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薯采后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3
摘要:甘薯以低投入、高产出、耐干旱的特性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粮食作物.然而甘薯采收时间较为集中,短期内市场无法消耗,易出现供大于求的问题.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贮藏方法维持甘薯在整年的市场供应并减少长时间贮藏过程中营养品质的降低及腐烂发生.本文在简要介绍甘薯在采收和贮藏过程中易导致甘薯品质劣变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更新了其相应贮藏保鲜方法的研究进展,特别强调了愈伤处理在甘薯贮藏保鲜方面的重要性,并对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甘薯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进一步提高甘薯的贮藏品质减少损失.


1-甲基环丙烯结合植酸处理对菠菜保鲜效果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菠菜采后贮藏过程中易出现氧化失水、萎蔫腐烂导致损耗严重等问题,基于此,本实验采用保鲜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与植酸(phytic acid,PA)处理采后菠菜,探究保鲜剂对菠菜的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先通过不同剂量(0、1、2、4μL/L)1-MCP和不同质量分数(0、0.1%、0.2%、0.4%)PA单独处理菠菜,确定最适1-MCP剂量和PA质量分数,之后选择最适剂量(1 μL/L)1-MCP和适宜质量分数(0.1%)PA分别单独处理及1 μL/L1-MCP+0.1%PA复合处理菠菜,于室温(20±1)℃、相对湿度80%~90%条件下贮藏,用无保鲜剂处理的菠菜作为对照.以腐烂指数、质量损失率、叶绿素相对含量、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乙烯释放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分析1 μL/L 1-MCP、0.1%PA单独处理及1 μL/L1-MCP+0.1%PA复合处理对菠菜采后生理及贮藏过程中相关理化特性的影响,并在贮藏期内对菠菜的外观、形态、气味感官性状进行综合感官评价.结果表明,1 μL/L 1-MCP、0.1%PA、1μL/L 1-MCP+0.1%PA 3种处理方式对采后菠菜均有一定的保鲜效果,与其他3组相比,1μL/L1-MCP+0.1%PA复合处理能明显增强POD活力,提升DPPH自由基清除率,从而延缓腐烂指数、质量损失率、乙烯释放量的上升,提升贮藏期内菠菜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并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感官评分,有效延缓了菠菜的腐烂变质.本研究结果表明,1 μL/L 1-MCP+0.1%PA复合处理菠菜的保鲜效果最佳,能有效延缓菠菜采后衰老和品质劣变.


黄芪多糖对育肥猪肉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对育肥猪肌肉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选取体重(85.33±1.4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黄芪多糖(0.05%APS组)、0.10%黄芪多糖(0.10%APS组)、0.15%黄芪多糖(0.15%APS组)。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4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15%APS组猪肉中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7.73%、7.16%、12.18%(P<0.05);与对照组相比,0.10%APS组降低了猪背最长肌饱和脂肪酸/总脂肪酸(SFA/TFA)值,提高了不饱和脂肪酸/总脂肪酸(UFA/TFA)、单不饱和脂肪酸/总脂肪酸(MUFA/T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脂肪酸(PUFA/TFA)值(P<0.05);与对照组相比,0.15%APS组醇类、酯类和酰类化合物含量分别提高了32.35%(P>0.05)、11.94%(P>0.05)和152.04%(P<0.05),0.05%APS组醛类化合物提高了61.76%,0.10%APS组碳氢化合物提高了57.47%;与对照组相比,0.05%APS组壬醛含量提高了40.20%(P<0.05),0.15%APS组己醛含量提高了42.73%(P<0.05),0.10%APS组2-戊基呋喃含量提高了23.41%(P<0.05);各APS组均检出对照组所没有的乙二醛,1,2-二氯-(双邻乙酰肟)、2-丙烯酰氯、乙苯、邻二甲苯和对二甲苯。可见,饲粮中添加黄芪多糖能够改善育肥猪猪肉风味,其中0.15%APS对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改良效果较好,添加0.10%APS对脂肪酸的改良效果最佳。


一种改良的西瓜靠接育苗技术
《中国瓜菜 》 2023
摘要:介绍了一种改良的西瓜靠接育苗技术,接穗与砧木分别用128孔穴盘育苗,嫁接后放入50孔穴盘中进行育苗管理。该方法避免了接穗与砧木大小苗不匹配的情况,接穗不用断根且不需要饱和湿度环境管理。相比于其他嫁接方法,具有嫁接操作简单、对育苗设施要求不高、嫁接苗易管理、成活率高等优点。这种改良的西瓜靠接育苗技术可应用于西瓜育种和生产中。


