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肺炎支原体P36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江苏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已构建的含有猪肺炎支原体P36基因的酵母表达质粒pPICZα-A-P36在酵母菌X-33里进行表达,并对表达的蛋白进行Western-blotting鉴定。将其作为包被抗原包被酶标板,用羊抗猪IgG-HRP作为酶标二抗,并分别对抗原浓度、血清稀释度、酶标二抗稀释度以及作用时间等进行了优化,最终建立了稳定的抗猪肺炎支原体IgG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猪鼻支原体、猪絮状支原体、猪圆环病毒阳性血清等都是阴性,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批内重复性试验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8%,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该方法检测猪肺炎支原体活疫苗(168株)免疫猪血清中IgG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免疫猪血清中的IgG在免疫后分泌逐渐增加,直至免疫后8周,而经强毒攻毒后抗体滴度明显增高。


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差异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中国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14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DNACOⅡ基因和核糖体DNAITS基因的测序,分析了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COⅡ和ITS序列的进化分歧及相似性;同时运用Mega 3.0软件建立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14个地理种群间的COⅡ基因共有8个变异位点,占全长的1.4%,而且这些变异位点全部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江西宁都种群(ND)与其他13个种群的核苷酸差异相对较大,有5~7个碱基的差异,占全长的的0.88%~1.23%;ITS序列长度变异范围为545~585 bp,平均为576 bp,长度变异为40 bp。进化树显示,在COⅡ分子标记方法中江西宁都种群与其他种群差异最大,而在ITS分子标记方法中江西兴国种群与其他种群差异最大;两种方法中,龙南、婺源、庐江和上杭4个种群都聚为一支。
关键词: 二化螟 COⅡ基因 ITS基因 地理种群 系统发育关系


江苏省鲜食甘薯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江苏省鲜食甘薯无公害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从生产基地建设、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贮藏等各个环节分析,建成鲜食甘薯无公害生产综合技术体系。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其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中国家禽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对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Ck/Jiangsu/DS10/2008株(DS10株)膜蛋白(M)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的其它25株参考株的M基因进行比对分析并构建进化树,研究其遗传进化关系。另将M基因克隆至杆状病毒表达系统pFastBac1载体并转染Sf9昆虫细胞进行表达,经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用琼扩试验验证表达产物的反应性,以研究M基因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测序结果表明DS10的M基因全长为678bp,编码225个氨基酸。遗传进化分析表明,DS10病毒与其它不同致病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共属同一大分支。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M蛋白在Sf9细胞中得到表达,琼扩试验验证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性,以上结果表明所表达的M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表达的M蛋白可为其生物学活性研究及其诊断抗原、新型疫苗开发提供基础材料。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M基因 遗传进化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表达


30个粳稻品种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64对SSR引物,对江苏省育成以及日本引进的粳稻品种共30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有50对SSR引物在30个品种间表现为多态性。共检测到140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变幅为2~5个,平均为2.8个。有效等位基因为94.336个,平均为1.887。每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064~0.752,平均为0.410。30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386~0.956之间,平均值为0.719,且81.4%的供试品种其遗传相似系数在0.600~0.800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以遗传相似系数为原始数据,按UPGMA方法将30个品种划分为3大类群,结合系谱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育成的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多数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欲进一步提高江苏省水稻产量还需拓宽亲本选择范围,扩大遗传背景。


高养分富集植物凤眼莲的农田利用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凤眼莲施用量条件下土壤养分变化以及小麦生长情况的结果表明:当凤眼莲施用量低于8.1kg·m-2,小麦出苗数不受影响;但当凤眼莲施用量超过8.1kg·m-2时,小麦出苗率显著降低。凤眼莲施用量为13.5kg·m-2时,尽管小麦出苗率显著降低,但由于具有较多的分蘖数和较高的每穗粒数,小麦最终产量与常规单施化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凤眼莲施用处理的土壤速效氮苗期差异显著,但分蘖期后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速效磷和速效钾总体表现为随凤眼莲施用量增加而升高。此外,凤眼莲施用还可促进小麦茎秆对N、P、K的吸收和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增加。由此可见,凤眼莲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农田有机肥料,其施用量以10.8~13.5kg·m-2为宜,施用后土壤N、P、K、有机质含量较高,且对产量影响不大,当季还可节约施用化学N141.75kg·hm-2、P36~45kg·hm-2,K可免施。
关键词: 养分富集植物 凤眼莲 农田利用 小麦 出苗率 生长 土壤速效养分


棉田渍涝灾害控制技术规程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试验研究、生产调查和生产实践,总结了棉花涝渍灾害控制技术规程,对棉田沟系配套与管理,棉花壮株培育,涝渍灾害后补救和恢复技术作了较详细介绍,为广大棉花科技人员和棉农抗御涝渍灾害提供技术支持。


5-氨基乙酰丙酸对辣椒植株低温胁迫伤害的缓解效应
《西北植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超越五号’辣椒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低温胁迫期间及随后的常温恢复过程中5-氨基乙酰丙酸(ALA 25mg.L-1)处理对始花期辣椒植株生长量,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电解质渗透率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探讨ALA提高辣椒抗寒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叶面喷施25 mg.L-1的ALA可显著提高辣椒植株生长量,增加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其POD、CAT及APX活性,并显著降低辣椒叶片中SOD活性、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叶面喷施ALA也显著降低了恢复过程中辣椒叶片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使膜伤害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可见,外源ALA处理可通过提高低温胁迫下辣椒叶片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促进植株生长,缓解低温胁迫对植株的伤害。
关键词: 辣椒 5-氨基乙酰丙酸(ALA)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