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北山楂中脂肪酸成分的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1990

摘要:目前,山楂作为一种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药用植物资源加以利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山楂中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山楂黄酮类化合物和三萜酸。为了进一步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大豆(G.soja)种子贮藏蛋白组份 11S/7S 的研究

作物学报 1990 CSCD

摘要: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中国不同地区(24—51°N,97—135°E,0—2650M)野生大豆213份种子贮藏蛋白组份11S 与7S 的比值,比值范围为0.36—4.40,平均值为1.06。首次发现了11S/7S 值与材料原产地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5689~(**))。并结合野生大豆生态区提出蛋白组份形成与生态诸因素之间的可能联系。从凝胶电泳扫描图的分析,提出低纬度材料11S 蛋白酸性亚基比值较高,而7S 蛋白的变异以36—40°N 材料最为丰富。得到一份11S/7S=4.40的宝贵材料,为品质育种提供了优良基因型。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贮藏蛋白组分 凝胶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血缘组成分析

大豆科学 1990

摘要:用系谱分析法研究了东北地区168个杂交育成大豆品种与其祖先品种间的亲缘系数,估计了各祖先品种对辽,吉、黑三省大豆基因库的相对遗传贡献。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窄。满仓金,紫花4号,丰地黄,元宝金,荆山朴,铁荚四粒黄,克山四粒黄,金元1号,十胜长叶和黄宝珠10个祖先品种对东北大豆杂交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的总贡献为57.7%。因满仓金,元宝金是金元×黄宝珠的后代,而荆山朴是由满仓金系选而来,因此,金元和黄宝珠约贡献了东北大豆育成品种约28.7%的遗传物质。三省比较,黑龙江省杂交育成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最窄,辽宁次之。为了保证持续稳定的育种进展,有必要加强对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利用的研究。扩大种质资源的利用范围,使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多样化。

关键词: 血缘组成 亲缘系数 遗传贡献 基因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资源研究的回顾与今后设想

作物品种资源 1990

摘要:本文回顾了几十年来吉林省小麦品种资源研究工作的概况,系统地叙述了品种资源研究在四个育种阶段中所起的作用和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今后加强品种资源工作的几点设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玉米品种对肥力反应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1990

摘要:不同玉米品种对肥力反应的敏感性有差别,主要表现在低肥力条件下产量降低,绿叶面积和单株叶面积下降,生育延迟等方面变化幅度上,株高、穗位高、叶片数等受肥力影响均都较小。在低肥条件下绝对产量高的类型,耐瘠薄。单交种对肥力反应的敏感性,与其双亲自交系的表现关系密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纬度大豆品种光照生态特性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1990

摘要:采用人工控制光照法,对南自21°13′N 的广东省高州县,北到50°15′N 的黑龙江省爱辉县的24个品种进行了光照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品种在出苗至开花日数和生育期与大豆品种的地理纬度、品种类型有关。经长光照处理的大豆品种,其生育日数随纬度的降低而增加,并且与品种出苗至开花日数呈正相关(r=0.9720)。植株高度、主茎节数和分支数与光照时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8(达到5%显著水准)和0.9436。在所有光照处理下,凡能正常成熟的大豆品种,其产量最高的处理是自然日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早世代选择效果及其对产量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1990 CSCD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选育优质农作物品种已成为我国农作物育种的重要任务。提高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则是优质大豆新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探讨提高蛋白质含量的选择方法及其对产量和脂肪含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利用3个杂交组合早世代以蛋白质含量高、中、低3组进行选择,分析蛋白质含量选择的有效性及其可能对产量和脂肪含量产生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SMV)三株系在大豆杂交亲本选配及后代选择应用的研究

大豆科学 1990

摘要:本文对不同抗性亲本所配制的组合后代,采用早期世代混合株系接种鉴定、稳定世代分株系接种鉴定的方法进行选育,得到了优良抗病品系。研究表明:抗病育种关键,是亲本的抗性、丰产性水平。并明确了(SMV)三株系群的致病程度,及对大豆若干产量性状和籽粒斑驳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病情指数 性状损失率 褐斑粒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锌、锰和铜对番茄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1990

摘要:本世纪20年代先后由S.Sommer 和Bortets 等人确定锌、铜为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后来又明确了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性。我国自70年代以来,在玉米、水稻和小麦等农作物及部分果树上进行了施用锌、锰和铜的试验,其增产效果显著;1987~1988年沈阳农业大学刘永菁等人在蕃茄上进行了施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锌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可以改善果实的品质,尤其是可以明显地增加果实中锌含量,可做为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我省“八五”期间水稻生产发展的意见

吉林农业科学 1990

摘要:水稻是我省主要的高产细粮作物,经济价值较高,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随着水田面积的迅速扩大,总产不断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省委和省政府把发展水田作为一项调整作物布局,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广大农民热情更高,把发展水田作为脱贫致富重要门路。因此,发展水稻生产是我省发展粮食生产的重点,致使水稻一跃已成我省粮豆作物中第二大作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