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春小麦新品种京红10号简介
《新疆农业科学 》 1992
摘要:京红10号系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于1980年以自育的京772为母本,与墨西哥小麦Alondra“s”-Pima77杂交,经连续选育而成,1991年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92年已在内蒙、山西、河北、甘肃、新疆等地种植13 333hm~2。 京红10号1987—1990年在内蒙试验和试种,产量一般为4 500—5 250kg/hm~2,最高达6 750kg/hm~2,比对照增产20%—24%;在甘肃兰州、黄羊镇等地试种,产量为5 250—6 000kg/hm~2,最高达6 750kg/hm~2,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8.0%—36.5%。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果树栽培业
《新疆农业科学 》 1992
摘要:新疆农科院科技代表团一行6人于1991年9月13日至23日赴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塔什干、锡尔达里亚、撒马尔罕、布哈拉四个州,考察了该共和国农科院下属的棉花、耕作、植保、果树、蔬菜研究所及试验站,还访问了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现将了解到的该共和国果树栽培业的情况介绍于下.一、果树栽培概况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地处中亚腹地北纬37°10′至45°37′的中暖温带,年平均气温北部为8.2℃,南部为17.5℃,果树产区≥10℃积温北部为4000—4500℃,南部为5000—6000℃,年降雨量平原地区为100mm,山前


单播和混播系统中禾本科牧草氮来源和苜蓿固氮的研究
《核农学报 》 1992 CSCD
摘要:用~(15)N同位素稀释法,在盆栽和草场小区条件下研究了新疆主要禾本科牧草和新疆大叶苜蓿在单播和混播系统中的氮行为。牛尾草、老芒麦、冰草和无芒雀麦植株在混播系统中,来自肥料和土壤氮的比例较单播时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在混播系统中发生了苜蓿固氮产物向禾本科牧草转移。新疆大叶苜蓿在混播中的固氮率比单播时显著提高。固氮产物转移可能是通过苜蓿植株根瘤和残根的脱落和腐解。
关键词: ~(16)N同位素稀释 周氮转移 混播 新疆大叶苜蓿


特早熟玉米品种和单1号
《新疆农业科学 》 1992
摘要:和单1号(原名墨单9552、墨玉9号)是我站1981年利用从当地农家品种中选育出来的自交系95作母本,与自交系52杂交选配而成,1989年11月和田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予以审定并命名。 1982年,和单1号参加本站早熟玉米品种观察试验,平均单产6 261kg/hm~2,比对照墨单8621增产24.6%;1983年参加本站早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平均单产6 805.5kg/hm~2,比墨单8621增产18.9%;


新疆野生油菜体细胞染色体数观察及统计
《新疆农业科学 》 1992
摘要:对采自伊犁和塔城两地的241份野生油菜材料进行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和统计分析表明,这些野生油菜是一个不同于黑芥的稳定物种,其体细胞染色体2n=18,未发现2n=16的材料。


黑木耳菌种培养基筛选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 》 1992
摘要:黑木耳是众所周知的佳肴和保健食品,国内外对其需求量日趋增多,椴木栽培法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适应袋料栽培黑木耳技术的推广,加快菌种生产速度,提高菌种质量和降低成本,我们于1988年在乌鲁木齐县二宫乡进行了本试验.一、试验方法供试黑木耳菌株(Auricularia auri-cula)引自四川省农科院食用菌中心,试验分三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