品率和籽粒均匀度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因此,为了保证较好的商品率和较高的产量,播种密度应保持在15万~20万株.hm-2。

关键词: 芸豆 高寒地区 种植密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ThIPK2基因大豆的农艺性状及光合生理研究

大豆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抗逆基因ThIPK2转入东农50,得到稳定遗传株系,将T4代株系种子正常播种,将转基因植株与对照东农50的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单株粒数等性状进行比较,研究ThIPK2基因对大豆农艺性状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植株相比,生育期并没有改变,而株高、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分枝数和单株粒数农艺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这表明ThIPK2基因对提高大豆产量有利。干旱胁迫导致大豆叶片各项光合生理指标下降;但转ThIPK2基因大豆的各项光合生理指标高于非转基因对照。经干旱胁迫后,转基因植株与对照相比积累了更多的干物质。

关键词: ThIPK2 转基因大豆 抗逆 生育期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TLR5基因定点突变表达载体构建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TLR5特异识别细菌鞭毛蛋白,在机体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人TLR5基因突变能影响蛋白功能并与一些疾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研究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猪TLR5基因的全长编码区;采用PCR介导的定点突变技术得到该基因137(G/A)和1205(C/T)位点突变的两个变异体;以pcDNA3.1+为载体成功构建野生型(TLR5-WT-pcDNA3.1+)和突变型(TLR5-G137A-pcDNA3.1+和TLR5-C1205T-pcDNA3.1+)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细胞水平上的突变功能分析提供基础。

关键词: TLR5 定点突变 真核表达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用芸豆新品种龙芸豆6号

中国种业 2012

摘要:芸豆是我国主要食用豆类出口商品之一,黑龙江省又是芸豆生产加工的重要产区,奶花芸豆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由于生产上种植多为农家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产量低、病害重,商品质量差,农民的效益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黑龙江省无霜期较短,春季不良气候频发,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嫩江县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

摘要: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和施肥,嫩江县土壤肥力减退、耕地质量下降,酸化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黑龙江省粮食安全潜在的重要问题及土壤综合生产潜力下降的重要因子。为了培肥土壤,改善耕地质量,通过调查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嫩江县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春耙茬和原垄种的耕作方式相比,嫩江县深松耕作方式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提高大豆产量。该区域原垄种及秋耙茬+重茬产量最低,仅为913.88~1 285.47kg.hm-2,比其它种植模式产量低8%~38%,同时呈现连作时间越长产量越低的趋势。大西江农场浅翻深松种植模式的产量为2 080.34kg.hm-2,为该地区最高。

关键词: 肥力提升 耕作方式 种植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硒对两种类型玉米硒元素分配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以普通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和糯玉米品种京紫糯218(JN2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硒水平(0、10、25、50mg·kg-1)下,玉米植株各器官对硒的分配和转运差异以及硒对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含量(≤10mg·kg-1)硒促进了玉米生长,植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增加;高含量(≥25mg·kg-1)硒抑制了玉米生长,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籽粒产量和品质下降.施硒显著提高了玉米植株各器官的硒含量,硒在各器官的分配为根系>叶片>茎秆>叶鞘,两种类型玉米各器官硒含量均与土壤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JN218在自然低硒土壤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硒富集能力,而ZD958在10mg·kg-1硒水平下硒积累量高于JN218.如果以籽粒和地上部营养器官的硒积累量为评价标准,自然低硒(0.25mg·kg-1)或高硒(25mg·kg-1)土壤适宜种植JN218,而富硒(10mg·kg-1)或硒污染(50mg·kg-1)土壤适宜种植ZD958.

关键词: 玉米 分配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