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科研单位税收筹划的探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农业科研单位业务内容的不断拓展和延伸,加强纳税筹划成了农业科研单位财务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本文详细归纳了农业科研单位业务涉及到的主要税种以及能够享受的优惠政策,并进一步提出农业科研单位纳税筹划应该注意系统搜集整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准确把握税收优惠政策内涵、严格按照税法要求进行财务核算、规范履行享受税收优惠的程序,以便能够充分享受和利用与农业科研单位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鞭毛可变区基因片段的克隆、表达与免疫原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是食源感染的人兽共患病原菌。鞭毛蛋白(H7)是EHEC O157∶H7重要的毒力因子,其编码基因为flic。该研究在体外克隆和表达flic基因的可变区,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旨在为EHEC O157∶H7疫苗的研制提供候选抗原。PCR扩增到flic基因538~1 483bp的可变区,成功克隆入冷诱导表达载体pColdⅠ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菌BL21(pCold I-flic)0.5 mmol/LIPTG过夜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Balb/c小鼠免疫和攻毒试验评价重组H7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H7基因(flic)片段945 bp在pColdⅠ中成功表达,大小为31 000,能够与天然EHEC O157∶H7全抗血清反应;免疫小鼠存活率可以达到80%,而非免疫小鼠存活率仅为20%;免疫组粪便排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H7鞭毛的可变区与菌体黏附密切相关,并且其诱导产生的抗体具有一定的抑制黏附作用,可以作为亚单位疫苗研制的候选抗原,在EHEC O157∶H7早期黏附时,协同Ⅲ型分泌系统蛋白降低菌体在肠道内的黏附。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flic基因 表达 小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硝普钠处理对黑宝石李果实货架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硝普钠(SNP)为NO供体,研究了不同浓度SNP处理(0.2、0.4、0.6、0.8、1.0、1.2、1.4 mmol/L)对黑宝石李果实货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SNP处理均可缓解果实硬度的下降,降低果实的腐烂指数,其中0.2和1.0 mmol/L SNP处理的效果较理想;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所有SNP处理和对照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均下降,其中1.0 mmol/L SNP处理对保持李果实TSS含量的效果较理想,但当SNP处理浓度超过0.4 mmol/L后,加快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与对照相比,除1.4 mmol/L SNP处理外,其他处理均增强了果实的POD活性;所有SNP处理均可降低果实的MDA含量,其中0.2 mmol/L SNP处理的效果更理想。结合7个SNP处理浓度对李果实货架品质的影响,并从经济和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推荐0.2 mmol/L SNP为较理想的使用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全极化SAR数据散射机理的农作物分类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了利用极化相干矩阵对雷达遥感影像进行特征值分解,通过分析分解特征图达到农作物识别、分类的目的。该方法不仅能识别不同农作物,而且对水稻、玉米、大豆较好的识别精度。以江苏省睢宁地区农作物识别为例,利用2009年8月23日Radarsat-2全极化SAR影像数据,结合极化相干矩阵的方法提取不同农作物散射特征的3个参量,分析不同农作物散射机理;结合地面GPS数据进行Wishart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分类结果表明:城市及水体散射特征特点明显、识别清晰;水稻由于植株底部具有含水层,易与其它农作物区别,水稻分类精度达到97.92%;根据平均散射角的差异性对大豆和玉米进行了区分,最终总分类精度达到78.1%。研究结果表明,全极化雷达数据能提供更为丰富的地物散射信息,是农作物遥感监测的重要数据来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飞虱mucin-like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昆虫肠黏蛋白(Insect intestinal mucin)是围食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昆虫消化道免受病原物侵染的作用,同时也是昆虫生物防治的潜在靶标。获取灰飞虱肠黏蛋白基因对研究其基因功能及开发灰飞虱生物防治新靶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根据灰飞虱mucin-like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AY578090)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ACE方法克隆获取了灰飞虱mucin-like基因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F502033)。核酸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全长2 315 bp,开放阅读框为2 175 bp,编码725个氨基酸,在po1y(A)末端上游有1个典型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AATAAA。根据cDNA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具有5'端信号肽,但不含有O联糖基化位点和几丁质结合域。序列比对表明该基因与其他昆虫的肠黏蛋白基因没有明显的同源性,推测其是一种新的昆虫肠黏蛋白基因。
关键词: 灰飞虱 肠黏蛋白 mucin-like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添加物对稻草青贮品质及营养组成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稻草青贮过程中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以及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其发酵品质的影响,设4个处理,即对照组(CK)、乳酸菌组(鲜重0.01 g/kg)、米糠组(鲜重100 g/kg)以及乳酸菌+米糠混合组(乳酸菌和米糠的添加量与单独处理的添加量相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乳酸菌后青贮料的pH值下降(P>0.05),乳酸含量无显著变化,乙酸、丁酸、铵态氮含量以及铵态氮/总氮值显著升高(P<0.05);添加米糠以及添加乳酸菌+米糠的处理与对照相比,青贮料的pH值、乙酸、丁酸、铵态氮含量以及铵态氮/总氮值显著下降(P<0.05),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添加乳酸菌+米糠处理与单独添加米糠处理的青贮料发酵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类药剂对大螟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评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近年大螟种群显著上升、而主治药剂不明确的实际需要,在室内测定了不同类型化学药剂对大螟的卵和3龄幼虫触杀毒性以及对初孵幼虫的胃毒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毒力高的两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测定的13种杀虫剂中,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康宽对3种虫态的杀虫活性均较高;田间试验表明,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11.25 g.hm-2防治效果最佳,杀虫效果达95.54%,保穗效果为97.37%,20%康宽悬浮剂30 g.hm-2杀虫效果为89.61%,保穗效果为95.33%,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40%毒死蜱乳油48 g.hm-2或92.1%杀虫单1 200 g.hm-2的相应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