巴河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初探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摘要:为探究巴河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环境驱动因子,于2020年3月对该河流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调查河段共采集浮游植物7门40属44种(含变种);浮游植物密度介于0.05×10~5~2.29×10~5 ind.·L~(-1),平均为0.74×10~5 ind.·L~(-1);生物量介于0.03~1.74 mg·L~(-1),平均为0.41 mg·L~(-1);其中甲藻门(Pyrrophyta)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最高。(2)该河段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0个功能群,其中优势度指数大于0.02的有L_O、MP、W2、X1、Y、C、E共7个功能群,其中L_O功能群优势度最高,为0.506。(3)该河段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平均为53.43,除S1样点,其余均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基于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对巴河的水质评价结果为中度污染。(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总氮、颗粒态总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叶绿素a、颗粒态总磷是影响巴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优势功能群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


沸石包膜重过磷酸钙肥料养分释放特征及其对大豆的生物效应
《磷肥与复肥 》 2023
摘要:为提高磷肥利用率,以重过磷酸钙为肥芯,沸石矿物为包膜材料,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结剂,配制出2种沸石包膜重过磷酸钙肥料,设置5个土壤肥料养分处理,探讨2种沸石包膜重过磷酸钙肥料在土壤、石英砂介质条件下的磷素释放特征及形态转化规律,并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研究沸石包膜重过磷酸钙肥料对大豆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10%沸石包膜重过磷酸钙肥料能减少全磷、有效磷淋溶,在土壤中施用效果更好.优化施肥能促进大豆生长,增加株高;施用沸石包膜重过磷酸钙肥料能提高大豆产量,20%沸石包膜重过磷酸钙肥料效果更好.


北京市设施农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及策略
《农业工程技术 》 2023
摘要:设施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其高能源消耗、高成本投入和高效率产出的生产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重点.本文对北京市设施农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北京市设施农业机器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一是要开发高效率多用途机器人,二是要研发设施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三是要打造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四是要加强农机和农艺融合,五是要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机器人.


果树农药残留消解特性与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农药残留消解研究的关键是消解特性及数学模型。综述果树农药残留消解特性研究的现状,阐述农药喷施剂量、农药喷施次数、果实套袋处理对农药沉积及农药残留的影响情况,分析多种环境因素对农药残留的影响机制,归纳果树不同部位及不同试验地域果树农药残留消解的差异。同时,还分析了农药残留预测的一级动力学及改进动力学模型、多项式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Rayleigh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优缺点,归纳了不同数学模型的适用场景,指出建模方法应结合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对农药残留的消解规律,从而进行更加科学地拟合,进而实现对农药残留变化值的合理预测。对果树农药残留消解特性与数学模型研究提出了3条建议:(1)加强对农药残留多影响因素综合作用机制的研究;(2)提高农药残留消解特性研究设计的综合性和合理性;(3)建模方法适应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


蔷薇科经济林液流特征及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北京市蔷薇科经济林树种液流特征,以4种蔷薇科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探针式茎流仪连续测定各树种液流变化,结合同步监测的环境因子,探究环境因子对各树种液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蔷薇科树种液流变化具有明显昼夜差异,液流增强时间段为05:00—09:30,液流减弱时间段为17:30—23:00。晴天时各树种液流变化趋势呈单峰型或双峰型。各树种生长季内液流密度逐渐增加,在6、7月份达到峰值后缓慢减少,直至树种休眠期时液流密度趋近0。生长季内各树种耗水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李树(5.64 cm~3·cm-2·h-1)、杏树(5.03 cm~3·cm-2·h-1)、梨树(3.26 cm~3·cm-2·h-1)、桃树(2.43 cm~3·cm-2·h-1)。各树种液流受到水汽压亏缺(VPD)、太阳辐射(Rs)、降水量(P)、大气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a)、土壤水势(SWP)等环境因子直接或间接影响,树干液流与VPD、Rs、Ta、SWP呈正相关,与RH呈负相关。各树种液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始终保持相似性和时滞性,时滞程度受到天气、季节、物候等因素影响。树干液流变化虽受到多环境因子共同作用,但当某一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过大时,会打破各环境因子共同作用于液流的微妙平衡。杏树树种液流对环境因子响应程度最大为Rs、Ta、SWP,李树为Rs,梨树为Rs、SWP,桃树为Rs、VPD。


反刍家畜典型行为监测与生理状况识别方法研究综述
《农业机械学报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反刍家畜是人类获得肉、奶等食品的重要来源,随着人们对其产品产量与品质要求的提升,传统耗时耗力且高人工成本的人工监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规模化反刍家畜养殖的需要。反刍家畜行为中蕴含着许多身体状况信息,对反刍家畜行为的自动化监测有助于较早地识别其异常行为、评估其健康水平、预警其异常生理状态,辅助养殖人员及时调整养殖策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和高收益的生产过程。首先对反刍家畜基本运动(躺卧、行走、站立)、反刍、进食饮水、跛行等典型行为的监测方法进行总体阐述,然后详细分析了识别反刍家畜发情、分娩、疾病、疼痛状况的不同特征指标以及基于该特征指标的生理状况识别方法,最后探讨了反刍家畜行为监测方法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难点,并指出未来的研究重点为:优化传感器功耗、融合多传感器数据、降低数据传输延时、减少大规模数据标注、轻量化深度学习模型以及深度解析和应用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