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创制转Mad1基因球孢白僵菌工程菌株提高对玉米螟毒力

玉米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克隆来源于生防真菌绿僵菌的黏着蛋白基因Mad1,构建含玉米瘤黑粉菌热激蛋白启动子hsp70和以抗萎锈灵基因carboxin为筛选标记的遗传转化载体上,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导入到受体球孢白僵菌菌株D1-5中,获得转化子,经继代培养及分子检测,获得遗传稳定的基因工程菌株.利用蝗虫后翅及洋葱表皮进行吸附试验进行工程菌株的生物学功能鉴定,结果表明,野生型和工程菌的分生孢子对于洋葱表皮的吸附量无明显差异,工程菌的分生孢子对蝗虫翅膀的吸附显著高于野生型,表明Mad1基因的导入能够增加球孢白僵菌对昆虫组织的吸附,对植物表皮组织不存在吸附能力.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转化后的工程菌株致死中时间比野生型缩短34.07%,杀虫效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 玉米 球孢白僵菌 黏着蛋白 工程菌株 吸附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灰斑病菌生长和产孢高效培养方法探讨

大豆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大豆灰斑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有效方法,探讨了V8培养基组分中V8蔬菜汁和碳酸钙含量对大豆灰斑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及最佳组分配比。利用5种不同浓度V8蔬菜汁和5种浓度碳酸钙组成25种不同组分处理,以广泛使用的PDA培养基为对照培养基,接种大豆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进行暗培养,每2 d测量其菌落生长情况和产孢子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5种不同组分V8培养基的菌落直径、生长速率、生长面积及产孢子量均大于PDA培养基的菌落。V8培养基菌落直径生长最快为3.47 mm·d~(-1);孢子产量最多达每皿9.87×10~6个。培养第5天时,病原菌的生长活力最大。最适宜培养时间为11~13 d,其产孢量达到高峰。培养基组合A4b4碳酸钙含量为1.5 g·L~(-1)、V8蔬菜汁浓度为15%时,最适合菌落直径生长,菌落生长面积最大。培养基组合A4b3碳酸钙含量为1.5 g·L~(-1)、V8蔬菜汁浓度为12%时,产孢子量最多。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 V8培养基 产孢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残留地膜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农业生产实践中残留地膜对土壤物理性能及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作者采用大田试验,以PPC地膜和普通地膜为供试材料,设置3种处理,分别为普通地膜处理(PF)、PPC地膜处理(JF)、无地膜处理(CK);通过室内试验分析,对玉米生长期间的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根系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长期间,PF处理的含水率显著低于CK、JF处理,导致土壤三相比增加,影响土壤的固相、气相和液相比例;JF处理与PF处理相比,JF处理减少了残留地膜对土壤含水率、容重、孔隙度及渗透率的负面影响,减少了地膜残留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以及其对玉米根系生长的阻碍.与CK处理相比,由于PPC地膜在试验期间未能达到完全降解,所以对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根系生长均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与PF处理相比其可减少残留地膜对土壤的破坏及阻碍玉米根系生长等问题.

关键词: 残膜 PPC地膜 土壤三相比 根系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VD_3与大豆分离蛋白相互作用的多重光谱分析与计算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多重光谱技术(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VD3与大豆分离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VD_3能对大豆分离蛋白的内源荧光进行静态猝灭。VD_3与大豆分离蛋白在不同温度下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1.245×10~4(293 K)、1.250×10~4(298 K)、3.531×10~4(306 K)L/mol,对应的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973 3、0.992 4和1.094 2;结合距离r=2.92,其结合时通过非辐射能力转移而促使蛋白质荧光猝灭。热力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VD_3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反应是自发的吸热过程,其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力是静电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结果显示,VD_3的添加使大豆分离蛋白构象发生改变,芳香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由疏水性向亲水性变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VD_3引起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VD_3 荧光光谱 同步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基于多级团聚体结构的物理和化学保护作用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密度分组方法研究了连续秸秆还田(4年)对黑土水稳性团聚体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影响,以探讨黑土团聚体对秸秆还田SOC的物理和化学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与未施秸秆处理(ck)相比,秸秆配施化肥处理(秸秆+NPK)SOC含量显著增加,且作为优势粒级的大团聚体(>0.25 mm)数量及其SOC储量显著提高,其中,68.3%的SOC被储存于大团聚体中,对于秸秆还田SOC的固定具有重要意义。秸秆+NPK处理中,大团聚体内闭蓄态微团聚体(0.25~0.053 mm)的数量及其SOC储量均比ck分别提高了32.5%和36.9%,秸秆还田促进了大团聚体内闭蓄态微团聚体的形成,加强了秸秆还田SOC的稳定性。秸秆+NPK处理中,归属于惰性有机碳库的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储量比ck增加4.97%,其中大团聚体中MOC储量及其对全土SOC的贡献率比ck显著提高,有利于秸秆还田SOC的稳定。秸秆+NPK处理团聚体内颗粒有机质(POM)的数量及其颗粒有机碳储量分别比ck提高55.2%和80.2%,秸秆还田后土壤POM在团聚体的物理保护下,有利于秸秆还田SOC的固定。

