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秸秆还田的受偿意愿分析--基于河北、山东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秸秆还田作为目前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质量、提升作物产量等作用,同时还有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功效。但秸秆还田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因此,给予农户一定补贴等激励措施势在必行。文章以玉米秸秆还田为例,基于河北、山东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两个地区农户玉米秸秆的利用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农户秸秆直接还田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受访者年龄、秸秆还田是否增加成本、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是否由政府承担、秸秆焚烧查处力度是否强、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这5个因素对农户秸秆还田受偿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受访者是否是村干部和秸秆还田是否改善土壤质量这两个因素对农户秸秆还田受偿意愿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


小麦秸与非常规饲料组合效应的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小麦秸与非常规饲料间的组合效应。利用体外产气法,评价了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大豆皮、橘子皮和苹果渣分别按0∶100、25∶75、50∶50、75∶25、100∶0比例进行组合的48 h体外发酵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干物质降解率(DM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以及其组合效应。结果表明:1)在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大豆皮、橘子皮、苹果渣的各组合中,当小麦秸比例为25%时,TVFA浓度均大于小麦秸比例为50%、75%、100%时。2)随着小麦秸比例的增大,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大豆皮、橘子皮、苹果渣组合的DMD逐渐降低,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大豆皮组合各比例之间的DMD差异显著(P<0.05)。3)随着小麦秸比例的增大,小麦秸与大豆皮组合的NDFD和ADFD逐渐降低,各比例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小麦秸与橘子皮的组合中,当小麦秸比例为50%时,NDFD和ADFD最大。4)当小麦秸比例为50%时,小麦秸与橘子皮、苹果渣的组合对NDFD和ADFD的组合效应值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各比例(P<0.05);当小麦秸比例为75%时,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的组合对NDFD和ADFD的组合效应值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各比例(P<0.05)。综上所述,小麦秸与大豆皮、喷浆玉米皮的最优组合是75∶25。小麦秸与橘子皮、苹果渣的最优组合是50∶50。
关键词: 小麦秸 非常规饲料 挥发性脂肪酸 降解率 组合效应


肌肉中特异表达真核载体的构建及表达特异性验证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肌肉中特异表达真核载体,本试验以PGL4.10质粒为骨架,利用基因合成、酶切连接方法获得重组载体,同时利用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2作为标记基因来检测重组载体在非肌源细胞和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含有肌球蛋白轻链基因MLC启动子及其增强子的肌肉中特异表达载体,通过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该表达载体在非肌源性细胞和肌细胞中均不表达DsRed2,只在分化的肌细胞中表达DsRed2。该表达载体的构建为制备肌肉中特异表达的转基因动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肌肉 表达载体 MLC 启动子 DsRed2 肌细胞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黄瓜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或有机肥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配合施用时其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面还缺乏深入探讨。在等氮量条件下,将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有机肥(WOF处理)、猪粪有机肥(POF处理)和发酵床熟化垫料有机肥(FOF处理)分别以1∶1的比例与化肥〔w(N)∶w(P2O5)∶w(K2O)=15∶15∶15〕配施,并以单施化肥(CF处理)和不施肥(CK处理)为对照,分析其对设施大棚黄瓜(Cucumis sativus)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获得与化肥相当或者超过化肥的产量,其中FOF处理产量最高,比CF处理提高26.77%,其次为WOF处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不仅可以保持或提高黄瓜果实产量,同时可以提高果实品质,WOF、POF和FOF处理维生素C含量比CF处理增加30%左右。与CF处理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但是不同来源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在氮素利用效率上存在明显差异。PCR-DGGE分析显示细菌群落结构可分为3大类,CK和CF处理群落结构相似,WOF和POF处理群落结构相似,FOF处理则单独成一类;不同来源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都能提高土壤中细菌的香农-威尔指数和丰度,与CF处理相比最高能提高5%以上。施入外源有机物质可以改变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而施入化肥对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无显著影响。


粳稻愈伤组织生理结构与诱导特性的研究
《核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不同粳稻品种成熟胚的愈伤诱导特性,以17个优质高产水稻成熟胚为外植体,比较其愈伤组织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出愈率,并对出愈率较高(宁9213)和较低(南粳41)的品种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出愈率、愈伤组织状态、细胞的结构及其蛋白组分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不同激素组合中愈伤诱导率高低顺序为:2,4-D+KT>2,4-D+6-BA>2,4-D+KT+6-BA。宁9213在2种培养基(2 mg·L-12,4-D+0.3 mg·L-16-BA和2 mg·L-12,4-D+0.3 mg·L-1KT)中愈伤的诱导率均显著高于南粳41,二者在添加KT的培养基中的诱导率高于添加6-BA的诱导率。仅添加了KT和6-BA 2种激素的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超微结构差异不大,均表现为细胞间排列较紧凑,细胞质浓厚,具有大的细胞核和核仁,核膜完整,具有较多的线粒体和较少的质体。南粳41在添加了KT的培养基中愈伤细胞处于活跃状态,在添加了6-BA的培养基中细胞处于衰老状态。蛋白质组分分析显示,宁9213缺失了59 k D蛋白,而南粳41缺失了70 k D蛋白,但不同培养基诱导对两者愈伤组织的蛋白组分影响不大。因此,品种间成熟胚出愈率不同主要是由于不同基因型品种成熟胚对外源激素敏感程度存在差异,从而引起其愈伤组织细胞生理功能、衰老速度以及特异蛋白表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揭示水稻成熟胚愈伤诱导的规律,并利于加快水稻基因改良的进程。


双孢菇远红外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的变化规律
《食品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远红外干燥双孢菇内部水分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在50、60、70℃条件下,切片厚度为3、5、7 mm双孢菇切片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变化。结果表明:双孢菇中主要存在自由水、弱结合水和结合水3种状态水,其中切片厚度为3、5、7 mm双孢菇片自由水含量(M23值)分别为9 048.26、12 038.71、17 532.27,在3种状态水中所占比例最大。在相同干燥温度条件下,切片厚度为3 mm的双孢菇自由水和弱结合水去除所需的时间最短;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3、5、7 mm双孢菇片中自由水和弱结合水含量逐渐降低。3种切片厚度的双孢菇在不同温度干燥过程中结合水含量无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干燥过程中脱去的主要是自由水和部分弱结合水,结合水基本不会去除,因此结合水含量对双孢菇远红外干燥效果无明显影响。


江苏省鲜食糯玉米产量性状育种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16
摘要:研究了2009~2015年江苏省糯玉米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粗和行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秃尖长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穗位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秃尖长、行粒数和穗行数与产量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穗粗和千粒鲜重与产量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直接通径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秃尖长>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鲜重>穗粗>鲜出籽率>株高>穗长>穗位高。由此可知,在选育高产糯玉米新品种时要特别注意对秃尖长的负选择,对行粒数和穗行数的正选择。


河蟹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 》 2016
摘要: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蟹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随着河蟹养殖面积和产量的增加,河蟹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经常出现价格低迷的情况,为了提高养蟹池塘的利用率,提高池塘养蟹的经济效益,迫切需要探索河蟹套养的新模式。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其生长快,抗病能力强,肉质鲜美,加工出肉率可高达67%,适温适盐范围都较广,是一种优良的淡化养殖品种。2015年笔者在江苏省宿迁市水产科技示范园有限公司养殖基地探索了蟹池套养南美白对虾新模式,在既不影响河蟹养殖,也不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