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西省集约利用土地的问题与对策
《山西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结合2000~2007年山西省人口发展、建设用地增加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等情况,分析了山西省集约利用土地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山西省目前的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存在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快、农村居民点占地多、低效工业用地多等问题。应加强土地资源行政管理力度、确定合理的建设用地供地原则,同时运用经济手段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的抗草甘膦基因(sxglr-11)的玉米遗传转化
《山西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利用根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将抗草甘膦基因(sxglr-11)导入优良玉米再生系HiII,共转化幼胚1 673个,分化出再生苗67株,其中,28株移栽成活,经PCR检测13株为阳性植株,阳性率为46.4%。采用草甘膦浓度梯度筛选,确定了未转基因的对照植株的致死浓度范围为1%~2%。利用2%的草甘膦对T0转基因植株6~8叶龄苗的叶片进行涂抹,结果表明,阳性植株均具有草甘膦抗性。T1植株经2%草甘膦抗性筛选,转基因植株表现出3∶1的孟德尔分离方式。
关键词: 抗草甘膦基因(sxglr-11) 玉米 农杆菌介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镁浓度对水稻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温室条件下,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Mg~(2+)浓度对水稻(Oryza sativa L.)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系干重、根冠比、总根长、Mg吸收、根系活力、伤流速度、伤流液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和Mg含量、Mg流入速率以及Mg~(2+)吸收速率与Mg~(2+)供应水平密切相关。在低Mg~(2+)浓度(0.05 mmol/L)条件下,水稻植株叶片在缺Mg症状出现之前分配较大比例的干物质到根系,使总根长和根冠比增加,这可能是水稻早期对低Mg胁迫的适应机制之一。适中的Mg~(2+)浓度(1.0 mmol/L)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促进养分吸收,提高根系活力和伤流速度以及伤流液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低Mg~(2+)和高Mg~(2+)浓度(5.0 mmol/L)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根系活力和氨基酸合成能力。植物Mg的吸收、伤流液Mg~(2+)浓度、根系平均Mg流入速率和Mg~(2+)吸收速率随营养液Mg~(2+)浓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药登记中残留田间实验采样的研究进展和方法
《农药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科学的采样能使残留实验得到接近采样目标真实残留量的数据,直接影响残留量是否超标的界定和采样的代表性。提出了采样的原则和方法、影响因素及实际操作中的采样方案;介绍了国际通用的采样准则,解释采样误差的原因,提出应加强对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为采样标准化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淹水解除后玉米幼苗形态及光合生理特征恢复
《生态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淹水及淹水解除后玉米幼苗根系、叶片形态、光合生理及植株的恢复生长。结果表明:(1)淹水总体上抑制玉米幼苗根系生长,短期淹水(7d)导致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均显著降低,随着淹水时间延长(14d)玉米根系产生大量不定根,使得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显著升高(P<0.01);(2)淹水条件下叶片生长同样受到抑制,玉米叶面积、叶型指数和可见叶片数均显著下降;(3)淹水条件下玉米幼苗的光合性能下降,光合色素总含量降低,但短期淹水(7d)后叶绿素a/b值提高;气孔限制(Ls)是淹水7d植株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而非气孔限制则是淹水14d植株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4)淹水处理7d、14d后的玉米幼苗均能够恢复生长,但恢复生长速率随淹水时间延长而降低;在恢复生长过程中,光合生理指标恢复早于形态恢复,强光对于淹水后幼苗恢复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SSR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摘要:选用高粱品种B2V4×1383-2杂交组合获得的F2分离群体(共150个个体)为材料,以SSR标记构建高粱的连锁图谱。通过对129对Xtxp型SSR引物组合进行筛选,共得到75对多态性引物,利用筛选出的75对引物进行选择性扩增,得到了75个SSR多态性位点。经Map maker/EXP(version 3.0)软件处理,构建了包含12个连锁群,46个遗传标记的连锁图谱,该图谱覆盖443.9 cM,平均图距为9.6 c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水分抑蒸剂保水效果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花盆试验,研究了在相同条件下,小麦粉碎秸秆、MP3005保水剂、扩蓄肥3种水分抑蒸剂施入土壤后,对土壤水分蒸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水分抑蒸剂都能达到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的目的,且抑蒸效果随用量不同而异。抑蒸效益分析表明,小麦秸秆在抑蒸量为8000.4 kg/hm2,MP3005保水剂在抑蒸量为1600.08 kg/hm2,扩蓄肥在抑蒸量为4000.2 kg/hm2时抑蒸效益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内生芽孢杆菌的分离和促生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大豆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离筛选具有促生作用的大豆内生芽孢杆菌,以期获得能够促进作物生长的微生物资源。从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大豆种子中分离到40株内生芽孢杆菌。发芽试验中,菌株发酵液浸种处理大豆种子,大部分菌株表现出促进生长作用。其中促生作用最好的SN10E1菌株使豆芽长度增长41%,百株鲜重增长28%。从形态、生理生化反应以及16SrDNA序列比对等方面分析,最终确定SN10E1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综合比较,确定SN10E1菌株具有促生作用,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结果枝cDNA文库的构建与部分ESTs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定向克隆法构建了枣(Ziziphus jujubaMill)生长初期结果枝的部分cDNA文库,获得1338个阳性克隆,有557个携带cDNA片段,选取469个长度在500 bp以上的进行测序,得到390个有用序列,其中281个ESTs与NCBI中已知功能基因相似性较高(其中重复性ESTs 101个),有68个ESTs是NCBI中有序列注释的未知蛋白,有41个ESTs是NCBI中没有的未知序列(新基因)。将已知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其中包含有参与基础代谢的基因46个,蛋白质合成与转运基因27个,光合作用基因24个,细胞结构基因22个,信号转导基因19个,细胞生长基因19个,抗病防御基因11个,花发育基因6个,膜运输基因4个,金属转运基因2个。抗逆基因的表达可能与枣树本身耐寒、耐旱、耐瘠薄、耐重金属等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强的性状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树肌动蛋白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植物肌动蛋白基因同源核苷酸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壶瓶枣(Ziziphus jujubaMill.Hup-ingzao)刚萌发结果枝构建的cDNA文库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得到了一个478bp的cDNA片段。与其它植物同源序列进行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70%以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85%以上,证明它是肌动蛋白基因在枣树中的同源cDNA片段,命名为ZjAT1(Ziziphus jujubaactin1),GenBank登录号为EU251882。DNA印迹分析结果表明,ZjAT1在枣树基因组中以单拷贝的形式存在。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器官组织进行了RT-PCR分析,结果显示ZjAT1基因只在花和幼果中有明显表达,在毛根、幼茎、叶片、成熟茎尖、成熟茎段以及成熟果实的果肉和种仁中都没有检测到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