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60)Co γ射线辐照对海雀稗愈伤组织植株再生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雀稗品种Adalay(Paspalum vaginatum Sw.cv.Adalay)的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辐照剂量在20~50Gy时,辐照处理的愈伤组织分化绿苗的频率从94%左右降至85%;剂量在60~80Gy时,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从76%左右降至30%左右,相对植株再生率从44.5%降至8.7%。60Gy为辐照处理海雀稗颗粒状愈伤组织的适宜剂量,辐照处理的愈伤组织在附加BAP2.0mg/L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上,绿苗分化率在76%左右,分化的绿苗转到附加NAA0.5mg/L的生根培养基上,相对植株再生率为44.5%。SRAP分子标记测定结果显示,特异性SRAP标记与体细胞辐照诱变突变体相关。本研究建立起海雀稗体细胞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技术,为在细胞水平上开展海雀稗辐照诱变育种提供条件。

关键词: 海雀稗 愈伤组织 60Coγ射线辐照 SRAP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堆肥预处理对稻秸厌氧发酵产气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堆腐作为秸秆厌氧发酵的预处理技术已广泛使用,但堆腐也会使秸秆中部分有机物损失,了解堆腐损失有机物对秸秆总产气量的影响,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堆腐预处理技术的可行性。该试验在室内中温(35℃)、总固体(TS)质量20%条件下,研究了稻秸堆肥预处理、添加猪粪对稻秸产沼气的影响,分析了堆肥预处理以及厌氧发酵前后稻秸组分的变化,估算了堆肥预处理对稻秸总固体质量产气量的损失。结果表明:稻秸堆肥预处理并不能增加稻秸产气量与甲烷含量,堆肥预处理使稻秸的半纤维素量损失了12%以上,从而降低了稻秸总固体质量产气量。厌氧发酵中稻秸半纤维素降解率最高,对稻秸产气贡献率最大。由此可见,堆肥预处理方式并不能提高稻秸厌氧发酵的产气量。

关键词: 稻秸 堆肥 厌氧发酵 沼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流域小麦赤霉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温暖潮湿和半潮湿地区麦类作物的重要病害。小麦感染赤霉病后,不仅减产严重、品质变劣,而且病菌产生的毒素还会对人畜健康产生危害。引起小麦赤霉病的镰刀菌至少有20种,鉴定病原菌及种群结构对赤霉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江淮流域江苏、河南、安徽、湖北省的赤霉病菌株,利用7对种属特异性引物进行种属鉴定,在此基础上依据RAPD和AFLP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均属于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分子标记Shannon多样性指数(I)以及Nei氏基因多样度(h)均显示江淮流域禾谷镰刀菌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标记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57~0.99,表明菌株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以相似系数0.63为阈值,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3类,亚类分析表明江淮流域收集菌株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分布。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 RAPD AFLP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咪唑啉酮油菜对非选择性除草剂的抗性效应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明抗咪唑啉酮油菜对非选择性除草剂咪唑乙烟酸的抗性效应及该突变体的应用价值,为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不受环境释放限制的抗除草剂油菜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浓度梯度试验,在喷施咪唑乙烟酸后10 d、20 d、35 d、50 d和65 d取样,测定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及干物质等,分析不同浓度药剂对油菜苗期生长的影响。油菜成熟时考察植株性状、主要经济性状及单株生物学产量,测定菜籽的油分、蛋白质、硫苷含量和全脂肪酸组成,分析不同浓度处理对抗性油菜植株、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135 g/hm2,ai.和180g/hm2,ai.)处理对抗性油菜苗期叶片生长和主茎伸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影响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对成熟油菜的植株性状和经济性状也有显著影响;低浓度(45 g/hm2,ai.和90 g/hm2,ai.)处理对油菜早期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喷药后35 d叶面积已恢复到对照(不喷咪唑乙烟酸)的92.94%,喷药后65 d苗高已恢复正常,对成熟油菜的植株性状和经济性状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不同浓度梯度的咪唑乙烟酸处理,对抗性菜籽品质均无不良影响;咪唑乙烟酸除草剂的最低有效剂量ED90为45 g/hm2,ai.,抗性油菜使用咪唑乙烟酸的最高安全剂量ED10为108.59~190.77 g/hm2,ai.,选择系数均在2以上,因此该抗性油菜的抗性较强,具有生产实用价值。

关键词: 抗咪唑啉酮油菜 咪唑乙烟酸 抗性 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鼠茅覆盖对梨园杂草控制及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鼠茅对梨园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种植鼠茅后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种植鼠茅后主要控制了禾本科杂草的发生,对多种杂草防效达100%。鼠茅秸秆水浸提液对狗尾种子发芽具有明显"浓度效应",低浓度(0.01g·mL-1)处理狗尾种子时,促进种子发芽,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0.02~0.04g·mL-1),狗尾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逐渐降低,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种植鼠茅后,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大大增加,为对照的5倍,而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也显著提高,分别为对照的2.32倍和3.61倍,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略有降低,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另试验表明,稻草覆盖与种植鼠茅自然覆盖控制果园杂草的效果及原理不尽相同。

关键词: 鼠茅 梨园杂草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南稻麦两熟制农田循环清洁生产模式评价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立足于国内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苏南地区稻麦两熟制农田循环清洁生产模式的特征,开展了生态经济调查、资料收集与整理,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试验获得的评价数据,从农业的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物质再利用3个准则层入手,运用专家调研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求和法,评价了常规农业生产模式和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评价结果显示,与常规农业生产模式相比较,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中甲烷排放量大于常规农业生产模式。

关键词: 循环农业 指标体系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肌内磷脂在腌腊肉制品风味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肌内磷脂是腌腊肉制品风味形成的重要前体。腌制过程中,肌内磷脂主要发生了水解、氧化,氧化产物还可以通过美拉德反应与其他化合物进一步作用形成风味物质。本文综合论述了肌内磷脂在腌腊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变化机制,讨论了这些变化在腌腊肉制品风味形成中的作用。

关键词: 肌内磷脂 腌腊肉制品 风味 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镉胁迫对龙葵幼苗氮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系列镉浓度处理对龙葵(Solanum nigrumL)幼苗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龙葵根系可溶性蛋白质较叶片受Cd影响更大。龙葵植株叶片和根系NO3--N含量、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均随镉浓度提高而先增后降,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叶片NO3--N含量和NR活性均在25μm镉处理8d后达到峰值,而根系NO3--N则在50μm镉处理8d后最高。叶片NO3--N含量受镉处理影响较根系稍大。然而,龙葵叶片中NH4+-N含量随镉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逐渐升高,100μm镉处理16d后最高,表明镉胁迫下龙葵叶片铵态氮富集效应明显。龙葵叶片和根系中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随镉处理浓度提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100μm镉处理16d后达到峰值。

关键词: 龙葵(Solanum nigrumL) 氮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奚元龄先生传

遗传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12年11月7日,奚元龄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农村,1932年以优异的成绩从江苏省省立常州中学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在校期间,得到冯泽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花菜新品种清风的选育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清风由一个自交不亲和系NB40-5-5-5-8-3-2-7-3-1-1做母本,自交系BYB-2-6-4做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青花菜杂交种。清风株型直立,成株平均开展度61 cm×61 cm,平均株高46 cm。花球紧实,呈半球形,平均直径13.6 cm,球高11.2 cm,平均单球重0.45 kg。花球蕾粒浓绿、细密。平均产量19 149 kg/hm2。中早熟,以秋季露地栽培为主,可秋延后大棚栽培。

关键词: 青花菜 清风 自交不亲和 新品种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