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近年来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重要研究进展——非化学控害技术研究
《植物保护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水稻病虫害防治中长期存在控害保产与生产无公害稻米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几种效果显著的非化学控害增产技术。其中,利用水稻遗传背景、对病虫抗感水平等差异显著的水稻品种多样性种植,控制稻瘟病的效果达42.12%~76.68%,抑制白背飞虱若虫数量增长效果明显,增产糯稻或优质稻600~1050 kg/hm2,平均增收约1 500元/hm2;稻鱼共育控制稻飞虱的效果为63.77%~86.89%,对纹枯病病株抑制率70.52%,控制稻田杂草效果为89.57%,平收获鲜鱼319.5~1 177.5 kg/hm2,水稻产量比对照区增产7.05%~10.11%;稻鸭共育控制稻飞虱效果63.73%~77.18%,控制稻螟效果30.11%,控制纹枯病效果19.33%~67.03%,对稻田杂草控制效果91.96%,减少施肥30.6%、农药59.3%,减少投入1 987.05元/hm2。
猪肺炎霉形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中国兽医科技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KM 2培养基 (含马血清 )培养猪肺炎霉形体 (Mhp)ZCF2 3株 ,对培养物高速离心 ,用PBS悬浮 ,反复冻融裂解后作为免疫原 ,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了 5株分泌特异性抗体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分别命名为 11C6、14C11、11B6 1、10C11 2和12E7 1。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表明 ,5株腹水单克隆抗体的间接ELISA效价均在 1∶10 0 0 0左右 ;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G3;免疫印迹结果显示 ,5株单克隆抗体所针对的抗原表位在 90、4 0、70和6 0ku左右的蛋白分子上 ,均不与马血清蛋白反应 ,说明这些单克隆抗体均是针对Mhp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表面张力的杀虫单微乳剂药滴在水稻叶面的行为特性
《中国水稻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浓度为 0、5 0、10 0、2 0 0、5 0 0和 10 0 0mg/L的杀虫单微乳剂药液在水稻叶面上的表面张力特性及展布情况。结果表明 5 0~ 10 0 0mg/L的杀虫单微乳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小于水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将 0 .0 5mL药液点滴在水稻叶上的瞬间 ,接触角均为 135°左右 ,但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小 ,最终 ,药液中表面活性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的 2 0 0、5 0 0和 10 0 0mg/L的药滴在稻叶上完全展布。因表面张力大 ,稻叶上彼此靠近的 0 .0 5mL水滴能聚合成大水珠 ,同样体积的杀虫单微乳剂5 0 0mg/L的药滴 ,虽不能使它在点滴后立即展布 ,但能均匀地分布在水稻叶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pG寡脱氧核苷酸免疫刺激活性的种属特异性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4 CSCD
摘要:研究了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DN)对猪和鼠免疫刺激活性的差异。根据CpGODN的研究结果,筛选并化学合成了对人、猪和鼠分别有最佳免疫刺激活性的CpGODN2006、D19、1826和不含CpG基序的阴性对照ODND48。用3H-TdR掺入法测定CpGODN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刺激细胞上清的IL-2和IFN-γ水平;用SPSS软件对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D19能强烈地诱发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增殖,且D19刺激猪PBMC细胞上清中IL-Ⅱ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但不能有效地刺激鼠脾细胞的增殖;1826能强烈地诱发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但不能有效地刺激猪PBMC的增殖;2006能同样有效地诱发猪PBMC和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刺激猪PBMC增加IL-2的分泌。所以,CpGODN免疫刺激活性既具有一定的种属特异性,也存在一定的广谱性,D19更趋向于诱导机体T辅助细胞1(Th1)型免疫应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曲病菌抗血清的制备及其应用初探
《植物病理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Takahashi侵染引起的稻曲病,已上升为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产生的毒素可危害人们的健康。虽然至今国内外已对稻曲病开展了较多的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套播麦的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作物杂志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盆栽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 ,氮肥运筹对稻田套播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稻田套播小麦冬前生长期长 ,生长量大 ,与一般稻后播种小麦相比 ,冬前用氮量应适当减少 ,返青肥和穗肥比例适当增加 ,有利于防止稻田套播小麦因早衰而减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