关键词: 团聚体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黑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营养素复合物对酒精性肝病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营养素复合物对酒精性肝病(ALD)大鼠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中和高剂量(2.5、5.0和15.0mL·kg-1)营养素复合物组,每组12只。营养素复合物组大鼠灌胃不同剂量(2.5、5.0和15.0mL·kg-1)营养素复合物,其余2组大鼠给予等量蒸馏水;间隔2h后,营养素复合物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30%白酒(15mL·kg-1),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蒸馏水,各组大鼠每天灌胃2次,持续36d。取各组大鼠肝组织,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甘油三酯(TG)水平,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表现,苏丹Ⅲ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和肝细胞内脂滴数及肝组织中脂肪分布情况,并对肝组织脂肪变性进行评分。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匀浆中MDA和TG水平明显升高(P<0.01),GSH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营养素复合物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MDA和TG水平明显降低(P<0.01),中和高剂量营养素复合物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和肝细胞中可见大量脂滴,细胞核为蓝色,呈肝脂肪变性病理改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和肝细胞内脂滴数性明显增多,肝组织脂肪变性病理评分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营养素复合物组大鼠肝组织和肝细胞内脂滴数明显减少,肝组织脂肪变性病理评分降低(P<0.05)。结论:营养素复合物能够通过增加肝脏中抗氧化物质,减少过氧化产物,对ALD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营养素复合物 酒精性肝病 丙二醛 还原型谷胱甘肽 甘油三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Nerlove模型的玉米供给反应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吉林省是以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大省,吉林省玉米生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6年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价补分离"政策(既市场化收购+补贴)。在玉米价格逐步市场化的形势下,为探究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方法]文章利用1985—2015年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玉米平均出售价格、玉米的物质成本投入、玉米与大豆的每667m~2收益比值、玉米与水稻的每667m~2收益比值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运用Nerlove模型,测算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对价格、物质成本、与大豆和水稻的每667m~2收益比值的供给反应。[结果]吉林省玉米的短期供给弹性为0. 49,长期供给弹性为0. 63,短期供给弹性和长期供给弹性均小于1,缺乏弹性,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为迟钝。[结论]提出完善农业耕作制度,推进玉米目标价格制度改革,优化玉米收购市场结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玉米 供给反应 收益比 吉林省 Nerlove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体外产气法评定膨化微贮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对膨化微贮、黄贮、常规玉米秸秆的体外降解参数进行测定,对膨化微贮、黄贮、常规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选用三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草原红牛作为瘤胃液的供体,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膨化微贮、黄贮、常规玉米秸秆体外培养24 h的产气量(GP)、发酵液的pH、氨态氮浓度(NH3-N)、微生物蛋白浓度(MCP)及挥发性脂肪酸含量(VFA)。结果表明:三种玉米秸秆体外发酵的pH、氨态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膨化微贮玉米秸秆的产气量>黄贮玉米秸秆>常规玉米秸秆(P<0.05),膨化微贮玉米秸秆的24 h体外发酵的微生物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常规玉米秸秆(P<0.05),膨化微贮玉米秸秆的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常规玉米秸秆(P<0.05)。试验结果表明,膨化微贮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大于黄贮玉米秸秆,黄贮玉米秸秆大于常规玉米秸秆。

关键词: 体外产气法 膨化微贮玉米秸秆 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猪pGH基因的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HRM分型的方法检测了大白猪生长激素(pGH)的多态性,并对其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以246头大白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耳组织DNA,对20个样本进行PCR扩增后,通过测序方法寻找该基因在该群体中的多态性位点,针对已发现的多态性位点设计HRM专用引物,利用HRM方法对剩余226头大白猪进行多态性检测,将所得结果与生产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pGH基因中检测到一个突变位点1856C>T,两个等位基因C和T,三种基因型CC、CT和TT.通过χ~2适合性检验显示,该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小种群中分布差异不显著,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但在大种群中该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显著,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根据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显示,pGH基因在小群体中该群体处于低度多态(PIC<0.25),但在大种群中属于中度多态(0.25

关键词: 大白猪 生长激素 多态性 生长性能 高分辨率溶解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羊草人工移栽草地生物多样性特征和生物量

草地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羊草(Leymus chinensis)移栽对松嫩平原盐碱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通过对比方法开展羊草移栽试验.结果表明:羊草移栽提高了草地群落的植物种类和密度,羊草移栽处理下植物总密度为566.20株·m-2,是对照(82.60株·m-2)的6.85倍,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羊草移栽处理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f物种丰富度指数均高于对照,提高了群落生物多样性;除此之外,羊草移栽处理植物地上总生物量为357.77 g·m-2,是对照(167.34 g·m-2)的2.14倍,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移栽羊草提高了植物群落的生产力,进而大大增加了草地产出效益,羊草移栽处理总收入为3938.00元·hm-2,是对照(534.40元·hm-2)的7.37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羊草移栽技术能够在提高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实现生产经济效益的倍增,是一项值得在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地区推广应用的技术模式.

关键词: 羊草 移栽 松嫩平原 多样性 生产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