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多环境条件下大豆倒伏性相关形态性状的QTL分析(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摘要:[目的]定位大豆倒伏性相关形态性状的QTL为培育抗倒伏性高的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美国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农业大学大豆品系东农594为父本及其F2:16-F2:18的重组自交系的147个株系为试验材料,164个SSR引物经亲本筛选后用于群体扩增,并构建遗传图谱。在三年两个地点对大豆的主茎节数、茎粗和茎秆重性状进行调查及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6个主茎节数QTL,分别位于A1、B1、C2、D1a、D2、F、G、H和N连锁群上;检测到10个茎粗QTL,分别位于A1、B1、C2、D1a、E和G连锁群上;检测到15个茎秆重QTL,分别位于A1、A2、C2、D1a、D1b和G连锁群上。在得到的这些QTL中,2种算法都能检测到5个主茎节数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8.6%—27.0%;1个茎粗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9.0%-11.0%;6个茎秆重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6.0%-39.0%。在2年以上能被检测到3个主茎节数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8.0%-60.2%;2个茎秆重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10.0%-23.0%;2年以上未重复检测到茎粗QTL。[结论]通过比较定位的主茎节数、茎粗和茎秆重QTL,发现这些性状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相关性。

关键词: 大豆 倒伏性 QTL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摘要:综述了玉米螟防治方法,着重介绍玉米螟的农业防治、抗虫育种、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分析目前防治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效果。

关键词: 玉米螟 防治方法 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蔬菜 2012

摘要: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阐述了染色体失活、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基因组印记等表观遗传现象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染色体失活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基因组印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绥农31的选育及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12

摘要:为了创新大豆种质和探讨育种技术的有效性,我们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绥农4号为母本,(农大05687×绥农4号)F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成了绥农31。该品种粗脂肪含量21.84%,粗蛋白含量39.74%,属高脂肪大豆品种。2008年全国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生产试验,6个承试点平均亩产183.6 kg,比对照绥农14增产8.2%。2010年高产高效生产示范,平均亩产212.5 kg。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3号株系。该品种2009年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关键词: 大豆 绥农31 高脂肪 高产高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层置换犁消除豆田残留除草剂药害的效果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消除豆田残留除草剂对后作药害的新途径,本研究采用生物鉴定的方法,以甜菜为指示植物查明了豆田残留除草剂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中,向下层逐渐减少,20cm以下土层为安全土层。自主设计的土层置换犁实现了将0~20cm土层和20~40cm土层位置转换,即所谓的土层置换。应用该犁在有残留除草剂污染的豆茬上实施土层置换改土作业后,连续2年调查作物产量结果显示,土层置换区比对照区甜菜、马铃薯等作物长势好、杂草数量少;改土后种植甜菜,第1年、第2年分别比未改土的对照增产468.9%和805.7%;种植马铃薯分别增产177.1%和31.0%;种植玉米(第2年)增产2.0%。种植连作大豆(第2年)增产6.5%。同时在未受到残留除草剂污染的土壤上实施土层置换作业后,第1年种植马铃薯和甜菜分别比对照减产3.1%和5.6%、第2年种植马铃薯和玉米,分别增产27.0%和5.2%。研究结果可为修复残留除草剂污染土壤、消除作物连作障碍和促进种植业结构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除草剂 生物鉴定 土层置换犁 作物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不同配施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目、土壤氮素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施条件下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采用不同肥料配比处理,对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数量测定;对玉米成熟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土壤氮素含量变化及玉米产量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不同配施条件下,与CK相比施用肥料的各个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增加,CRU100%处理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土壤氮素含量及玉米产量,CRU40%+PU60%处理在增加土壤真菌及放线菌数量上优于其他配比。针对实际生产应用及对土壤微生物整体影响,综合比较本研究表明CRU40%+PU60%处理为最佳配比并为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施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玉米 肥料 土壤微生物 控释尿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玉米合玉21号特征特性及应用

现代农村科技 2012

摘要:合玉21号玉米单交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玉米育种室1998年所组配的单交组合,于2006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合玉21号玉米杂交种经玉米育种室近几年的示范推广,因其早熟、硬粒、高产、抗病、耐密、适宜机械化收割等特点广受玉米种植农户的青睐。

关键词: 合玉21号 特征特性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探索科技推广新模式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科技通讯 2012

摘要: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合作共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技推广十大模式之一,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源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帮扶十弱县,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与县(市、区)签约共建,双方共赢。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促进了农民素质提升和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也为巩固千亿斤粮食产能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合作共建 技术推广 现代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瓜矮生性状研究进展概述

中国瓜菜 2012

摘要:概要介绍了南瓜的矮生性状,总结了对南瓜矮生性状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南瓜属作物矮生性状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南瓜 矮生 无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亮甲酚蓝染色筛选及曲古抑菌素A对东北野猪核移植胚发育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体细胞克隆的效率一直较低,这可能与成熟前卵母细胞的质量有关。猪卵母细胞主要来源于屠宰场的废弃卵巢,这暗示,卵母细胞可能处于发情周期的各个阶段。因此,体细胞核转移之前有必要筛选优质卵母细胞。本研究旨在探讨亮甲酚蓝染色筛选及曲古抑菌素A(TSA)对东北野猪(Sus scrofa ussuricus)核移植胚发育的影响。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经亮甲酚蓝(BCB)染色后分三组:BCB+组(胞质着色,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G6PDH)活性低)、BCB-组(胞质未着色,G6PDH活性高)和对照组(不使用亮甲酚蓝染色)。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后,对卵母细胞进行核移植操作,来源于BCB+卵母细胞的核移植胚使用50nmol/LTSA处理,未使用TSA处理的来源于BCB+卵母细胞的核移植胚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BCB+卵母细胞的直径显著大于BCB-组(P<0.05)。来源于BCB+卵母细胞的核移植胚的初次卵裂时间要早于BCB-组及对照组。来源于BCB+卵母细胞的核移植胚的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BCB-组及对照组(P<0.05)。且50nmol/LTSA处理可将来源于BCB+卵母细胞的核移植囊胚率提高到(29.6±2.8)%(P<0.05)。总之,来源于BCB+卵母细胞的核移植胚发育能力较强,且50nmol/L的TSA可促进重构胚的体外发育。对卵母细胞进行BCB染色筛选并使用50nmol/L的TSA处理重构胚,可提高东北野猪核移植重构胚的发育能力,为通过体细胞克隆法保护东北野猪资源创造条件。

关键词: 东北野猪 亮甲酚蓝 曲古抑菌素A 体细胞核移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