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昆虫紫外视觉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颜色视觉能力,是其直接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其中,紫外视觉在昆虫颜色视觉系统中普遍存在,通过紫外光感受器可以感知并辨别周围环境中光源或物体反射的特定波长紫外光,提高颜色辨别能力.自19世纪80年代证实昆虫具有紫外敏感性以来,陆续发现蜜蜂、蝴蝶、果蝇和蛾类等许多昆虫具有良好的紫外视觉能力,利用颜色、对比度和偏振光等紫外光特性调控昆虫的定向导航、觅食、种内通讯和昼夜节律等行为活动,对于其生存、繁殖和生态适应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紫外敏感视蛋白是昆虫紫外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一类重要分子,不仅可以独立介导趋光性等特定波长行为,还可纳入整个颜色视觉系统,与其他视蛋白协同调控昆虫的颜色视觉,从而将紫外光当作一种基本颜色进行辨别.该文系统综述了昆虫紫外视觉的发现、特性、功能和感知机制,鉴于当前国内在相关领域研究的薄弱和局限性,建议今后可在解析植物-害虫-天敌生态系统中的紫外光特性、探究紫外光-B紫外视觉的生态学意义、揭示紫外敏感视蛋白基因的分子进化机制以及阐明昆虫避免或修复紫外光所致视网膜损伤相关适应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枯草芽胞杆菌HMB19198菌株抑菌物质的鉴定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植物病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施番茄灰霉病发生频繁,易产生抗药性,利用微生物杀菌剂防治番茄灰霉病是切实可行且对环境友好的措施之一。本研究通过抑菌活性测定和田间棚室试验,获得一株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生防细菌HMB19198,通过16S rDNA联合gyrA、gyrB、rpoB和rpoC等看家基因序列比对将菌株HMB19198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峙培养结果表明,菌株HMB19198的脂肽提取物对灰霉菌表现较强的抑菌活性,通过色谱分离技术结合质谱分析,证明菌株HMB19198主要产生脂肽类抗生素丰原素(fengycin)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其中fengycin包含fengycin A(C15-C18)和fengycin C(C19-C20)两种同系物。抑菌活性测定表明,fengycin对灰霉菌表现较强的抑菌活性,显微观察发现,fengycin处理后造成灰霉菌菌丝畸形。通过对菌株HMB19198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获得fengycin合成酶基因簇,从基因水平证明菌株HMB19198可以产生fengycin。


梨新品种冀锦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锦是以日本优良品种金二十世纪为母本,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优系80-2-2(小冬果×锦丰杂交后代)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梨新品种.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00 g,果面绿黄色、阳面着红晕,果皮较薄,果肉白色,肉质细松脆,石细胞少,风味酸甜适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3.0%.于河北省8月上中旬成熟,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树姿开张,树冠圆锥形,主干褐色,1年生枝黄褐色,一般每花序9~12朵花,萌芽率56.9%,成枝力中等.适应性、抗黑星病能力强,始果早,正常管理条件下,定植2~3a(年)即可结果.


不同降温方式下薄膜包装和保鲜剂对鸭梨贮藏品质和褐变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2
摘要:目的 研究降温方式、薄膜包装以及保鲜剂处理下鸭梨长期冷藏后品质的变化,尤其是对果实褐变的影响.方法 鸭梨果实分为4个处理:A(MAP)自发气调包装(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e,MAP)、B(MAP+EA)包装内放置乙烯吸收剂(ethylene absorbent,EA)、C(MAP+SF)包装内放置聪明鲜(smart fresh,SF)、D(CK)不包装直接装箱.每个处理的鸭梨一部分入0℃库直接冷藏,另一部分经缓慢降温至0℃,测定果实出库(210 d)以及货架(210 d+7 d)品质.结果 缓慢降温以及保鲜剂可有效维持鸭梨冷藏和货架品质,保持果面色泽,抑制果实衰老褐变.贮藏210 d时,缓慢降温+MAP+SF处理的鸭梨黑皮指数为0.038、果肉褐变率为0、果心褐变指数为0.111,优于直接冷藏下对照果实的0.143、22.62%和0.242.贮藏210 d+7 d时,缓慢降温+MAP+SF处理的鸭梨黑皮指数为0.101、果肉褐变率为0、果心褐变指数为0.142,优于直接冷藏下对照果实的0.304、17.36%和0.526果肉褐变率极显著低于直接冷藏+MAP+SF处理的果实(P<0.01).结论 鸭梨果实经保鲜膜包装,包装内放置SF后经缓慢降温入库贮藏,可减少长期冷藏后果皮、果肉和果心褐变的发生.


