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新会区的示范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2007年在江门市新会区开展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法相比,"三控"施肥法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减少17.64%、38.81%和20.79%;肥料总量及其成本分别比对照减少23.56%和25.24%;增收节支20.54%,产投比提高52.88%。2年的示范推广均取得了省肥抗倒、节本增效的明显效果,为"三控"施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三控”施肥技术 节本增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微电脑汽雾育苗技术繁育苗木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微电脑汽雾育苗技术、汽雾苗床的建造以及汽雾育苗技术的调控管理,并对微电脑汽雾育苗技术和大田遮阴法育苗技术在三华李等育苗上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微电脑汽雾育苗的生根率比大田遮阴育苗提高31个百分点,成活率也有较大提高。不同激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微电脑汽雾法繁育油茶苗的生根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生根粉粘伤口的效果最好,其次是用吲哚丁酸500 mg/L处理2 h,其生根率分别比清水对照提高22、21个百分点。

关键词: 微电脑汽雾育苗 生根率 成活率 苗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香红茶品种“英红5号”化学品质与区域适应性研究

广东茶业 2009

摘要:对无性系大叶红茶新品种英红5号综合分析了省内不同区域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属乔木型大叶早芽种,适种区域为北纬20°~24°,东经110°~113°,极端低温-3℃地区种植。主要性质表现为一芽二叶生化物质丰富,制红茶品质优,花香显,总评比云南大叶高2-4分。其红茶含有7类42种香气物质,香气物质总趋势与云南大叶相似。其中醇类香气物质最高,占香气总物质的67.15%,产量比云南大叶高出11.83%~47.20%,对寒、旱及主要抗性较强,适宜广东茶区生产应用。

关键词: 红茶品种 英红5号 化学品质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高要市的示范应用效果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高要市2007~2008年连续2年开展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当地习惯施肥相比,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每667 m2产量早季增加26.98 kg、晚季增加52.95 kg,增产率分别为7.29%和12.64%;早季节省氮肥28%、节约肥料成本18%左右,晚季节省氮肥13%、节约肥料成本14.5%;每667 m2纯收益增加85.76~139.45元;氮肥利用率提高22.2%~59.5%,产投比提高11.3%~15.6%;同时,水稻"三控"施肥处理的稻株更健壮、抗倒性和抗病虫能力更强,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危害率分别减少了21.97%和48.00%。

关键词: 水稻 “三控”施肥技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腺苷酸(cAMP)及其抗病生物学作用

饲料工业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cAMP是机体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其广泛参与酶活性调节、基因表达以及细胞增殖与分化等,因而备受关注。文中主要针对cAMP的结构、合成、信号传导及其抗病生物学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cAMP 结构 合成 信号通路 生物学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大中型水库底泥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东省45宗大中型水库底泥重金属含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除Cr外,广东省大中型水库底泥中Cu、Zn、Pb和Cd含量均高于广东省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广东省四大地理区域中,粤北地区大中型水库底泥Cu、Zn、Pb和Cd平均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89.71、321.21、154.95mg/kg和1.46mg/kg;其次是粤东和粤中地区;粤西大中型水库底泥Cu、Zn、Pb和Cd平均含量均为最低,但Cr平均含量居四大区域之首,为130.81mg/kg。粤东和粤北大中型水库底泥重金属富集系数以Cd最高;粤中和粤西大中型水库底泥重金属富集系数则以Cu最大。总体而言,粤北大中型水库底泥重金属具有很强的潜在生态风险,粤东和粤中大中型水库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粤西大中型水库底泥重金属属于轻微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说明,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大中型水库底泥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主要是由于底泥中Cd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过高所造成。人为生产活动,特别是矿产开采造成的污染是广东省大中型水库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等级提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大中型水库 底泥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硒抗氧化作用及对肉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09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SR标记与花生抗黄曲霉性状的关联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09 CSCD

摘要:本文选用100对SSR引物对12个抗感黄曲霉花生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共有41对引物在不同品种间检测出2~4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153~0.750。供试品种SSR标记基因型与黄曲霉侵染指数间的关联分析表明有5个标记与抗性相关,其中标记pPGSseq19D9与抗性关联度最高,Pearson相关系数达0.913。进一步观察发现pPGSseq19D9的扩增带型能直接区分抗感品种,初步推断pPGSseq19D9可能与一个贡献率较大的抗黄曲霉基因连锁。

关键词: 花生 SSR 黄曲霉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乡镇家栖鼠形动物种类结构及季节繁殖的观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CSCD

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家栖鼠形动物种类构成及在不同季节的繁殖情况,为科学灭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每月选择1个乡镇,采取逐日捕鼠方法,实施监测和调查。同时将捕获的鼠形动物进行鉴定及解剖,观察并记录妊娠情况。结果广东省乡镇居民区鼠形动物的笼捕率平均为9.98%,其中鼠类的笼捕率为4.98%;鼠形动物种群构成比分别为褐家鼠48.73%、黄胸鼠15.50%、臭鼩鼱35.17%、小家鼠0.59%;其中褐家鼠年平均妊娠率为4.06%,平均每胎妊娠胎仔数为5.35只;黄胸鼠年平均妊娠率为5.63%,平均每胎妊娠胎仔数为2.76只;臭鼩鼱年平均妊娠率为15.00%,平均每胎妊娠胎仔数为3.32只。结论在城镇居民区褐家鼠和臭鼩鼱已成为绝对优势种,小家鼠为少见种;褐家鼠和黄胸鼠的繁殖期一年有春秋季2个高峰,其中春季的繁殖高峰超过秋季,但褐家鼠在8月还有一个小的繁殖高峰。臭鼩鼱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也有2个高峰,其中前峰出现在3-6月,后峰在10-11月。鼠密度也呈现春秋两季的高峰期。广东省需实施春秋两季的灭鼠。

关键词: 鼠形动物 逐日捕鼠 妊娠率 灭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统与微波辅助工艺提取苹果果胶品质比较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比较了传统工艺(CSE)与微波辅助工艺(MAE)所提取苹果果胶的品质差异,微波工艺[pH=1.0,提取时间20.8min,功率499W,料液比=1︰14.5(m/V)]提取的苹果果胶其得率、纯度和总离子含量均显著高于传统工艺[pH=2.0,提取时间1.5h,温度85℃,料液比=1︰13],动态模式下对果胶溶液凝胶性能分析发现,传统工艺提取的苹果果胶凝胶温度为94℃,微波工艺提取的温度为82℃,但其酯化度和黏均分子质量显著小于传统工艺;传统工艺提取的苹果果胶溶液褐变指数、屈服应力、表观黏度、活化能显著高于微波工艺,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微波工艺;传统工艺提取苹果果胶溶液的亮度值和色调角均高于微波工艺,彩度值低于微波工艺提取的苹果果胶;频率扫描发现,传统工艺提取的果胶溶液具有更加稳定的三维结构,分子间相互结合得更加紧密,具有更好的凝胶特性。

关键词: 微波装置 提取 工艺 苹果皮渣 果胶 品质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