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草地螟迁飞、发生区与生活史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草地螟在我国表现为长周期的间歇猖獗,主要发生于北纬37°以北,由东经108°至118°,斜向东北至北纬50°的地区。北纬39°~43°与东经110°~116°之间为主要越冬区,其它为扩散发生区。根据滞育与光照和温度的关系,阐明了主要越冬区形成大量滞育越冬种群的机制。雷达观测证实了草地螟的迁飞现象。主要越冬区秋季世代形成大量越冬种群,春季成虫迁飞构成大范围发生的虫源,扩散发生区春季迁入的成虫峰期、蛾量与主要越冬区相近,一代幼虫危害后虫量骤减,幼虫仅形成少量越冬种群。

关键词: 草地螟,迁飞,滞育,生活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养分丰缺诊断指标与应用

玉米科学 1995

摘要:由玉米叶片养分标准位明显看出,在黑土的中高产田上氮素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在中低和中高产田上提高土壤供钾能力,补充钾肥可以使产量提高.植株组成成分处于DRIS图内圆为养分相对平衡.处于外圆外为显著地不平衡.养分指数可以把DRIS标准值和DRIS图养分丰缺的定性指标转为定量,把限制产量的营养元素通过数量列出次序.田间试验结果与N、P、K指数相吻合。

关键词: 玉米,矿质营养,营养诊断,养分标准值,DRIS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黄隆防除稻田杂草的效果

杂草科学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甲黄隆防除稻田杂草的效果王学文,张淑梅,王广祥(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公主岭136100)甲黄隆由美国杜邦化学公司研制,是当今世界上磺酰脲类除草剂活性最高、用量极少的品种之一,从而使除草剂进入超高效阶段。其杀草机理主要是阻碍有机物合成,抑制细胞分裂,阻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白水解氨基酸混合标液及校核标准样品的研究与制备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1995

摘要:本文阐述了研制氨基酸混合标准液及校核标准样品的必要性,两类产品的配制过程、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及对其做出的质量评价。与此同时,对产品的质量标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现状、具体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为此做出的必要改进也做了说明与讨论。

关键词: 氨基酸混合标准液,氨基酸分析用校核样品,氨基酸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土硝态氮的淋失及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农业与技术 1995

摘要:本试验采用渗滤池技术,研究氮肥不同用量、不同品种、施肥方式及配比条件下硝态氮的移动规律及其与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淋失主要发生在雨季,淋失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施肥方式也有差异,但不显著。氮肥与磷钾及有机肥配施,可明显减少硝态氮的移动淋失.施氮247.5kgha-1淋失水硝态氮含量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10mgL-的限额,易使地下水污染。但淋失总量不高,施氮165kgha-1,配施磷钾或有机肥,比单施氮增产15%以上,氮肥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

关键词: 硝态氮淋失;氮肥利用率;渗滤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5%三·福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恶苗病试验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1989~1994年用45%三·福可湿性粉剂(代号901)500倍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院内试验结果表明,对恶苗病平均防效为97.48%,高于其它对照药剂.田间小区试验平均防效为97.5%,高于对照药剂恶苗灵.田间示范试验平均防效为99.09%,高于生产上推广的恶苗灵和溴硝醇等药剂.901浸种防治恶苗病,防效高,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用量少,成本低,使用安全、方便.

关键词: 45%三·福可湿性粉剂;水稻;恶苗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完全二代区玉米螟种群动态的生态过程与发生量预测

玉米科学 1995

摘要: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是我国东北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危害加重。本文概述了在不完全二代区,玉米螟发生量预测的必要性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不完全二代区的亚洲玉米螟(ACB)种群动态的生态过程做了详细的论述。以ACB种群的系统分析为基础,从越冬幼虫的滞育率、冬季死亡率、冬后化蛹、羽化率、至成虫死亡率、成虫迁入产卵对寄主的选择性及成虫的产卵量,最后到田间卵、蛀前幼虫、蛀后幼虫的死亡率及其影响因子天气、天敌、寄主等均做了论述。本文最后讨论了越冬源基数,成虫数量及田间卵量和造成危害的4~5龄幼虫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预测中的作用。

关键词: 玉米螟,种群动态,生态过程,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DNA导入大豆获得一不育材料

大豆科学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获得不育系的途径有许多.如远缘杂交,自然变异,无性系变异等。本试验以吉林20号大豆为受体,采用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导入远缘材料鹰咀豆(CicerL.arieticem)总体DNA,于D2代获得一不育变异株D8804—7,通过对该材料雌雄育性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初步认为,D8804—7材料为雌雄育性均不正常,自交可结少量种子,不育性可自交保持的不育材料。

关键词: 大豆;不育;外源DNA导入;花粉管通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9SF-2.45型草原松土施肥机及改良草场效果

现代化农业 1995

摘要:9SF-2.45型草原松土施肥机及改良草场效果孙景林(吉林省大安市草原管理站)赵明清(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分院)退化羊草草场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不利于牧草的生长发育,致使牧草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近几年来,我们应用9SF-2.45型草原松土施肥机改良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野生大豆(G.soja)籽粒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

作物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野生大豆资源5279份百粒重、种皮色、泥膜、脐色等籽粒性状的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发现:(1)81.1%材料的百粒重≤2.5g。(2)百粒重的大小与种皮色、泥膜、脐色有密切联系。(3)籽粒性状的变异中心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的东南部。根据中国野生大豆籽粒性状的综合表现,讨论了:(1)根据百粒重,野生大豆分型如下:百粒重≤2.5g为“野生型”,2.51-5g为“半野生Ⅰ型”,> 5g为“半野生Ⅱ型”。(2)根据野生大豆籽粒性状的变异中心,提出大豆起源于我国北方。除了黄河流域以外,东北的东南部很可能是另一起源地。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籽粒性状 遗传多样性 种下分型 变异中心 大豆起源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