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沙棘发展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2

摘要:利用沙棘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在荒山荒坡、低产田及风沙干旱区建立沙棘生态经济林,改善农作物的耕作环境,提高农牧产量,同时结合不同发展模式来分析预期经济效益,为农业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沙棘 发展模式 效益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麻类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总结了我国麻类种质资源在收集保存、繁殖更新、鉴定评价和分发利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10年来,新增麻类种质697份,保存资源数量增至9764份,居世界第1位;繁殖更新麻类资源5343份次,基本解决了麻类资源安全保存和供种等问题;完成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特性鉴定6543份次,筛选出麻类优异种质296份;向全国50家单位分发种质4296份次,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明确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 麻类作物 种质资源 保护 利用

大果沙棘简易绿枝扦插技术

北方园艺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大果沙棘新生绿枝为试材,研究了在插后不喷水和每天只喷1次水与每天多次弥雾或每天喷水2~3次扦插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在简易扦插环境下不喷水和每天喷1次水的方法,大果沙棘5~25cm长多片叶绿枝扦插生根率仍高达90%以上,成苗高40cm以上,根系发达;并且比普通采用的自动间歇弥雾绿枝扦插方法生根率高1倍以上,且投资少;比每天喷水2~3次扦插方法用工少、生根率无显著差异,效益显著。

关键词: 大果沙棘 绿枝扦插 喷水方式 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黑龙江野生李资源的综合利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

摘要:为开发利用黑龙江省野生李资源,阐述了黑龙江地区野生李资源研究现状和目前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应加大对野生李树资源研究力度、野生李树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及其产品研发方向三方面提出了针对黑龙江省野生李子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关键词: 黑龙江地区 野生李资源 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新品种龙粳38特征特性及其栽培要点

中国稻米 2012

摘要:龙粳3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具有整精米率高、食味优、高产、抗病、耐冷、抗倒伏性突出的软米新品种,2012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关键词: 龙粳38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保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作用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开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植保技术作为开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下文中笔者将针对新型植保技术——"三诱技术"进行浅析,简要介绍该技术在发展生态农业上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的生态农业的开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植保新技术 生态农业 作用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加仑花色苷体外抗氧化活性相关性研究

中国酿造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清除OH·能力、清除O2-·能力、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和还原能力对黑加仑花色苷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并对这4种抗氧化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黑加仑花色苷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黑加仑花色苷含量与OH·清除率、O2-·清除率、抗脂质过氧化抑制率和还原能力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2、0.9858、0.9742、0.9976),呈明显的量效关系。OH·清除能力、O-2·清除能力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51.66μg/mL、107.82μg/mL、90.52μg/mL。进行4种抗氧化方法的相关性分析,其中还原能力和脂质过氧化抑制率的相关性最高(r=0.9970),O2-·清除率和脂质过氧化抑制率的相关性最低(r=0.9498)。

关键词: 黑加仑 花色苷 抗氧化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苹果病毒病预防工作保障龙江苹果产业健康发展1)

中国林副特产 201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早春大棚旱黄瓜栽培技术

中国瓜菜 2012

摘要:近年来,黑龙江省蔬菜播种面积一直徘徊在33.3万hm2左右,仅占耕地面积的2.5%。全省地产蔬菜供给率仅为30%~40%,集中供给时间为2~3个月,市场需求缺口占50%以上,其他时间主要依靠辽宁、山东和海南等外运蔬菜供应,一旦遇到灾害性天气,外埠蔬菜进不来,菜价便居高不下。随着国家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启动,黑龙江省蔬菜产业有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环境对水稻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响水火山玄武岩石板地和附近非石板地(对照)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水稻在子粒灌浆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火山玄武岩石板地子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低于对照,淀粉分支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大于非石板地。非石板地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的峰值出现后5d内仍保持较高水平,而生长在玄武岩石板地上的试材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达到峰值后下降速度较对照快。同一生态环境不同氮肥水平下,酶活性的变化也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多施氮肥可以抑制ADPG焦磷酸化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但不同品种类型间也有所差异。稻米品质方面,火山玄武岩石板地其糙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蛋白质及食味评分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直链淀粉含量则低于对照,而垩白米率、垩白度指标高于对照。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代谢关键酶 酶活性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