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正丁醇和高光强下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叶片超微结构的变化

西北植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光效高产的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PC)和野生型水稻(WT)为研究材料,在水稻苗期进行高光强处理(120 min,1 000 μmol·m-2·s-1)、高光强正丁醇复合处理(120 min,1 000 μmol·m-2·s-1+0.04%正丁醇)和正常光强处理(200 μmol·m-2·s-1,CK),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各处理材料叶肉细胞、维管束鞘、叶绿体、叶绿体片层以及线粒体等结构变化特点,并考察它们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以及收获后的产量构成因子等.结果发现:PC植株具有较高Pn和PEPC活性,与其较高的有效穗数、穗长、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相对应;与野生型(WT)相比,高光强处理的PC植株叶肉细胞完整,维管束鞘细胞排列整齐,类囊体片层厚,排列有序,堆叠整齐,并且线粒体有序地在叶绿体周围聚集;但经正丁醇和高光强复合处理的PC叶绿体类囊体片层则降解,淀粉粒累积,表现出类似于高光强下WT植株被损坏的超微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叶片的叶肉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等具有高光效的超微结构特征;PEPC可能通过磷脂酶D(PLD)途径产生的磷脂酸(PA)参与PC在高光强下对类囊体片层稳定性的调节.

关键词: 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 叶肉细胞 类囊体片层 线粒体 正丁醇 高光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茎椰菜中虫酰肼残留量

食品科技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了分析茎椰菜虫酰肼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丙酮提取,正己烷反相萃取,硅胶柱、胺基柱净化,以甲醇-水(75∶25,v/v)为流动相,用XDB-C18柱和紫外检测器对样品进行分离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虫酰肼添加浓度为0.05、0.2、1 mg/kg时,茎椰菜中虫酰肼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6.0%~93.4%,变异系数为1.56%~4.88%;在样品中虫酰肼的最低检出限为0.01mg/kg。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茎椰菜中虫酰肼残留量的分析。

关键词: 虫酰肼 高效液相色谱法 残留 茎椰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粉碎甘薯原料的生料发酵

中国粮油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糖化酶和酵母菌,对粗粉碎、微粉碎两种不同粒径的甘薯进行生料发酵,探讨微粉碎甘薯生料发酵的可行性;并通过正交试验,调查中温α-淀粉酶、糖化酶和酒精酶三种酶用量对微粉碎甘薯生料发酵影响的显著性。试验结果表明,微粉碎甘薯生料发酵的速率和酒精度均显著高于粗粉碎甘薯;初始pH在5.0~5.5的范围内,发酵效果最好;酒精酶对微粉碎甘薯生料发酵具有显著性影响,在中温α-淀粉酶10 u/g、糖化酶500 u/g和酒精酶0.2%的条件下生料发酵,最高酒精度为10.7%,其原料淀粉的转化率达到82.5%。由此可见,通过微粉碎,可实现甘薯的生料发酵。

关键词: 甘薯 微粉碎 发酵 酒精度 能源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雪莲薯原汁加工工艺及其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雪莲薯原汁的加工工艺及其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在漂烫工艺中,选用100℃、2.5min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纤维素酶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0.08%(m/m)、pH5、温度50℃、酶解时间45min。利用果胶酶提高雪莲薯汁的澄清度,果胶酶用量为0.14%。雪莲薯原汁可有效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10%(m/m)添加量可使双歧杆菌生长量增加53%,20%(m/m)添加量对大肠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关键词: 雪莲薯 漂烫 酶解 双歧杆菌 大肠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应答的假定蛋白基因全长cDNA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

蚕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感染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的家蚕中肠组织中发现一个差异表达的假定蛋白基因。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该假定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基因序列与结构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486bp,包含108bp的5′端非翻译区序列(5′-UTR)和153bp的3′端非翻译区序列(3′-UTR),开放阅读框(ORF)为225bp,编码7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6.888kD,等电点为5.27;该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ORF位于第2外显子内,编码蛋白含二次跨膜结构,多肽链表现为疏水性,在多肽链上的第15~16氨基酸残基可能是信号肽的切割位点。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家蚕5龄幼虫的丝腺、血液、脂肪体、生殖腺及中肠组织中均有表达;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感染Bm-CPV的家蚕中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正常家蚕中肠组织的6.28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家蚕 质型多角体病毒 感染应答假定蛋白 全长c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万寿菊花中反式叶黄素提取皂化工艺的优化

