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科研单位图书馆现有用户的培训

黑龙江图书馆 1990

摘要:目前,各图书馆普遍存在馆藏文献利用率低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一是因为图书馆工作本身,二是因为现有用户的现状。因此,要大力开发馆藏文献资源,使其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只靠图书馆工作人员去开发是远远不够的,最好的办法是让用户自己去开发和利用。我国科技人员获得文献信息主要靠“非正规”的习用方法,其次才是“正规”的检索方法。据调查,“定期浏览”的人数比例达88%,是我国科技人员获得文献的最主要方法。其次是通过“文献检索”和“文献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而通过“目录”和“题录”来获得文献的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肥料效应函数在配方施肥中的应用

土壤 1990

摘要:作者将肥料效应函数应用于各种配方施肥方法中,在吉林省黑土、白浆土和淡黑钙土上取得了10~15%的增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改良单交种比较研究的初步结果

吉林农业科学 1990

摘要:1986—1988年7在多试验环境下,对玉米自交系的姊妹交,及其改良单交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姊妹交显著提高单交制种产量,一般增产20%左右,可以缩小制种面积,提高制种效率。增产的主要原因为,姊妹交的隐产性好,百粒重和穗行粒数都有增加。对姊妹亲本系经严洛比较筛选后配制的改良单交种一般和普通单交种一样保持高度的生长整齐性和强大的杂种优势。至于姊妹亲本系间的最佳遗传差异及其标椎和性状间的互补关系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不同节位种子蛋白质脂肪及其组份的分布

中国油料 1990

摘要:本文分析了吉林21大豆不同节位种子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脂肪及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植株中下部种子蛋白质含量较低,向上、向下均增高。脂肪含量相反,以中下部种子为高,而上部种子偏低。随着结荚部位的升高,种子油酸含量逐渐增加,亚油酸含量逐渐降低;天门冬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苏氨酸含量逐渐降低。

关键词: 大豆 节位 蛋白质 脂肪 组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诱虫灯防治亚洲玉米螟研究简报

植物保护 1990

摘要:1987—1989年,作者等研究在村屯设置诱虫灯消灭第一代虫源,基本上达到了防治目的。1988年吉林省德惠县和平乡12个行政村的村屯内连片设置诱虫灯301盏,控制玉米面积8.85万亩,1989年又在德惠和农安县7个乡的村屯内连片设灯1690盏,控制玉米面积达49.25万亩,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诱虫灯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中型猪及其亲本的育肥对比试验总结报告

吉林农业科学 1990

摘要:随着人们对瘦肉需求量的增加,培育瘦肉型合成系、饲养杂优猪已逐渐成为养猪业的趋势。通过杂交,选择培育适应我省条件的繁殖性能好且体重略低于国外猪种,而饲料转化率、生长发育、瘦肉率又高于国内猪种的合成系则是吉林中型猪选育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为了进一步摸清新的合成系猪及其亲本的育肥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脂肪性状,为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基酸是畜禽等动物必需的营养物质

粮食与饲料工业 1990

摘要:氨基酸是一切畜禽等动物肌体蛋白质的组成分,它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是畜禽等动物维持正常生命、生长和繁殖生产必需的营养物质。又可用作人的食品和畜禽等动物,饲料的营养添加物质或称营养添加剂。氨基酸是本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的营养科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大豆褐斑率的若干因素

中国油料 1990

摘要:用28个大豆品种分期播种,在不同发育期接种大豆花叶病毒,探讨影向褐斑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各品种的褐斑率与接种SMVⅠ—1、SMVⅡ—3毒株间相关显著;接种SMVⅠ—1毒株的褐斑率为66.21%,SMVⅠ—2为56.54%,SMVⅡ—3为74.45%,SMVⅡ—4为65.77%;顶枯型的褐斑率为38.1%,轻花叶型为44.1%,重花叶型为57.5%,皱花叶型为65.7%,皱缩型为81.6%。早播的褐斑率比晚播的低。真叶期接种的褐斑率较复叶期和开花期接种的低。

关键词: 大豆 病毒毒株 褐斑率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大斑、小斑、圆斑病菌的有性世代

吉林农业科学 1990

摘要:玉米大斑病菌,小斑病菌和圆斑病菌的有性世代分别由Luttrell(1957),Dre chsler(1925)和Nelson(1959)首次培养产生,最终定名为Setosphaeria turcica(luttrell)leonard et Suggs,cochlio-bolus heterosIrophus(Drechs)Drechsler 和Cochliobolus Carbonum Nelson。现已有较好的培养方法,在以Sachs' 琼脂做为支持基质的大麦秆和玉米叶上产生丰富的子囊壳。描述了有性阶段的形态。这三种病菌都是异宗配合的,具有两种亲和性群体,相反亲和性群体之间杂交产生子囊果。亲和性反应是由一个主要基因位点所控制,同时存在着若干个累加基因影响着亲和度的变化。在整个有性生殖过程中有若干个与亲和性主要基因位点独立遗传的遗传因素控制着子囊壳、子囊和子囊孢子的产生。病菌之间的种间杂交是成功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西部地区的朝鲜碱茅和小花碱茅及其利用

中国草地 1990

摘要:朝鲜碱茅和小花碱茅属禾本科碱茅属植物,混生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地势低平易涝的盐渍土和退化的羊草草甸上。具有耐旱、耐盐碱、喜湿和抗寒的特性。营养期粗蛋白质为18.06%,粗脂肪为4.61%,是各种家畜的优良牧草。用其改良吉林省西部地区苏打盐土草原碱斑和表土(0~5cm)含盐量1.0~3.0%的土壤,可亩产干草150~250公斤,生长8年不变,种过3年的土地,含盐量由原来的1.8%下降到0.22~0.24%。区域试验初步表明,碱茅草对甘肃、新疆、内蒙古等不同类型盐碱地都有良好的改良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