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药食兼用型叶用紫苏种质鉴定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别优异的药食兼用型叶用紫苏种质,选取了30个紫苏种质,对不同种质叶片中多种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综合评价各种质的营养品质和药用品质。结果表明,不同紫苏种质间营养和药用品质参差不齐,各有效成分含量在不同种质间也存在差异。花青素和紫苏醛含量变幅较大,且两成分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4。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结合聚类分析,筛选出6个综合品质优良的药食兼用型紫苏种质,分别为冀紫2号、广西回回苏、河北波叶绿心紫苏、河北波叶紫心紫苏、河北多紫2号和河北波叶纯紫紫苏,为药食兼用型叶用紫苏种质品质改良提供了优异亲本材料。


基于TLR4信号通路探讨丹参多糖缓解LPS诱导小鼠乳腺炎症的作用机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丹参多糖(SMPs)在奶牛乳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分娩后7 d小鼠为对象,SMPs溶液灌胃1周后使用脂多糖(LPS)构建小鼠乳腺炎的模型,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乳腺组织检测。H&E结果表明,脂多糖会诱导乳腺组织发生严重的炎症反应;ELISA结果显示,SMPs用药组中TNF-α, IL-6和IL-1β在乳腺组织表达水平显著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MPs用药组中TLR4,MyD88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RT-qPCR结果显示,SMPs用药组中TNF-α, IL-6和IL-1β 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结果表明,SMPs对LPS诱导的乳腺炎症具有保护作用,其抗炎作用与抑制TLR4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地方农业科研院所青年科研人员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 2022
摘要:文章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为例,分析了地方农业科研院所青年科研人员现状,针对研究所对青年科研人员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青年科研人员普遍存在研究方向不明确、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福利待遇低等问题,结合自身探索与实践,从科研定位、激励制度、人文关怀、学术氛围、平台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青年科研人员培养的对策,以期为今后做好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冀棉315配套轻简化栽培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 2022
摘要:轻简化栽培技术是指采用农机农艺融合的方式,利用农机装备代替人工作业,简化种植管理环节,实现棉花生产轻便简捷、节本增效的耕作栽培方式和方法。开展棉花新品种配套的轻简化栽培技术,可实现棉花品种的轻简高效种植,可以极大提高棉花种植业的生产效率,对于棉花产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1整地备播(机械化)1.1施足底肥。采用棉花缓(控)释肥,每亩施50 kg,播种时条施于土壤耕层10 cm以下,可基本满足棉花全生育期的养分需求,根据田间长势可不追肥。


绿芫菁成虫触角中气味结合蛋白和化学感受蛋白基因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绿芫菁Lytta caraganae成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库,并挖掘和鉴定其成虫触角中嗅觉识别相关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 OBPs)和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 CSPs)基因。【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平台对绿芫菁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分析,比对NR, NT, KO, Pfam, Swiss-Prot, GO和KOG数据库进行基因注释,根据注释信息筛选绿芫菁OBP和CSP基因;利用ClustalX 1.83和MEGA 7.0软件分别分析OBP和CSP基因结构特点及进化关系;通过qRT-PCR技术测定绿芫菁雌雄成虫触角中OBP和CSP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从绿芫菁成虫触角转录组中共获得51 028条transcripts和41 998条unigenes;基因注释结果表明,在NR数据库中匹配度最高(87.3%)的物种是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筛选到22个OBP基因和7个CSP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有13个LcarOBPs包含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属于classic OBPs;系统进化树表明,绿芫菁的OBPs和LcarCSPs分别与眼斑沟芫菁Hycleus cichorii和大斑沟芫菁H.phaleratus的OBPs和CSPs序列氨基酸一致性最高,表明进化关系最近;qRT-PCR结果显示,2个LcarOBPs基因和2个LcarCSP基因在绿芫菁雄成虫触角中高表达,10个LcarOBP基因和2个LcarCSP基因在雌成虫触角中高表达。【结论】本研究首次鉴定了绿芫菁成虫触角中的OBP和CSP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绿芫菁嗅觉识别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绿芫菁 触角转录组 嗅觉识别 气味结合蛋白 化学感受蛋白


D-草铵膦的除草活性研究
《世界农药 》 2022
摘要: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了D-草铵膦对麦苗的抑制作用以及对马唐、牛筋草、苘麻、反枝苋的除草活性,比较评价了L-草铵膦和D-草铵膦的除草活性.试验结果发现D-草铵膦具有一定除草活性,尤其对马唐有相对较高的防效.D-草铵膦对马唐、牛筋草、苘麻、反枝苋的除草活性分别为L-草铵膦的0.33、0.09、0.10、0.001倍.
关键词: D-草铵膦;L-草铵膦;除草活性


黑小麦光合特性的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为选育高产黑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5个黑小麦品系和1个普通小麦(CK)为材料,在抽穗期—成熟前期7个生育期探究了旗叶光合特性指数(PCI)的变化及其与籽粒产量(GY)的关系.结果表明:与CK相比,5个黑小麦品系旗叶的叶绿素含量(CC)在抽穗期—灌浆后期均显著较低;绿叶面积(GLA)在灌浆后期较低而在成熟前期则较高,生物学产量(BY)的增长速率在灌浆前—中期均显著较高而在开花期—灌浆前期、灌浆末期—成熟前期则均显著较低;灌浆速度(GFR)在灌浆—中期、灌浆中—后期均显著较低.5项PCI与GY间显著正相关,PCI的变化速率在抽穗期—开花期、开花期—灌浆前期与GY间正相关而在灌浆中—后期、灌浆后—末期、灌浆末期—成熟前期则负相关.PCI的变化速率与GY间相关程度为GLA>Trm>Pn>Gs>CC,Pn>Gs>Trm>CC>GLA.不同时期PCI的变化速率与GY间相关性程度为灌浆中期>灌浆前期>灌浆后期>灌浆末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前期,开花期—灌浆前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中期>灌浆末期—成熟前期>灌浆后—末期>灌浆中—后期.选育旗叶在抽穗期—灌浆中期具有较高CC、P"、Gs、GLA的黑小麦品系是提高黑小麦产量的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