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粳亚种生态群间孕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曾亚文

作者: 曾亚文;申时全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粳亚种;生态群;穗期耐冷性;遗传机制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0-2642

年卷期: 2004 年 26 卷 01 期

页码: 22-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用热带粳、光壳稻和普通粳群中7个不同耐冷级别品种及其1/2P(P-1)配制的21个组合进行云南粳亚种生态群间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高原冷凉稻区鉴定出孕穗期耐冷性同属极弱级热带粳、光壳稻与普通粳型所携的耐冷基因不同与冷驯化有关,粳亚种的孕穗期耐冷性划分为热带粳、光壳稻和普通粳3大类型。(2)耐冷性弱的不同生态群品种为背景,推断昆明小白谷、丽粳2号和半节芒穗期耐冷基因的显隐关系、耐冷性的受控基因对数及其基因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别。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强耐冷性籼粳亚种间杂种后代孕穗期的耐冷性研究. 曾亚文,申时全,林兴华,徐福荣. 2000

[2]水稻光敏核不育系N422s的广亲和性及分类地位初探. 李任华,王象坤,杨振玉,罗志华. 1996

[3]大米草的防除研究. 刘建. 2005

[4]珍稀濒危植物——云南药用野生稻自然生态群的新发现及其特性. 程在全,黄兴奇,钱君,张义正,吴成军,王丹青,唐志敏,王玲仙,周英. 2004

[5]云南稻种核心种质不同生态群间分蘖初期耐热性鉴定. 申时全,曾亚文,杨忠义,陈于敏,李自超,王象坤,张洪亮,李华俊. 2001

[6]不同生态类群水稻MAGIC群体构建. 桂毅杰,陈建民,杨绍华,陈在杰,王锋. 2021

[7]不同生态群杏种质资源的光合特性研究. 姜凤超,孙浩元,杨丽,张俊环,王玉柱. 2018

[8]三个生态群杏品种叶面积分布规律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赵世荣,廖康,安晓芹,刘娟,彭晓莉,徐乐. 2014

[9]不同生态群粳型水稻品质性状分析. 王坚,王金福,刘炜,马洪文,史延丽. 2007

[10]高梁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抗性遗传研究及抗病基因分子标记. 邹剑秋,李獺莹,朱凯,王艳秋. 2010

[11]高抗性淀粉水稻研究现状与展望. 周新桥,陈达刚,郭洁,刘传光,陈友订. 2020

[12]八倍体小黑麦耐盐细胞产生的遗传机制. 王小军,鲍文奎. 1998

[13]禾本科作物芒遗传研究进展. 亓斐,邢丕一,鲍印广,王洪刚,李兴锋. 2020

[14]鼠类对抗凝血类灭鼠剂抗药性的遗传机制. 李宁,王大伟,刘晓辉. 2016

[15]牛、绵羊角的遗传定位及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何晓红,蒋琳,浦亚斌,赵倩君,马月辉. 2021

[16]高粱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抗性遗传研究及抗病基因分子标记. 邹剑秋,李玥莹,朱凯,王艳秋. 2010

[17]黄瓜白粉病抗性遗传机制的研究. 张素勤,顾兴芳,张圣平,邹志荣. 2005

[18]柑橘的钾营养研究进展. 苑平,吴娟娟. 2017

[19]水稻广亲和性的遗传机制及其利用. 朱义旺,刘华清,周淑芬,林雅容,孙庆山,王锋. 2015

[20]鼠类对抗凝血类灭鼠剂抗药性的遗传机制. 李宁,王大伟,刘晓辉.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