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端育种的理论与现状
《吉林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根据前人的分裂选择,高低杂交法,穿梭育种的研究结果及我们的育种实践,综述两端育种的理论与现状.认为两端育种利用修饰基因的缓冲作用,在群体内的优劣两端个体间进行多次轮回选择及杂交,开发作物的潜在变异.在选择方法上两端育种利用不同的地理环境,异地间交叉进行选择,选择适应性广的基因型,同时提出在人工创造的上下限两端栽培条件下进行选择的两端选择法及两端育种和生物技术结合应用于今后育种实践的新设想.
关键词: 两端育种,修饰基因,循环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及其与株型和配合力关系的研究
《玉米科学 》 1995
摘要:本研究通过99份玉米自交系的密度试验、不同耐密型自交系组配的六份杂交种的密度试验,对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及其与株型和配合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交系的耐密性是一个综合性状,涉及产量、结实性、株型、茎秤等几方面,株型是重要性状之一;自交系的耐密性和配合力,是有效地选育优良耐密型杂交种的基础.因此,严密准确的自交系耐密性鉴定以及耐密型优良杂交种选育,均应通过密度试验的实际测定比较来进行。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耐密性,株型,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土区玉米植株养分诊断指标与应用
《农业与技术 》 1995
摘要:由玉米叶片养分标准值明显看出,在黑土中高产田上氮素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在中低和中高产田上提高土壤供钾能力,补允钾肥可以使产量提高。植株组成成份处于DRIS围内园为养分相对平衡,处于外国外为显著地不平衡。养分指数可以把DRIS标准值和DRIS图养分丰缺的定性指标转为定量,把限制产量的营养元素通过数量列出次序。田间试验结果与N、P、K指数相吻合。
关键词: 玉米,矿质营养,推荐施肥,养分标准值,DRIS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系统分析在害虫管理中的应用──Ⅰ.系统分析及其在玉米、小麦、棉花害虫管理中的应用
《吉林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描述了害虫管理中系统分析的概念,基本假设及应用范围,分析了害虫─-作物系统的组成及复杂性,系统分析用于解决这种复杂问题的适合性,回顾了系统分析和模拟技术用于害虫动态描述和最优防治措施选择的主要发展历史,综述了玉米、小麦、棉花三大作物及其主要害虫的系统分析和模拟模型在国内外的研究成就和进展。系统分析和种群动态模拟研究对象包括:亚洲玉米螟、欧洲玉米螟、小地老虎和草地小爪螨等玉米害虫和玉米作物生长发育;麦长管蚜、无网长管蚜、东方粘虫、橙足负泥虫等小麦害虫及小麦生长发育;棉花生长发育,蕾铃动态和棉铃虫、金刚钻、棉铃象甲、棉红铃虫、食叶性棉花害虫、木薯白粉虱、棉蝽象等棉花害虫。
关键词: 系统分析;模型;害虫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土硝态氮移动与施肥关系的研究
《农业与技术 》 1995
摘要:本试验采用渗滤池技术,研究硝态氮的移动与氮肥不同用量、不同品种、施肥方式及配比条件下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肥7天后,即有硝态氮的移动。其移动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施肥方式也有差异但不明显。氮肥与磷钾及有机肥配施,可明显减少硝态氮的移动。
关键词: 硝态氮移动,施肥关系,渗滤池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照加工长白山鲜人参的品质及安全性
《核农学通报 》 1995
摘要: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辐照液藏软装鲜人参的最佳综合工艺和溶液配方,使人参热加工的杀菌时间减少到3min,辐照剂量降低到1.0~2.5kGy,减少了添加剂用量,细菌总数比单一热处理减少99.8%~99.9%,较好地保持了人参鲜度,延长了贮期。在常温(24℃以下)和恒温(35℃)分别贮藏20和3个月,均保持鲜人参的形态、色泽、风味和较好的硬度,液体清澈透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论有机肥料的培肥增产作用
《吉林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有机肥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增施有机肥料不仅可以缓解化肥氮磷钾比例失调和化肥总量不足的矛盾,还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污染,净化环境,保护生态,对提高地力,稳产高产,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年公顷有机质生成量为420~645公斤,年生成率为0.6%~1,0%,耕层土壤理化生化性状趋向改善。公顷施7500公斤秸秆或马粪,配施氮磷化肥,玉米平均公顷产9000公斤以上,比单施化肥增产15%以上。优质农肥吨肥增产40公斤左右,秸秆或马粪吨肥增产160公斤左右。
关键词: 有机肥料;重要资源;定位试验;培肥增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五”期间玉米大斑病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结果
《玉米科学 》 1995
摘要:从1991~1995年对松辽平原春玉米区六个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病菌生理小种种类、发生频率及分布进行研究,经4年院内温室玉米苗期接种和田间病圃自然诱发条件下,监测得出松辽平原春玉米区有玉米大斑病病菌2号小种,多数地区成为优势种,公主岭、四平地区为主要发生区,发生频率有地区间不同和年度间差异。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病原菌,生理小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创建绿色企业 建立创汇基地──吉林省通榆县万顷仁用杏生产基地建设
《农业与技术 》 1995
摘要:创建绿色企业 建立创汇基地──吉林省通榆县万顷仁用杏生产基地建设张冰冰,刘慧涛,鲁士杰,吕跃双郭俊英,修荆昌(吉林省农科院果树所土肥所)(吉林省园艺特产局)为振兴通榆县经济,开发沙地自然资源,使广大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我们从事仁用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生育期遗传模型测验
《吉林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高粱生育期遗传模型进行了测验。结果表明,高粱生育期的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的显性效应不明显.但上位性效应却比较明显;控制生育期的增效、减效等位基因在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分配比率,有极显著差异;生育期的遗传.增效等位基因即晚熟基因为显性.且这种显性为超显性。
关键词: 高粱;生育期;遗传模型;统计测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