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甜菜主要经济性状的基因效应与杂优育种的亲本选配

中国甜菜 1991

摘要:目前,在许多作物上已经大量推广应用杂交优势品种,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杂优品种仍将发挥其重要作用。其主要原因是它与杂交育种相比,程序比较简单,容易见效。我国甜菜杂种优势育种起步较晚,国内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杂优品种尚不多,所配制的测交组合数量也不算多。究其原因,除了手中缺少高配合力的优良亲本外,在亲本选配上也存在很大盲目性。尽管人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选配原则,如亲缘关系较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扩展性的遗传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1991

摘要:本研究采用单花滴注法接种,以病小穗数为统计单位,对一个感病品种和6个抗病品种杂交取得的各F_1、F_2、B_1、B_2以及其P_1和P_2进行了抗性调查,研究了这6个小麦品种抗赤性的遗传,结果表明:6个抗性亲本抗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繁60096、苏麦3号、宁7840、翻山小麦、龙79B—1165和克80F_3—119,抗病性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不可忽视,互作效应不重要,抗病性呈部分显性,抗感亲本之间存在3~4对基因之差异。病小穗数与潜伏期有显著负相关,与日增率及小穗密度有显著的正相关与潜伏期、穗密度的直接贡献较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甜201甜菜新品种选育

中国甜菜 1991

摘要:“吉甜201”系利用不同世代的自交系杂交,再进行单株自交分离,至生态型基本一致,再采取田间轮回选择与室内检测分析相结合、春夏播相结合等系统选择方法育出的标准偏高糖型品种。吉甜201比当地主要推广品种范育一号块根产量提高8.5%,含糖提高1.17度,产糖量提高17.5%。

关键词: 甜菜 自交系 轮回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主岗优化在微观群体结构中的意义

科研管理 1991

摘要:学术带头人在研究组织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主岗位优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主岗的功能与效应,分析了主岗优化的实践意义,并提出了主岗优化时应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菜枯萎病及防治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1 CSCD

摘要:从甜菜根和叶上分离的各种真菌、细菌进行人工接种,以病叶汁液磨擦接种,均未重复出现田间枯萎植株。分析甜菜病、健植株磷的含量,健株比病株高出2倍以上。测试健株土壤含磷量比病株土壤高出5倍。病株土壤经蒸气或高压灭菌后土壤里有效磷比未灭菌土壤明显地高,生长的甜菜健旺。在缺磷培养液里生长的甜菜重复出现田间枯萎症状,可见甜菜枯萎病是缺磷引起的一种新的生理病害。1979—1981年小区试验施磷肥区防治缺磷枯萎病效果显著,单施氮肥加重病情。1982—1987年在双辽、德惠、农安和怀德等县,每亩施磷酸二铵10—20公斤,或过磷酸钙57—75公斤作种肥或底肥大面积防治13万亩,防效为70—95%,增产30—300%,增糖0.8—4度。

关键词: 甜菜 缺磷枯萎病 生理病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北方早熟高粱区高产杂交种选育问题探讨

辽宁农业科学 1991

摘要:50年代初,美国首次育成了高粱雄性不育系,为高粱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途径。1956年高粱雄性不育系(3197A)引入我国,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利用3197A 组配并推广了许多高产杂交种。地处我国北方早熟高粱区,由于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镁和微量元素国际学术讨论会

世界农业 1991

摘要:由四川省农科院、加拿大钾磷肥研究所、美国硫研究所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11个单位联合发起和组织的“硫、镁和微量元素在作物营养平衡中的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4月4—9日在四川省农科院召开。这是我国首次举办此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来自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德国、孟加拉、巴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稀土元素对人参皂甙含量的影响

中国药学杂志 1991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能提高人参的皂甙含量。采用 300 pp m 的稀土溶液喷洒人参叶面可使 6 年生人参的皂甙含量提高64.1%,500 pp m 的稀土溶液可使 3 年生人参皂甙含量提高24.5%。实验还证明,稀土元素能提高人参中二醇组皂甙的含量。

关键词: 人参皂甙 稀土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火球悬浮培养细胞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植物学报(英文版) 1991 北大核心

摘要:野火球(Trifolium Jupinaster,L.)下胚轴悬浮培养细胞在SL2基本培养基附加BA0.1mg/L、毒莠定(picloram)0.06mg/L中继代3-4个月后,用继代后3天的悬浮细胞分离原生质体.在改良的8p培养基上培养3天后开始第一次分裂;培养一个月产生小愈伤组织.待愈伤组织长至2mm时,转至第一分化培养基A上分化出黄绿色、颗粒状的愈伤组织,转入液体悬浮培养继代.再转入第二分化培养基B上,半月后诱导出芽,芽的分化率为13.6-21.0%.苗长至3cm高时,转入生根培养基,再生小植株.

关键词: 野火球 悬浮培养 原生质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遗传特性分析

作物研究 1991

摘要:通过9份无性系变异体后代的性状相关和广义遗传力分析以及68份体细胞无性系R_1、R_2、R_3的株高、抽穗期变异分析表明:R_2、R_3代的性状变异水平明显低于R_1;R_2和R_3代保持R_1变异水平的无性系比例很低。通过体细胞培养容易获得微效变异,而获得大变异的频率很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R_3的多数性状遗传力较高。综合分析表明:对优良无性系变异体的选择R_2代便可开始,R_3代便已趋稳定。相对于其它手段创造的变异,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有一定的优越性,也存在局限性。

关键词: 体细胞无性系 变异 遗传力 育种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