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葡萄二倍体与四倍体品种间杂交胚珠的离体培养
《果树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克服葡萄二倍体品种与四倍体品种之间的交配障碍,进行了杂交胚珠的离体培养研究。发芽胚珠的取样时期集中于授粉后35~75d,其中多数以二倍体作母本的组合在授粉后55d取样的发芽率最高,以四倍体作母本的组合授粉后70d取样的发芽率最高。基本培养模式为:发育培养基-(剥胚)萌发培养基-生长培养基。用二倍体品种作母本时,所有组合均获得了培养苗,在1号培养基上培养的胚珠发芽率高于2号培养基。反交对培养基的要求有相反趋势,其中2个组合未得到培养苗。授粉后60d,直接剥出杂种胚进行培养,得到了最高发芽率。综合分析初步认为,用二倍体品种作母本比用四倍体品种作母本容易获得杂交后代。


利用aroA基因建立鸡传染性鼻炎PCR诊断方法
《中国兽医科技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aroA基因设计了 1对引物 ,分别对 10株标准副鸡嗜血杆菌 (HPG)菌株、14株分离的HPG菌株进行PCR扩增 ,结果均得到了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片段 ,而对 10株非HPG菌株和 3株病毒进行扩增则无相应片段产生 ;该PCR能检测出 10个菌细胞。与常规PCR方法相比 ,aroA PCR的敏感性更高


亏缺灌溉对草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园艺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负压控水系统将土壤水分控制在不同的水平上 ,研究了亏缺灌溉对草莓果实特性、植株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 ,植株的株高、叶片数、结果数、产量和单果质量逐步减少。不同土壤水分处理条件下果实的理化特性明显不同 ,亏缺灌溉降低了果实含水量 ,提高了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Brix)、滴定酸度、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相关分析表明 ,果实的鲜样质量、直径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Brix)、糖酸比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不同发育时期冬小麦旗叶的荧光特性研究(英文)
《植物学报 》 2001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首次对 4种不同品种冬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的旗叶的诱导荧光动力学参数和最大净光合速率 (Psat)进行了不同时期的比较。随着小麦从扬花期到乳熟期的生长 ,旗叶的光系统Ⅱ最大光量子效率 (Fv/Fm)变化不大 ,在乳熟期略有下降 ,光化学淬灭 (qP) ,光系统Ⅱ量子产率 (ΦPSⅡ)和Psat有较大的降低 ( >1 5% ) ,非光化学淬灭 (qN)则有明显的增大 ( >1 0 0 % ) ,旗叶的ΦPSⅡ 与Psat存在线性关系 (r =0 .91 8)。说明了在不同小麦品种中生长的衰老使得旗叶光合作用从能量转化到二氧化碳同化速率都显著降低。


鸡传染性鼻炎二价油苗免疫鸡群抗体动态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阻断ELISA (B ELISA)、血凝抑制试验 (HI)和血清平板凝集试验 (SPA)方法 ,检测了鸡群用鸡传染性鼻炎A、C二价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后 0~ 390d的血清阻断ELISA、HI和平板凝集抗体消长情况 ,并绘制了相应抗体曲线。结果表明 ,鸡体按规定免疫程序免疫后 ,A型B ELISA抗体和HI抗体在测定期内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水平 ,C型B ELISA抗体首免 5 0~ 180d、SPA抗体在首免后 5 0~ 60d达到高峰 ,此后抗体缓慢下降 ,但各种抗体至少可持续 390d以上。结果进一步显示了二价苗良好的免疫原性以及B ELISA和SPA较好的敏感性 ,为二价苗、各种诊断方法或其试剂盒产品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阻断ELISA 血凝抑制试验 血清平板凝集试验 鸡传染性鼻炎二价油乳剂灭活苗 抗体曲线


圆籽大叶菠菜新品种‘菠杂18号’
《园艺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菠杂 18号’是利用雌株率为 5 0 %~ 6 0 %的雌株系 93 14 8与优良自交系 93 15 0配制成的杂交一代菠菜新品种。该品种生长旺盛 ,植株整齐 ,叶片大 ,叶色浓绿 ,质嫩 ,风味好 ,较耐寒 ,抗霜霉病、病毒病 ,高产 ,一般商品菜产量为 30~ 35t/hm2 。


低温诱导的黄瓜ccr18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植物学报 》 2001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mRNA差异显示银染技术克隆得到在黄瓜 (CucumissativusL .)冷敏型品种“津研 4号”低温锻炼中特异表达基因的cDNA克隆 (ccr18) ,其大小为 6 39bp。在基因组中以单拷贝或低拷贝形式存在。Northernblot分析显示ccr18基因在 12、2 4、48和 72h低温处理的黄瓜中表达 ,在 6h低温处理及对照中没有表达。这表明ccr18基因与黄瓜低温锻炼相关。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 ,它与拟南芥 (Arabidopsisthaliana)染色体ⅢBAC库中的F14P3基因组序列具有 88%的同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