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松辽平原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评估
《玉米科学 》 1995
摘要:通过三次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专题研究攻关,形成了以多抗杂交种为基础、综合配套被术为主和以灾变动态为依据的三种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从目前农村生产水平、科技进步、技术可行性和防治效果看,这三种技术体系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繁简之别。因此以多抗杂交种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技术模式最简便易行而有效。由于生产的发展和病虫种类的变化,必须不断培育和推广多抗性杂交种,多抗性杂交种是今后技术攻关重点任务之一。
关键词: 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褐壳蛋鸡──科新903
《北京农业 》 1995
摘要:高产褐壳蛋鸡──科新903高产褐壳蛋鸡科新903,是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采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育成的四系配套的高产蛋鸡新品种。经专家鉴定,认为该品种鸡在我国饲养条件下,达到了伊莎褐和罗曼褐等国际良种鸡产蛋水平。科新903蛋鸡商品代,初生至120日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大豆(G.max)种子蛋白SBTi—A_2电泳谱带新类型的遗传研究──ⅠTi~b型×Ti~x型(新类型)F_2种子的遗传规律
《大豆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是对作者在1991年用PAOE技术检测甘肃省大豆(G.max)时发现的SBTi—A2电泳谱带新类型的遗传研究结果之一。对单株上收获的212粒F2种子的电泳检测结果进行了卡方测验,符合孟德尔1:2:1基因分离规律。
关键词: 大豆(G.max);胰蛋白酶抑制剂,电泳谱带新类型;遗传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的体外受精未受精卵长时间保存方法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牛的体外受清所使用的卵巢一般需要从屠宰场运送到实验室,本试验探讨未受精卵长时间运送时的保存方法.试验1:经6小时运送保存时,体外受精后胚的发生率;试验2: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温度对未成熟卵成熟培养的影响;试验3:在试验2的基础上,采用细胞培养输送器,进行未成熟卵的边培养、边运送.对体外受精后胚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巢在2小时及6小时保存时,胚盘胞的发生率分别为16.1%,18.9,差异不显著.温度对未成熟卵的成熟率影响35,37,38.5,40℃分别为21.7%,74.1%.94.1%和86.7%,35~37℃没有获得高成熟率,使用细胞培养输送器胚盘胞的发生率为17.8%,比对照组的18.6%差异不显著.由此表明,在卵巢运送条件下,至少可保存6小时而不影响体外受精后胚的发生率,在更长时间运送时,可将卵子采取,边成熟熟培养过运送,最长运送时间可达24小时.
关键词: 牛;体外受精;未受精卵;保存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致病性及侵染规律的研究
《玉米科学 》 1995
摘要:利用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永生腐霉菌(Pythiumgraminicola)和链状腐霉菌(Pythiumcatemulatum)3种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通过两年的试验进行了对玉米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致病性和侵染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田自然条件下,3种病原菌对玉米植株均有致病性.其中以禾谷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其次是禾生腐霉菌和链状腐霉菌。禾谷镰刀菌和腐霉菌在植株散粉盛期以前的侵染规律符合苗期致病性试验的结果。二者侵染致病作用的部位不同。禾谷镰刀菌主要是胚根,腐霉菌主要是次生根和须根。在感病品种中,病原菌侵染的高峰期从散粉盛期开始。而在抗病品种上则从灌浆期开始。在灌浆期以前,病原菌只能侵染植株的根系。以后则侵入植株的茎部组织到乳熟期侵入到第三茎节。本试验的结论客观地反映了玉米茎腐病病原菌在大田自然条件下的致病性和侵染规律。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侵染规律,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进口FSH不同剂量对供体牛超排效果的影响
《黄牛杂志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进口FSH不同剂量对供体牛超排效果的影响胡成华(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公主岭,136100)超数排卵是实施牛胚胎移植技术过程中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环节。据有关资料报道、影响超排效果的因素较多,如供体的营养水平、年龄,激素的种类、剂量,注药方式等等。因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葵花养分吸收与施肥对籽实品质影响研究
《农业与技术 》 1995
摘要:在淡黑钙土上,向日葵吸收土壤氮、钾较多,而磷相对较少。吸收肥料氮多、磷少、钾居中。施肥对向日葵吸收土壤养分都有激发效应。向日葵吸收肥料养分的高峰期为出苗后60-77天。施用氮、磷、钾化肥后,向日葵籽实含油率均高于无肥处理,而蛋白质含量均低于无肥处理,但单位脂肪及蛋白质产量均提高。
关键词: 激发效应,脂肪,蛋白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