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用比延伸性测定小麦面筋筋力强度的研究

作物杂志 1990

摘要:目前,测定面筋品质的方法很多,但这些方法大都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其构造和操作复杂,价格昂贵,基层单位采用困难。又由于要求样品量较大,不适于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定。因此,研究简便、准确、微量的测定面筋品质的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沉淀值法因其操作简便、准确、微量而引起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良苏打盐渍土的优质牧草——穇子研究初报

新疆农业科学 1990

摘要:新疆各扇缘地、河滩地、大河三角洲和沿岸低阶地,普遍分布呈片状或斑块状苏打盐渍土,其土壤中可溶性盐以苏打为主,土壤溶液pH8.4—9.5,高者达10以上,地表寸草不生或仅生长一些耐盐碱植物。这类土壤结构性差,耕性不良,难以利用。为了探索改良利用这类土壤的途径,1987—1988年,我们从东北引进移子(Echinochloa frumentocea link)在乌鲁木齐安宁渠和博湖县的苏打盐渍土上试种,获得成功并收获了种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小麦品质性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新疆农业科学 1990

摘要:对分别种植在新疆9个和11个地点的冬、春小麦各11个品种测定表明,种植在石河子,库尔勒的冬小麦,其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较高,分别为15.84%,15.94%和43.60%,43.90%;种植在阿勒泰、奇台和乌鲁木齐的春小麦,其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亦较高,分别为15.74%,15.16%,14.65%和41.00%,39.80%,42.00%;种植在吐鲁番、奇台、塔城和库尔勒的冬春小麦的面筋品质均较好,其比延伸性分别为0.856,1.115,1.307和1.625cm/s。籽粒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品质好且稳定性好的冬小麦品种有高加索、米隆诺夫808,春小麦品种有赛洛斯和新春2号。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生态环境 稳定性参数 品种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芥酸油菜新油4号、新油5号的选育及栽培

新疆农业科学 1990

摘要:我所1981年采用纸层析半粒法,从引自澳大利亚的低芥酸油菜品系泽蒙2号(其芥酸含量为8.9%)选出无芥酸单粒种,作为杂交亲本。新油4号是同年以自育高产品系556为母本,与上述无芥酸单粒种杂交选育而成;新油5号则是同年以上述无芥酸单粒种为母本,与自育高产品系707杂交选育而成。两品种在选育过程中均经连续5代品质分析、田间选择和异地加代。1989年5月,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分别予以审定并命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谈新疆科技兴农

新疆农业科学 1990

摘要:新疆农学会于1989年12月6-8日召开科技兴农学术讨论会,收到论文30余篇,大多数论文在会上作了宣读,这时选登其中3篇,供读者讨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汁多味甜的新疆石榴

新疆农业科学 1990

摘要:石榴又名若榴、丹若、沃丹、天浆、金罂,维吾尔语称阿娜尔,原产于苏联、伊朗、阿富汗等中亚地区。现苏联阿塞拜疆及格鲁吉亚尚有大面积石榴野生丛林。《博物志》(公元232—300年)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种以归(涂林一词系梵语石榴Darin之音译)。可见,新疆在2000多年以前就有石榴栽培,并由新疆传入内地。现在,我国各省均有石榴栽培。 新疆石榴主要产于南疆的喀什、和田等地,其中以叶城县伯西热克乡、疏附县伯什克拉木乡种植历史长、面积大、产量高。和田县罕艾日克乡农民伽玛阿訇的地里,至今还保留着一株200多年生的石榴,占地约一分,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联机采棉及其加工技术发展现状

中国棉花加工 1990

关键词: 苏联 棉花加工技术 机械化采棉技术 发展现状 技术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议把新疆建设成我国红花科研和生产基地

新疆农业科学 1990

摘要:红花为菊科红花属(Carthamustinctorius L.)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黄蓝、红蓝、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及红花草,是我国人民熟悉的中药材,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种植。据统计,全国种植红花面积40×10~4亩,其中新疆种植37×10~4亩,占全国种植面积80%以上,年产红花籽1 800×10~4—2 000×10~4kg,干花90×10~4—125×10~4kg,除国内销售外,大多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红花全身是宝,用途极广。红花油是我国目前最好的食用油,又名保健油。红花油中的亚油酸含量高达75%—85%,是已知植物油类中含量最高者。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但又不能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它能软化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有益微生物—保健增产菌的研究与利用

新疆农垦科技 1989

摘要: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生物体并非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和体内、体表的其它微生物共同组成的群体,即自然生态系的复合体。六十年代初期便发现甘薯和果树体内带菌(陈延熙),1963年勒凯发表了《无菌生命和动物的熟知菌培养》,1973年哈策发表了《植物的熟知菌培养》,都是对生物体内带菌现象的初步认识。最近,医学界米契尔专著“消化道中的微生物代谢”,对消化道中微生物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灰漠土对~14C-辛硫磷的吸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1989

摘要:适量(14)~C-辛硫磷农药的新疆灰漠土水溶液经振荡8小时后离心。上清液用Beckman7800液体闪烁计数仪测cpm和Beckman H数(H~#)。用H~#校标法计算测量效率(%Eff)和dpm。实验表明,新疆灰漠土对(14)~C-辛硫磷的吸附率与1(4)~C-辛硫磷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无关,但吸附量与(14)~C-辛硫磷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含水量与吸附率和吸附量之间具有负相关,而土壤pH对吸附率和吸附量无显著影响,降低振荡溶液的温度能降低土壤对(14)~C-辛硫磷的吸附率和吸附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