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旱地果园高效蓄水与回灌技术研究初报
《河北农业科学 》 2000
摘要:在太行深山区海拔500~1000m干旱荒坡特定环境条件下,通过深入调查,分析该类型区的自然降水、山石土壤特性、蒸发量及水分循环运行规律,结合荒山开发、绿化建园,设计了适合北方干旱区山旱地果园应用的不渗漏、蒸发量小、能安全蓄水越冬无冻害、水质长期保持不变的高效蓄水设施和与之配套的拦、蓄、输水设施;规划构建了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拦蓄地表迳流与土壤饱和水流为特色,以高效蓄存、自流蓄灌与扬水蓄灌相结合多级回灌为主体的蓄灌体系;阐述了干旱荒坡梯田丰水季节和丰水年份拦蓄自然降水,干旱季节反复利用多级回灌解决山旱地灌溉问题的方法与理论;展示了变干旱荒坡梯田为理想的生态农业区的新途径。
关键词: 山旱地 高效蓄水 地表迳流 土壤饱和水流 多级回灌


10%果满红SC防治山楂叶螨药效试验
《农药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 :1 0 %果螨红对山楂叶螨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其防治效果药后 1天和 5天均在 96 5%以上 ,速效性好于 2 0 %螨死净 ,药后 30~ 40天均在 94 1 %以上 ,持效性好于哒螨灵 ,是目前较好的杀螨剂。


高矮秆夏谷个体发育差异及产量形成特点的研究
《生态农业研究 》 2000 CSCD
摘要:通过对高矮秆夏谷品种个体发育过程的研究及性状变化与小区产量的相关分析,证明高矮秆夏谷个体发育及产量形成存在着差异。矮秆比高秆品种前期发育早,其值体灌浆期干物质积累和转移变化不明显,籽粒产量主要源于开花后的光合产物积累;高秆品种植体灌浆期于物质积累和转移变化明显,籽粒产量源于植体中的营养转移和开花后的光合产物积累。根据高秆与矮秆品种的形态和个体发育特点,对矮秆品种施行窄行距密植,促使其前期幼苗生长,重视后期植体功能期的延长;对高秆品种施行宽行距适当密植,避免灌浆后期植体营养积累较多和贪青晚熟,有利于谷子高产。


不同玉米基因型缺锌胁迫适应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 4 9个全国主产区玉米基因型 ,在水培条件下进行缺锌胁迫适应性研究 ,计算其缺锌和正常供锌水平下生物产量的比值 ,即为玉米锌效率系数。提出该系数≤ 0 5为锌低效 ,即对缺锌敏感基因型 ;0 5~ 0 9之间为锌效率中等 ,即对缺锌中度敏感基因型 ;≥ 0 9为锌高效 ,即对缺锌不敏感基因型。这一概念可以较好地反映生产实际。研究发现 ,缺锌时玉米的根生长几乎不受影响 ,表现为根 /冠值高于锌供应正常时根 /冠值。同时 ,锌敏感基因型缺锌时根 /冠值高于锌不敏感基因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