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吉林肉鸡Ⅰ号三品系血型测定及群体遗传学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鸡的血型是可以稳定遗传的,不同品系间血型因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且品系间差异较大,有些血型因子与鸡的生产性能和抗病力等经济性状存在着链锁关系。因此,可通过血型的测定和分析,来确定品系间的遗传相关,了解各品系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豆出口新品种吉林小粒1号
《作物品种资源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吉林小粒1号是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于1979年以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地方品种平顶四为母本,以长花序高蛋白的野生大豆GD50477为父本,进行种间有性杂交,对杂种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经过两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19千克/亩,高产田块可达140千克/亩以上。1990年2月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作为小粒黄豆出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定植时期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吉林省草莓生产发展迅速,栽培面积在不断增加,但栽培技术还很落后。露地栽培草莓的定植时期差异很大。各地农民均按当地的习惯或借鉴外省、地的经验进行栽植。有春栽的,也有秋栽的,并且秋栽时期也有很大差异,没有明确的适宜定植时期,这对栽后草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耐密型玉米杂交种几个外观性状指标讨论
《吉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8个玉米杂交种的最佳产量密度与植株外观性状、穗粒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玉米杂交种的最佳产量密度与叶面积是呈相关,与茎上叶片角度、叶向值呈正相关,与顶部叶、穗位上叶平均值、全株平均值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回归系数较高。2.最佳产量密度与穗粒重、穗粒数、穗长的表型值呈负相关,与百粒重表型值呈正相关,与百粒重、穗粒重、穗粒数的变异系数呈负相关,与穗长的变异系数无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供体牛超排效果研究
《国外畜牧学(草食家畜)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按黄体级别、饲料条件、奶孕酮含量分组,超排222头黑白花奶牛,有效反应208头(93.7%),采卵成功184头(88.5%),获卵1740枚(7.8枚/头),可用胚1173枚(5.3枚/头)。统计分析结果:Ⅰ、Ⅱ级黄体组超排可用胚胎数显著(P<0.05)高于Ⅲ级黄体组。饲料条件好的昆明和郑州牛场组可用胚胎数显著(P<0.05)高于饲料条件差的个体户和新沂牛场组。从超排前奶孕酮含量测定结果分析,黄体不同级别的孕酮含量、可用胚数等差异不显著(P>0.05),奶孕酮含量≥3毫微克/毫升组和≤3毫微克/毫升组的超排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现有条件下直检黄体级别为主、结合奶孕酮测定(校正判别Ⅲ级黄体的人为误差),即可获得良好的超数排卵结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水稻茎秆维管束的研究第1报茎秆大、小维管束数的类型间差异
《辽宁农业科学 》 1991 CSCD
摘要:测定68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系)茎秆大、小维管束数的结果表明,肥力和密度主要影响分蘖数,对茎秆大、小维管束数无显著影响,分蘖间大、小维管束数的变化也较小;不同类型茎秆大维管束数均是穗颈<第3节间<第2节间,小维管束数也是穗颈最少,第2和第3节间无显著差异;无论亚种间还是不同亚种的类型间穗颈大维管束数都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亚种内类型间的差异则未达到显著水平;穗颈小维管束数亚种间差异不显著,但亚种内类型间有一定差异;第2节间与穗颈大维管束数之比和穗颈大小维管束数之比的变化趋势与大维管束数相似,而且后者更为稳定,可作籼粳分类的两个参考解剖指标;穗颈大、小维管束数与穗颈粗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西伯利亚杏、普通杏及东北杏亲缘关系探讨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1991
摘要:西伯利亚杏、普通杏及东北杏的花粉扫描电镜研究表明,西伯利亚吉和普通杏的花粉相似。西伯利亚杏花粉稍大,表面纹饰网纹比普通杏粗糙;与东北杏相比,西伯利亚杏花粉没有东北杏花粉大,且极赤比大于东北杏。因而可知普通杏与西伯利亚杏处于非常相近的进化阶段,普通杏稍进化于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比前二者都原始。进一步的同工酶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杂411褐壳蛋鸡高产配套系选育初报
《中国家禽 》 1991
摘要:吉杂411是运用现代育种理论和方法培育成的褐壳蛋鸡高产配套系,它以成活率高、产蛋率高、初生雏通过羽色自别雌雄为特征。该配套系经大量中试推广,适于商品蛋鸡场和养鸡专业户饲养,深受广大养鸡场家好评。我们从1983年、1986年分别引进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罗斯、星杂579、海赛克斯父母代,以此为育种素材,经5个世代的闭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分级及其有效性的研究
《土壤通报 》 1991
摘要:本文选择适合于石灰性土壤的无机磷分级方法,对北京地区石灰性土壤的无机磷形态、分布、及各形态磷对植物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法适用于石灰性土壤的无机磷分级.按照上述方法可将土壤无机磷分为五级.供试土壤无机磷以Ca—P为主,平均占全磷的74.5%,五级磷含量的分布顺序为:Ca—PⅢ>Ca—PⅡ>Ca—PⅠ>Fe—P>Al—P,分别占土壤全磷的51.4%、14.9%、8.3%、3.6%、2.7%.与植物效应参数的相关分析和油菜盆栽试验前后土壤各级无机磷的变化两方面来研究土壤各级无机磷对作物的有效性,认为在北京地区石灰性土壤上,Ca—PⅠ是供给作物吸收的主要磷源,次之为Al—P、Fe—P,而Ca—PⅡ可做为土壤的一种贮备磷源.Ca—PⅢ对作物无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G113的几个共生特性
《大豆科学 》 1991
摘要:快生型大豆根瘤菌G113是从吉林省、公主岭黑土上生长的野生大豆G3的根瘤中分离获得。野生大豆G3在有快慢生型大豆根瘤菌同时存在时,选择G113和其共生。G113菌株和吉林20大豆共生优于轻碱土中的土著大豆根瘤菌。因此在轻碱土上、吉林20大豆接种G113菌株有增产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