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珠三角地区四季草坪杂草群落组成及其生态位
《生态学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珠三角地区5个城市32个草坪样点进行了季节动态调查。结果表明:春季草坪杂草群落结构以水蜈蚣(Kyllinga brevifolia)+三点金(Desmo-dium triflorum)+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积雪草(Asiatic pennywort)为主;夏季以水蜈蚣+三点金+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伞房花耳草(Hedyotis corymbosa)为主;秋季以水蜈蚣+三点金+伞房花耳草+狗牙根为主;冬季以积雪草+水蜈蚣+天胡荽(Hydrocotylesibthorpoioides)+三点金为主。运用改进的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四季优势杂草生态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杂草生态位宽度在0.5以下,生态位宽度达到0.50的有水蜈蚣(四季均最高),三点金(秋季)、狗牙根(春季)、酢浆草(Oxalispes-caprae)(春季)。春季优势杂草的生态位重叠指数达到0.60的最多,冬季则最少。生态位重叠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分别是天胡荽和母草(Lindernia crustacea)、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和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vulgatum)之间,可达0.8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柚类生产贸易现状及国内研究概况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柚类生产面积最大的国家,产量居第2位,仅次于美国。世界柚类生产面积不断增加,产量保持平衡,2004~2005年由于受到病害和气候的影响,世界柚类生产规模萎缩,2005年的产量比2004年下降近1/5,2006~2007年又逐渐恢复。我国柚类的生产面积和产量逐年稳步上升,而且增长速度逐渐加快。我国的柚类生产主要是满足国内消费市场,出口量非常少,不足全世界的4%,但2000年后我国出口的柚类迅速增加,说明我国柚类产品慢慢得到国际市场的肯定,潜力十分巨大。目前国内对于柚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柚的起源、种质资源分析、新品种引进和选育、生物学特性和果实发育规律等领域。研究重点正逐步由栽培生理方面向分子生物学方面转化,研究手段也在不断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壳聚糖对茶树抗性酶调节作用的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壳聚糖对茶树抗逆性的作用,选取浙农21、浙农113和浙农1393个茶树品种,经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喷施茶树叶片处理后,分别测定茶树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100、200、300mg·L-1的壳聚糖均可使3个茶树品种叶片中的抗性相关酶活性发生变化.浙农21、浙农113和浙农1393个茶树品种分别在200、100、200mg·L-1壳聚糖处理时SOD活性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106.87%、58.55%、68.2%;在200、200、300mg·L-1壳聚糖处理时POD活性最高,比对照分别提高18.47%、20%、18.68%;在200、300、100mg·L-1壳聚糖处理时PAL活性最高,比对照分别提高33.55%、12.16%和31.33%.表明壳聚糖对提高茶树的抗逆能力具有潜在的调节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摄食促进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血清生化组成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6周的饲养试验,研究了饲料中分别添加3%蔗糖、0.46%香味剂、0.5%酵母膏、0.4%鱼溶浆等4种摄食促进物对初始体重约0.4g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0.5%酵母膏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高,但与其它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系数0.4%鱼溶浆组最低(P>0.05),日摄食率在0.4%鱼溶浆组达到最高,与其它处理组(除0.46%香味剂组)差异显著(P<0.05);成活率对照组最高,但与其它处理组(除0.5%酵母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全虾粗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粗脂肪含量以对照组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3%蔗糖组、0.4%鱼溶浆组灰分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对照组最高,其次是0.5%酵母膏组,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胆固醇含量最低,低于0.46%香味剂组,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3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甘油三酯和血糖含量对照组最低。本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摄食促进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影响不显著,但添加0.4%鱼溶浆显著影响了对虾的日摄食率,促进对虾摄食。添加摄食促进物能提高脂肪的蓄积,明显降低虾体灰分含量,同时使对虾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枇杷生态栽培区划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枇杷栽培花果期对环境温度的要求,针对广东枇杷盛花期忌高温、幼果期忌霜冻、果实成熟期容易皱缩萎蔫的生态栽培反应,以广东各县12月至翌年4月的6个气候生态温度因子做为区划指标,划分出生态栽培适宜小区6个、次适宜小区3个、不适宜小区3个,并评述了各区的生态栽培特点,建议今后扩大生产规模,应重点放在适宜区域,特别是生态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的英德市和丰顺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对土壤-辣椒体系中铅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环境科学与管理 》 2009
摘要:在重金属中、轻度污染的土壤上,开展施肥对蔬菜安全生产的研究,对于减少重金属进入食物链、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用量的硫酸钾和氯化钾对辣椒(Capsi-cum annuum L.)吸收、累积铅的效应及对土壤铅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钾能显著促进辣椒生长,降低辣椒根、茎叶及果实中铅含量,土壤有效态铅含量亦随着硫酸钾用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低用量的氯化钾也能促进辣椒的生长,但随着氯化钾用量的增加,辣椒各部分生物量反而降低,其茎叶和果实铅含量也显著增加,而土壤DTPA-Pb含量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因此,硫酸钾在控制辣椒吸收重金属铅方面较氯化钾有较好的效果,在类似铅污染农田中可以成为保障辣椒安全生产的简单易行、经济实惠的农艺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