海岛棉染色体置换系与陆地棉随机交配群体不同株系的黄萎病抗性分析
《中国棉花 》 2022
摘要:海岛棉具有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抗逆等优点,创制带有海岛棉优异基因的棉花新种质,一直是陆地棉种质创新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海岛棉染色体置换系与陆地棉随机交配群体是具有陆地棉背景而携带众多海岛棉基因的遗传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为筛选抗、耐棉花黄萎病的新种质,采用温室苗期切根接种法和田间病圃成株期鉴定方法,对海岛棉染色体置换系与陆地棉随机交配群体RMBUP-C4S5的148个株系进行黄萎病抗性鉴定.温室苗期切根接种法鉴定结果显示,鉴32、鉴49、鉴59、鉴62、鉴78、鉴83、鉴84和鉴85共8个株系表现为耐黄萎病,相对病情指数(相对病指)为30.0~33.9,占鉴定株系的5.4%;抗黄萎病对照中植棉2号相对病指为34.1,高于上述8个耐黄萎病株系,表现为耐黄萎病.对8个苗期耐病、8个感病的RMBUP-C4S5株系进行田间病圃成株期黄萎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鉴78、鉴85表现为抗黄萎病,相对病指分别为14.3和13.0,低于当年中植棉2号相对病指22.3;鉴19、鉴49、鉴83、鉴124和鉴143均表现为耐黄萎病.鉴49、鉴78、鉴83和鉴85在苗期耐黄萎病,在成株期表现为抗或耐黄萎病,可作为优异抗黄萎病种质和品种改良利用的新资源.
关键词: 海岛棉染色体置换系与陆地棉随机交配群体 黄萎病 抗病性 相对病情指数


314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本研究对314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分析,以筛选出不同类型的优异棉花种质资源,为棉花新品种选育及其亲本选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结果表明,314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首果节长度(21.6%)>第一果枝节位高度(18.8%)>第一果枝节位(13.8%)>断裂比强度(11.9%)>株高(10.7%)>单铃重(10.2%)>子指(10.1%)>马克隆值(9.1%)>衣分(8.1%)>上半部平均长度(6.3%)>整齐度指数(2.4%)>伸长率(1.0%)。相关分析表明,上半部平均长度与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伸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衣分与子指、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伸长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68.39%,其中第1主成分为棉花纤维品质因子,第2主成分为植株性状因子,第3主成分为棉花产量因子。聚类分析将314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3.5处划分为6大类群,第Ⅵ类群为优质材料,其中新陆中35等可用作改良棉花纤维品质的杂交亲本与高衣分材料进行杂交,新陆中10号等可与高马克隆值材料杂交改良马克隆值;第Ⅴ类群中,SJB095系、V4007系等材料如果在合理时间节点利用适宜浓度缩节胺控制株高,可实现机械化采收;第Ⅳ类群中,SJB094、ZH2015等材料可与优质材料杂交,实现品质和衣分的同步改良;第Ⅱ类群中,冀1498系等可用于改良棉花的强度;第Ⅰ类群材料可与植株高、株型紧凑的资源材料(第Ⅴ类群)进行杂交,改良棉花株型。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省农村科学技术落地阻碍情况调查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科技引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起到引领支撑作用.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存在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科技及时服务低、科技供需不平衡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掘科技支农潜力.以河北省典型地区为调研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农村地区科学技术落地阻碍因素,从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进"面对面"式现场培训方式、持续优化科技供给方向与体系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河北省;科学技术;落地阻碍


基于主成分分析立地条件对核桃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
《林业与生态科学 》 2022
摘要:为探明不同立地条件对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辽宁1号"核桃种子为试验材料,应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土壤相关指标与核桃叶片营养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山坡(未改造)核桃叶片内的含磷量最高,山顶核桃幼苗叶片中铁元素含量较高;在核桃幼苗生长状况方面,山坡(客土)的核桃幼苗株高最高,山谷的核桃幼苗干径显著高于其他3种立地条件上的核桃幼苗.结合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壤中的钙、铜含量与核桃幼苗的发芽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铁含量与核桃幼苗的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中钙、铁、铜含量与核桃幼苗的干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的pH与叶片中钾、钙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与叶片中铁、锰、铜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中磷、钾、钙与土壤中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最后经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山谷的含水量、有机质及氮等矿质元素含量适中适宜核桃幼苗的生长,其次是山坡(未改造),然后是山坡(客土),最后是山顶.


中麦998河北省生产测试试验和性状分析
《现代农村科技 》 2022
摘要:中麦998(津审麦2015001)2015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天津市冬麦区种植表现为抗倒伏较强、抗病较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寒性强、适应性广等.2016~2017年在河北省多地进行了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试验,并通过了河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引种备案,引种编号为(冀)引种[2017]2号,为该品种在河北省的种植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关键词: 小麦;中麦998;河北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