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紫花苜蓿与老芒麦混播优势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15)N示踪技术通过盆栽和草场小区试验,研究新疆大叶苜蓿、北疆苜蓿与老芒麦混播,不同种间比例组合的作物生长和氮行为。首蓿固定的氮比土壤氮更易为与之混作的老芒麦吸收利用。老芒麦能从与之混作的紫花苜蓿固定的氮中获得植株生长所需34.9%的氮,使老芒麦对肥料氮的需求降低了20.7%,对土壤氮的需求降低了35.2%。从而减轻了禾本科牧草对混播系统中肥料和土壤氮的竞争,並使首蓿的固氮率提高19.5%。苜蓿与老芒麦混播的适宜的种间比例组合是1∶1。适宜组合的混合干草产量、氮产量、苜蓿固氮和固氮产物转移都最高。适宜组合混合干草中老芒麦与苜蓿的组成重量比为1∶0.9,搭配合理,营养完全。


大白菜防病丰产栽培技术
《新疆农业科学 》 1992
摘要:1986年,北疆地区大白菜严重遭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的危害,产量大幅度下降,有的甚至绝收,广大菜农经济损失很大,城市冬菜供应也遇到了困难。为此,我们于1987—1989年在昌吉市大白菜主要产地六工、佃坝、滨湖、大西渠等乡进行大白菜大面积防病丰产试验和示范,三年来示范推广总面积达1136.9hm~2,平均单产15×10~4kg/hm~2,1hm~2产值9 845元,获纯利润7 030元。现根据试验、示范结果将大白菜防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新疆的适应性
《新疆农业科学 》 1992
摘要: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起源于日本北海道。1981年,黑龙江省从日本引进此项技术,先后在方正县、海伦县试种成功,进而在全省大面积推广。新疆于1989年冬从黑龙江省引进此项技术,1990年在阜康、米泉等12个县(市)试验种植133.3hm~2,平均单产8 250kg/hm~2左右,比常规水育苗者增产20%;1991年在乌鲁木齐、昌吉、米泉、阜康、温宿等25个县(市)推广10 800hm~2,平均单产8 700kg/hm~2左右,比常规水育苗者增产15%以上。


谷氨酸废液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动物安全性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 》 1992
摘要:以谷氨酸废液生产的单细胞蛋白中试产品进行动物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全部供试小白鼠存活良好,未见任何中毒现象,解剖观察其心、肝、脾、肺、肾,未见任何病变.


美国的食品工业及食品科学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1992
摘要:1990—1991年,我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纽约州农业试验站食品科学系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在此期间,我通过学习和社会交往,对美国的食品工业及食品研究情况有了一些了解,现简介于下。 一、美国食品工业发展趋势 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食品工业发展很快,生物技术、膜技术、挤压技术、微波辐射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


草莓优良品种戈雷拉的试种
《新疆农业科学 》 1992
摘要:戈雷拉(Gorella)是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所1979年从比利时引入我国,1983年我所从北京市农科院林果所引入。在乌鲁木齐试验和试种8年表明,它果实大,产量高,品质好,耐贮运,是新疆目前最有前途的鲜食和加工兼用草莓优良品种之一,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90年已予认定。 戈雷拉株型紧凑直立,株高19.1cm,冠径32.6cm,在乌鲁木齐地区3月底萌芽,叶片深绿色,椭圆形,较厚,质硬,有光泽,纵径9.3cm,横径7.4cm,叶柄浅绿色,


轻工业废液生产单细胞蛋白优良酵母菌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1992
摘要:从经分离纯化的了株酵母菌中选育的CX8801,CX8802,CX8803三菌株,适合予以谷氨酸废液、啤酒废液、亚铵纸浆废液为碳氮源生产单细胞蛋白,其无性繁殖方式均为多边芽殖,形成三种不同类型的假菌丝,可利用多种碳源,同化硝态氮,分解尿素,耐NaCl浓度达12%,对维生素无特殊需要。根据Kreger-van Rij的酵母菌分类标准,此三菌株为假丝酵母属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的不同变种,其发酵性能优于国内外轻工业废液生产单细胞蛋白的菌株C.troPicalis As 2637,CK-2和CK-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