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红枣膳食纤维酶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红枣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红枣膳食纤维酶法提取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及抗氧化特性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发现,当酶添加量为1.5 mg·mL-1,酶解温度为50℃,液料比为9∶1 mL/g,酶解时间为45 min时,红枣膳食纤维酶法提取率最高,达到9.18%,与预测值误差仅为0.33%.酶法提取与热水浸提相比,其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能力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抗氧化性研究结果显示,红枣膳食纤维对DPPH·有较强的清除能力,IC50为0.227 mg·mL-1,显示了其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进行开发.
关键词: 红枣 膳食纤维 提取工艺 抗氧化 纤维素酶 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红枣中甜菜碱
《安徽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目的]建立红枣中甜菜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分析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正相硅胶色谱柱(HILIC,50 mm*2.1 mm,1.7μm)分离,乙腈-水等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正离子模式对红枣中甜菜碱进行测定.[结果]在优化条件下,甜菜碱在1~200 ng/mL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 8),检出限为0.025 mg/kg,定量限为0.050 mg/kg.在红枣样品中进行3个水平的添加试验(n=6),平均回收率为83.6%~94.2%,相对标准偏差1.6%~2.7%.对红枣样品中甜菜碱进行了测定,含量在0.39~3.04 g/kg.[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红枣样品中甜菜碱的测定.
关键词: 甜菜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 红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拉玛依白碱滩区猪、羊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与分析
《新疆农垦科技 》 2020
摘要:为了解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猪、羊口蹄疫疫苗强制免疫效果,防止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杜绝疫情隐患,对白碱滩区2016-2019年口蹄疫疫苗强制免疫后,采用液相阻断ELISA法进行口蹄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2016-2019年猪群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合格率分别为75%、96%、85%和92%,羊群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合格率分别为79%、100%、95%和93%,均符合农业农村部关于畜群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护水平.白碱滩区猪、羊群口蹄疫免疫整体效果良好,且2017-2019年猪、羊群口蹄疫免疫效果明显提高,好于2016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准噶尔盆地西缘白杨河上游莫合台冲积洪积扇戈壁的特征、时代及过程
《中国沙漠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准噶尔盆地西缘白杨河上游莫合台地区冲积洪积扇戈壁地貌与沉积发育,且富锶水土资源丰富,古环境和水土资源研究意义明显.结合以前研究资料,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综合表明:扇群按照形态参数可分为大、中、小3种;扇体基底地层主要由侏罗至新近系下部的倾斜地层组成;扇体地层主要由新近系上部与第四系砾质层组成;扇体地层沉积相主要包括风成亚相(风棱石、沙丘及黄土等)、水成亚相(冲积洪积相、河湖相等)、重力坍塌亚相及疑似冰碛亚相等;扇体主要是在3.596 Ma BP以来形成;地貌与沉积及其环境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7个亚阶段,分别与区域构造-气候阶段相对应.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冲积洪积扇 戈壁地貌 形成时代 发育过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PC+化学封顶对不同施氮量下棉花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北疆气候条件下,为明确棉花对不同施氮量下增效缩节胺[DPC+,25%鎓甲哌(1,1-dimethyl piperidinium chloride,DPC)水剂]化学封顶效应的响应,以新陆早53号为试验材料,在150(N1)、300(N2)和450(N3)kg hm-2施氮水平下,以人工打顶(P0)为对照,研究DPC+剂量[450(P1)、750(P2)和1050(P3)mL hm-2]对棉花叶绿素含量(Chl)、叶面积(LA)、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干物质累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DPC+剂量下,随施氮量增加,Chl、LA、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殖器官干物质(RODM)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一施氮量下,上述参数因DPC+剂量不同呈不同变化趋势,其中N1水平下以P1处理、N2水平下以P2处理、N3水平下以P3处理表现出较高的RODM、Chl、净光合速率(Pn)、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较低的非光化学淬灭(NPQ).DPC+与施氮量互作表现为,与其他处理相比,Chl、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ФPSII、ETR、RODM在N2P2处理下分别提高了15.52%、29.39%、27.97%、36.77%、23.28%、23.55%、8.41%~22.24%,NPQ降低了34.54%.