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起波杂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
《畜牧与兽医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2009年4月,江苏省句容市某养羊专业户饲养的87只波杂山羊出现以发热、咳嗽、流鼻涕为主要症状的疾病。15 d内35只发病,死亡29只,死亡率达33.3%。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流行规律、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水稻两系不育系广占63S颜色遗传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两系杂交稻组合研究及水稻两系不育系广占63S的改良提供颜色遗传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对水稻两系不育系广占63S与黑保(籼型黑米种)和马来西亚紫稻的杂交组合颜色分离情况的调查,系统地研究了广占63S的颜色遗传。[结果]明确了广占63S携带色素原基因(C)、色素活化基因(A)与紫叶表达抑制基因(I-pl),不携带紫叶基因(Pl)与黑米基因(Ps);分析了紫叶基因的一因多效现象;最后总结了水稻颜色遗传的CAPI体系,当色素抑制基因I为显性时,相应部位没有有色表达,当I为隐性或不存在时,颜色表达取决于C、A、P的互作,其中只要有1个为隐性,相应部位颜色就不会表达。[结论]该研究可为水稻两系不育系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水稻两系不育系广占63S 紫叶标记 黑米基因 遗传分析


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双低油菜新品种镇油5号(原名镇2405)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镇油5号(原名镇2405)是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品种(系)间复交的方法选育的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为加速该品种在江苏省及全国适宜区域推广利用,充分发挥其优质、高产、稳产的优良特性,从品种选育、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表现、抗性及品质等方面阐述了镇油5号的特征特性,并从播种、壮秧、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镇油5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双低油菜 全程机械化 镇油5号(原名镇2405)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菜园土壤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青菜生长和品质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土壤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青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了小青菜生长和品质与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盆栽的条件下施氮量为180kg/hm2是小青菜生长较为合适的水平,能达到节氮保产的效果。在氮水平为180kg/hm2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含有氨基酸肥料)提高了小青菜地上部的生长、碳浓度、光合速率、可溶性总糖、蔗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根系鲜重,且这些指标与其地上部C/N(碳氮比)和C/P(碳磷比)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施肥模式中C/N和C/P之间存在正相关趋势,但相关关系不显著。此外,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降低了小青菜的地上部硝酸盐含量,且该指标与其地上部和施肥模式中N/P(氮磷比)、C/N、C/P和P/K(磷钾比)之间均不存在相关关系。因此,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促进了小青菜地上部和根系生长,提高了光合速率,改善了小青菜地上部的品质,是一种科学的施肥措施。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有机无机配施模式 氨基酸态氮 小青菜 生长 品质


生猪及其产品可追溯体系与公共卫生
《动物医学进展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如何实现生猪及其产品可追溯体系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实行生猪及其产品可追溯体系是有效解决生猪疫病防控,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论文阐述中国生猪疫病防治出现新的问题与动物产品安全的现状。同时,针对国内外动物屠宰生产的差距,采用动物标识技术方法,实施可追溯体系,达到减少人畜共患病和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解决人们食用肉食品的安全问题。并介绍中国进行可追溯系统试点研究的进展,以及面对制约溯源系统的问题,指出应用的难点与未来可追溯体系的发展。


腐烂茎线虫耐寒力测定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5个不同地理来源的腐烂茎线虫群体分别放置在使甘薯发病的病薯、甘油和细沙3种介质中,在-20℃和-70℃温度下经过不同的处理时间测定其存活率来研究腐烂茎线虫耐寒力,探索腐烂茎线虫在低温冷冻下的保存方法。试验结果,腐烂茎线虫在-20℃和-70℃低温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群体线虫的存活率都有所下降,其中DeWY和DeLJ群体在不同处理时间下的存活率均高于其他3个群体,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初步证实这2个群体有很强的耐寒力。试验发现在细沙和不同甘油浓度条件下,所有线虫群体在低温处理下均未查到活虫。腐烂茎线虫在低温下的生存状态依赖于原寄主材料,甘薯薯块是腐烂茎线虫在低温下抵御逆境最好的屏障,腐烂茎线虫侵染的薯块放在低温下保存,在遗传学研究等方面保存原始线虫种源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