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早熟晚粳稻镇稻11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早熟晚粳新品种镇稻11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和主要特征特性,并对镇稻11号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粳稻 新品种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快推进南通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党和政府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出发,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和部署。南通凭借其特定的区位优势,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笔者从南通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南通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提出了南通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南通 现状分析 目标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施钾肥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黄潮土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不施钾肥对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钾肥,薯块膨大期迟后、日增重减少,导致鲜薯产量下降;与施钾处理相比,不施钾可提高薯块干物质含量,而单位面积干物质产量明显下降;长期不施钾肥条件下,不同甘薯品种的产量反应存在显著差异,以此筛选出高耐低钾力品种徐薯18、钾高效型品种徐薯25-2和钾敏感型品种苏薯7,可为品种选育和生产应用提供材料。

关键词: 定位试验 钾肥 甘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陆为害毛木耳耳片的调查与防治建议

中国蔬菜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江苏省丰县栽培毛木耳已有13a(年)的历史。近年来,丰县毛木耳栽培规模逐渐扩大。据初步统计,2010年栽培量约1.1亿袋。丰县毛木耳为白背木耳,其规模化栽培已成为丰县农业的亮点之一。笔者在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NaCl胁迫下草莓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颊草莓植株为材料,探讨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对150 mmol/L NaCl胁迫下草莓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mmol/L NaCl处理显著降低了草莓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但显著提高了胞间CO2浓度(Ci);不同浓度外源ALA处理有提高盐胁迫下草莓植株Pn、Tr、Gs和降低Ci的趋势,50 mg/L ALA对草莓植株叶片Pn的促进作用达到显著水平;盐胁迫下草莓叶片最小荧光(Fo)提高,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叶片潜在活性(Fv/Fo)显著降低,光适应荧光参数PSⅡ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表观光合电子速率(ETR)和光化学速率(PCR)显著降低,同时盐胁迫下草莓植株叶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光合功能限制值(LPFD)显著提高;50 mg/L和100 mg/L ALA处理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草莓植株Fv/Fm、qP、ETR和PCR;NaCl胁迫和ALA处理对草莓植株叶片最大荧光(Fm)没有明显影响;NaCl胁迫能降低草莓植株地上部的干、鲜重,外源50 mg/L ALA处理能显著提高草莓植株地上部干重。综上所述,ALA处理可以缓解盐胁迫对草莓植株叶片PSⅡ的伤害,使草莓叶片保持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和光合能力,从而保持较高的光合产物积累。

关键词: 草莓 5-氨基乙酰丙酸 NaCl胁迫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淮北地区小麦育种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983—2009年江苏省审定的淮北地区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及其他相关数据,介绍该地区近27年来小麦育种进展,并提出今后的发展策略,为该地区小麦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区域试验年平均产量从1983—1986年的6 432.0 kg/hm2,上升到2005—2009年的7 755.65 kg/hm2,年均递增49.02 kg/hm2,年均递增率0.82%。(2)27年来产量三要素变化情况包括,单位面积穗数由648.75万穗/hm2下降至581.28万穗/hm2,每穗粒数由30.75粒提高到33.39粒,千粒重由37.50 g提高到42.85 g。三要素变化提高产量的作用强弱依次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

关键词: 淮北地区 小麦育种 现状 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份类型丰富的F1及亲本甘蓝为试材,探讨了不同甘蓝类型、F1及其亲本材料、供体植株的生长温度、供体植株的花期、高温热激时间、NLN培养基pH值等因素对甘蓝小孢子胚胎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为建立高效、完善的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叶球类型与小孢子的产胚率无明显相关性,但不同栽培季节及熟性的甘蓝品种间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春秋类型的早、中熟甘蓝要明显好于晚熟的越冬甘蓝;用产胚能力强与产胚能力弱的材料分别做亲本杂交,所得杂交种的出胚率介于两亲本之间,表明小孢子产胚能力是一种受基因调控的遗传性状;供体植株的生长温度对于结球甘蓝胚状体的产生并无显著影响;从胚胎发生频率及胚胎质量来说,初花后10 d内(开花初期至盛花中期)是取样的最佳花期阶段;对于大多数基因型而言,32.5℃热激预培养48 h较24 h更有利于胚胎发生,热激32.5℃48 h并结合NLN-pH6.2为最佳处理组合,比目前在甘蓝类蔬菜中常用的32.5℃24 h+NLN-pH5.8的培养体系在基因型反应范围及胚胎发生频率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 结球甘蓝 小孢子培养 技术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多抗蔬饲兼用型糯玉米单交种苏玉糯9号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玉糯9号是以自选系W15为母本、W35为父本组配成的糯玉米单交种,历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苏玉糯9号高产、优质、多抗,同时还具有较高产的优质青贮用茎秆,可作为蔬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应用。

关键词: 糯玉米 单交种 苏玉糯9号 选育 兼用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杂交晚粳稻新组合苏粳优3号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粳优3号(原名V优008)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9703A为母本、湘晴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晚粳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较抗稻瘟病等特点,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0713,2009年获得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CNA20060091.5。

关键词: 杂交粳稻 苏粳优3号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双低油菜苏油4号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苏油4号的适宜密度范围为12万~15万株/hm2;增加密度主要通过增加群体中有效角果数而提高产量;增加密度明显削弱各枝序的生长,其中对二次分枝生长的影响最大;随着密度的增加籽粒的含油率逐渐提高,蛋白质含量较为稳定。

关键词: 油菜 苏油4号 种植密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