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日粮铜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 日龄艾维茵肉仔鸡120 只,随机分组,自由采食以葡萄糖- 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的半纯合日粮,日粮中分别添加 0、11 和440m g/kg 铜,饮用去离子水,分别于 1 日龄皮下接种 H V T 冻干苗、7 和14 日龄滴鼻接种 Lasota 系冻干苗。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0 或440m g/kg 铜添加组与11m g/kg 铜添加组相比:19、43 日龄体重小( P< 005),0m g/kg 铜添加组0~43 日龄单位增重料耗显著高于11m g/kg 铜添加组( P< 005);胸腺、法氏囊和脾脏不同程度地萎缩( P< 005),显微分析0m g/kg 铜添加组胸腺、脾脏、法氏囊、盲肠扁桃体和哈德氏腺发现,淋巴细胞减少且分布疏松,胸腺淋巴细胞膜和核膜不清晰; T、 B淋巴细胞对丝裂原的反应性降低( P< 005);血清中 N D V、 M D V 抗体 E L I S A 效价降低( P< 005),说明铜对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必不可少。
关键词: 铜,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


温度对美洲斑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保护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测定明确,美洲斑潜蝇卵的发育起点为(854±166)℃,有效积温为(6240±579)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为(802±299)℃,有效积温为(7221±1189)日度;蛹的发育起点为(1051±137)℃,有效积温为(14120±1411)日度;卵至蛹的发育起点为(978±105)℃,有效积温为(27074±1977)日度;成虫羽化适宜温度为20~30℃。


桃红颈天牛蛀道及排粪特性的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桃红颈天牛幼虫的蛀道特性及排粪习性。①该虫蛀过曲折复杂,蛀害韧皮部的蛀道洞口朝上,蛀害木质部的洞口朝下。达木质部的蛀道长度178~22.1cm,洞底距洞口的垂直距离约为12cm。②幼虫的粪周不直接排到洞口外,而留是在蛀道内,当粪屑堵塞蛀道时,才将其推到洞外。幼虫推粪时可达距洞口3.3~4.0cm处。当粪屑被推紧济实、不能掉出洞外时,幼虫则另辟新洞口。③幼虫推粪高峰在晚19:30至早7:00,1d推1次粪的情况居多,占总观察频数的477%;1d椎2次及3次粪的分别占28.4%及7.6%;2d推1次粪的占6.6%;也见3d,4d以至9d推1次粪的现象。④概率分析的结果表明每4d推1次粪至每1d推4次粪的概率为0.7365,从而表明桃红颈天牛幼虫推粪的时间间隔主要(73.65%)出现在每4d推1次至每1d推4次之间,其概率函数为:


极早熟桃新品种‘早美’
《园艺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早美’系以‘庆丰’ב朝霞’育成的极早熟桃新品种。果实发育期50~55d,平均单果质量97g。果实白肉,粘核,硬溶质,味甜。
关键词: 桃;品种


种子封样保存不同处理对发芽率的影响
《种子 》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对三种作物种子:小麦、大豆、玉米封样进行不同处理,并比较种子发芽率在保存一年后各处理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樟脑球及抽真空处理的小麦和大豆发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对于这三种作物来说,樟脑球及抽真空均是有效的保存封样种子的处理方法。


农业项目风险分析方法初探
《农业技术经济 》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西方经济学中效用标准为指导,以概率风险分析为基础,应用模糊数学对反映农业项目各类经济效益指标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为项目决策者提供参考
若干杏品种果肉色泽与维生素含量的测定
《果树科学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6 个黄色或橙黄色果肉和5 个白色或绿白色果肉杏品种维生素含量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杏果肉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E、B1、B2、B6 和C含量均有较大差异。其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与果肉颜色有关,黄色或橙黄色杏品种的果肉β-胡萝卜素含量高于白色或绿白色果肉14 倍,而大多数白色或绿白色果肉杏品种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黄色或橙黄色果肉杏品种。从营养价值分析,供试骆驼黄和龙泉务香白杏2 个品种为营养型优良品种,应得到发展


利用生态工程进一步净化石油化工污水研究
《农业环境保护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述了占地50hm2日处理10万t炼油化工污水的北京市房山区牛口峪污水处理生态工程的组成及创新点,扼要介绍了5年(1993年—1997年)来工程的运行状况及对污水中COD、BOD、酚矿物油、悬浮物、总磷等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并对项目的总体水平与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生态工程,净化效果,石化污水


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改进
《生态学杂志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从Jenkinson和Powlson[1]创造熏蒸培养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发展到用多种方法来测定土壤微生物量,如土壤ATP含量分析方法[2],基质诱导呼吸法[3],精氨酸氨化法[4],熏蒸浸提法[5],脂肪酸、DNA、RNA等微生物细胞成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