食品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万寿菊干花颗粒为原料,对万寿菊花中反式叶黄素进行同时提取皂化工艺研究。考察不同有机溶剂和用量、KOH-乙醇溶液质量浓度和用量、提取皂化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反式叶黄素提取皂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万寿菊花中反式叶黄素提取皂化效果的3个主要因素即石油醚用量、KOH-乙醇溶液质量浓度和提取皂化温度进行优化,建立并分析各因素与反式叶黄素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同时对反式叶黄素粗品进一步分离纯化。结果表明:采用有机溶剂法进行同时提取皂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石油醚用量42.6mL/g、温度58.8℃、KOH-乙醇溶液质量浓度0.099g/mL,在此条件下反式叶黄素得率为1.499%。对反式叶黄素粗品进一步纯化,最终获得纯度达90.42%的反式叶黄素晶体。

关键词: 万寿菊 反式叶黄素 提取皂化 响应曲面法 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对水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效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4 h 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对3龄稻纵卷叶螟幼虫致死中浓度为18.86 mg/L,共毒系数156.02,超过120,表现增效作用明显。从田间试验结果可以看出,600~1 200 mL/hm2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药后5 d和14 d对水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升高,药后5 d对稻纵卷叶螟的平均控虫效果80.43%~94.33%,保叶效果51.72%~84.56%;药后15 d平均控虫效果72.62%~89.32%,保叶效果70.46%~88.99%。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植株生长无不良影响。从防效和成本综合考虑,推荐剂量为900~1 200 mL/hm2,水量不少于750 kg/hm2。在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和低龄虫期,无雨水天和无露水时均匀细喷雾防治。

关键词: 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 稻纵卷叶螟 毒力测定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对水稻抽穗扬花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EI 北大核心

摘要:以扬稻6号(中熟中籼)和南粳43(中熟晚粳)为材料,探讨了抽穗扬花期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以及剑叶有关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两个品种水稻花粉萌发率和花粉活力显著下降,细胞内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剑叶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明显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明显增加,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在胁迫初期略微增加,尔后迅速下降.在相同条件下,抽穗扬花期南粳43受高温的伤害始终小于扬稻6号.高温胁迫下水稻剑叶保持较高水平的MDA含量和质膜透性以及较低水平的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AsA,GSH和SOD的含量是水稻抗逆的生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生理特性 抽穗扬花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玉米单交种籽粒淀粉黏度性状的相关和聚类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淀粉品质常用淀粉黏度性状度量,对当前主要糯玉米单交种开展籽粒淀粉黏度性状的相关和聚类分析有助于了解糯玉米品种淀粉的特征,改良糯玉米品质以及推动糯玉米淀粉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选用30个糯玉米单交种为供试材料,对籽粒淀粉黏度性状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糯玉米单交种的7个黏度性状均呈极显著差异,说明供试单交种间淀粉黏度性状存在较大变异。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3个性状两两之间,糊化温度与糊化时间2个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3个性状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2个性状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强;崩解值和回复值2个性状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3个性状之间也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但崩解值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呈显著负相关,而回复值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则相关不显著。30个单交种根据淀粉黏度性状可聚为2类,2类单交种数分别为22个和8个;各类之间的差异主要反映在黏度值的大小上,第Ⅰ类单交种黏度较大,但类内变异系数较小,第Ⅱ类单交种黏度较小,但类内变异系数较大。因此,本研究明确了各个单交种淀粉黏度性状参数,有利于推广和利用糯玉米品种,同时可避免因盲目使用不同糊化特性的糯玉米品种进行淀粉深加工而影响产品质量,从而利于推动糯玉米淀粉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糯玉米单交种 淀粉RVA黏度性状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外追施钙、镁肥对设施栽培切花郁金香外观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4个不同浓度(0、0.25%、0.5%、1.0%)的氯化钙和硫酸镁处理供试切花郁金香。结果显示,在试验条件下,根外追施钙素营养对切花郁金香的株高、花蕾和叶片大小无显著促进作用,但能促进切花郁金香茎秆变粗;追施镁素营养也能促进切花郁金香茎秆变粗,但不利于切花郁金香株高、花蕾、叶片等生长。说明在生产上可追施钙、镁肥来提高切花郁金香的抗逆性。

关键词: 钙、镁肥 郁金香 外观品种 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