相关分析表明,干物质累积和Chl、LA、Pn、Gs、ФPSII均呈显著正相关,与NPQ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喷施DPC+(750 mL hm-2)条件下,适量追施氮肥(300 kg hm-2)能改善棉花光合性能,在增加干物质累积的基础上,促进了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水量对等行距密植机采棉产量和脱叶吐絮的影响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摘要:在北疆自然条件下,以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新陆早17号(P17)和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陆早22号(P22)为试材,采用等行距密植模式,设亏缺滴灌(W1)、限量滴灌(W2)、常规滴灌(W3)处理,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对棉花产量、纤维品质以及脱叶吐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面,P22的单铃重和籽棉产量比P17分别高14.4%和8.8%,但单株铃数、总铃数、皮棉产量和衣分平均低7.4%~15.9%;随滴水量的降低,P17的单株铃数、总铃数、籽棉及皮棉产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但P22在W3和W2条件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无显著差异.棉纤维品质方面,P22的纤维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伸长率比P17高2.13%~13.87%,马克隆值低5.79%;W2和W3条件下棉花各纤维指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优于W1处理.脱叶吐絮性状方面,P17具有较高的脱叶率、脱叶速率、叶片干枯率和倒伏率,P22的吐絮率、吐絮速率以及自然吐絮率保持较高水平;随滴水量的降低,棉花的脱叶率和脱叶速率呈降低趋势,吐絮率和吐絮速率呈增加趋势,P22的倒伏率呈降低趋势,而P17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但在W3和W2条件下,棉花的脱叶吐絮效果差异不显著.因此,在等行距密植条件下,控制滴水3900~4800 m3·hm-2并选用抗旱性较强的棉花品种,可在不显著降低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前提下,优化吐絮效果、降低倒伏率,有利于提高棉花机械采收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水势对克瑞森葡萄光合生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确定坐果后克瑞森葡萄适宜的土壤水势范围,为生产实践中灌水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以3年生克瑞森葡萄为试验材料,测定坐果后不同土壤水势对光合性能、果实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提高土壤水势促进克瑞森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并延缓净光合速率随时间的下降;增加叶片气孔的开放程度和水分的蒸腾,且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T1、T2和T3水分利用率(WU)随时间先上升后下降,在坐果后40 d达到最高,增加土壤水势可以增加水分利用率,减缓后期水分利用率的下降.提高土壤水势,可以显著增加果实纵横径,增加果实单粒重和单穗重,提高株产和产量,其中T1、T2和T3处理产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了20.60%、31.71%和43.02%,T3处理每公顷产量达到了15 045.0kg;随土壤水势提高,果实干物质重和可溶性固形物有所下降,其中T1、T2和T3处理果实干物质重分别下降了3.85%、10.67%和14.09%,T2和T3处理果实硬度显著下降.[结论]土壤水势在-40~-110 kPa时,既促进坐果后克瑞森葡萄叶片光合作用,提高水分利用率,亦稳定了葡萄果实产量,提高了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干旱区农田塑料残膜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技术 》 2020
摘要:地膜覆盖的长期广泛应用导致了新疆农田土壤中残留地膜的积累.然而,目前还未有明确的定量结果判断农田残膜残留量(RPF)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该研究旨在探讨RPF对新疆重要经济作物-棉花生长的影响.按照新疆棉田实际污染情况,在0-30cm土层中设置了7个塑料残膜污染等级的梯度,(800kg/hm~2、500kg/hm~2、350kg/hm~2、250kg/hm~2、150 kg/hm~2、75 kg/hm~2、0 kg/hm~2).在不同土壤残膜水平下,研究了膜下滴灌方式下棉花不同生育期的出苗率、干物质和产量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RPF对土壤水分分布和运动有显著影响.在200kg/hm~2以上的水平上,塑料残留对棉花生长有显著影响,产量随RPF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以200kg/hm~2为阈值水平来测定RPF对棉花的影响.该研究为农田土壤RPF污染分级提供了依据,有助于了解污染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关键词: 塑料残膜 残膜污染 土壤污染 污染控制 棉花种植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