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根系克雷伯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作者1987—1989年从喀什、塔城等地农田小麦根系分离得到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株TB-3、CXK192、CXK193。经鉴定,它们均属克雷伯氏菌属肺炎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Trevisan)。


新疆二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
《新疆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已知大豆根瘤菌都是慢生型菌株。1982年,美国H.H.Keyser等人首次报道从我国采集的试样(土壤和根瘤)中分离出快生型大豆根瘤菌。1985年我们也从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种植的晋豆83大豆的根瘤中分离到两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编号为QXA001和QXA019。以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微生物专业快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205和慢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6为对照研究表明,QXA001和QXA019的许多特性基本与USDA205相似。


低芥酸芥菜型油菜新油4号和新油5号
《中国油料 》 1990
摘要:新油4号和新油5号是我国第一代芥菜型低芥酸春油菜品种。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81年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引入澳大利亚泽蒙2号(群体芥酸含


新疆葡萄品种资源
《新疆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新疆葡萄栽培历史已有两千多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新疆各族人民通过引种和杂交育种,培育了许多特性不同、用途各异的葡萄品种。据历年多次调查,解放前全疆长期栽培的葡萄品种有50多种,其中以无核白、和用红葡萄、马奶子葡萄和喀什喀尔4个品种为主,它们在全疆分布最广。无核白主要分布在吐鲁番、鄯善、哈密、和田、于田和墨玉等县市,1987年全区共有无核白葡萄6.337×10~4亩;马奶子分布在吐鲁番,鄯善和哈密;喀什喀尔在全疆许多地方都有栽培;和田红葡萄主要分布在和田、于田等地。葡萄品种最多的地方首推伊宁市,1960年调查共有30个品种,占全疆葡萄品种一半以上。


紫花苜蓿和老芒麦混播组合与产草量研究初报
《新疆畜牧业 》 1990
摘要:从盆栽和田间试验比较了两种紫花苜蓿和老芒麦不同种间比例组合的草产量。试验设70: 30、60:40、50: 50、40:60、30:70和单播等不同种间比例。试验表明,紫花苜蓿和老芒麦简单混播的最佳混播组合的种间比例为40:60(按播种量计算)或50:50(株数比)。最佳组合当年混合牧草产量比新疆和田苜蓿单播增产22.9%(盆栽)和61.1%(田间),比新疆布尔津苜蓿单播增产25.6%(田间)。新疆和田苜蓿与老芒麦简单混播的最佳组合比老芒麦单播增产150.3%(盆栽)和183.7%(田间)。新疆布尔津苜蓿与老芒麦简单混播的最佳组合比老芒麦单播增产110.0%(田间)。


国外近百年来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 》 1990
摘要:一、国外长期肥料试验的兴起和发展 19世纪中叶,欧洲农业处于大变革前夕,轮荒农业逐步为休耕轮作和四区轮作代替,对植物营养的研究兴盛起来,植物营养和土壤施肥的学说和著作相继出现,英国学者遂于1843年在英国洛桑(Rothomsted)试验站Broadbalk试验地开始了世界上第一个肥料长期定位研究。随后,美国、芬兰、挪威、丹麦、东德、西德、法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荷兰、奥地利、比利时、苏联、日本等国相继设置了50年以上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这些试验研究,不仅为欧洲农业中应用


饲料添加剂中蛋氨酸测定方法的研究
《氨基酸杂志 》 1990
摘要:蛋氨酸是一种含硫的必需氨基酸,故又名甲硫氯酸。在优质家禽饲料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天然饲料配制的家禽食粮中,通常最缺乏的必需氨基酸是蛋氨酸、胱氨酸,其次为赖氨酸和色氨酸。家禽对蛋氨酸的需要只能由蛋氨酸来满足,而对胱氨酸的需要则可用胱氨酸或蛋氨酸来满足,因为在代谢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