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氮互作下强筋小麦师栾02-1产量和品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董志强

作者: 董志强;吕丽华;姚艳荣;张经廷;张丽华;姚海坡;申海平;贾秀领

作者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北省作物栽培生理与绿色生产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氮互作;强筋小麦;师栾02-1;产量;加工品质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23 年 007 期

页码: 1942-19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明确不同水氮互作对强筋优质小麦师栾02-1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为强筋小麦生产中如何通过合理灌溉和优化氮肥施用量来实现协同提高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的目标提供理论依据。2017—2020年,大田条件下设置浇水次数和施氮量二因子裂区试验,主区为浇水次数,设春浇一水(W1,拔节水)和春浇两水(W2,拔节水+开花水);副区为氮肥施用量,设N0、N1、N2、N3、N4和N5(0、60、120、180、240和300 kg hm–2)6个水平。结果表明,施氮量0~300 kg hm–2时,不同降水年型春浇一水、春浇两水小麦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先增加后减少,产量最高值对应的施氮量均为240 kg hm–2。施氮量120~300 kg hm–2时,春浇两水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春浇一水处理。水氮互作对小麦单位面积收获穗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千粒重,对穗粒数的影响最小。施氮量0~300 kg hm–2时,2017—2018年度(丰水年型),春浇两水小麦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面团稳定时间、拉伸能量、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均高于春浇一水,而2018—2019、2019—2020年度(干旱年型)则相反:春浇一水高于春浇两水。不同降水年型春浇一水、春浇两水小麦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或逐渐增加,二者最大值对应的施氮量为240 kg hm–2或300 kg hm–2;稳定时间、拉伸能量和最大拉伸阻力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先增加后减少,施氮量240 kg hm–2时达到最大值。不同降水年型强筋优质小麦师栾02-1生育期春浇两水、施氮量240 kg hm–2时,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表现最佳。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不同水氮处理对济麦20蛋白组分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马少康,赵广才,常旭虹,杨玉双,杨桂霞,徐凤娇,丰明. 2010

[2]不同试点氮肥水平对强筋小麦加工品质性状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赵广才,万富世,常旭虹,刘利华,杨玉双,池忠志,杨丽珍. 2006

[3]不同灌水处理对强筋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赵广才,常旭虹,杨玉双,丰明. 2010

[4]分蘖期水氮互作对香稻香气、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唐湘如,潘圣刚,杨晓娟,陈抒婷,陈春桦,戴显红,梅俊豪,陈益培. 2014

[5]水氮互作对滴灌春小麦渗透调节物及产量的影响. 周萍,陈志国,庄丽,徐红军,穆培源,李彦君. 2013

[6]长期水氮互作下不同年代冬小麦的产量和光合特性. 董志强,吕丽华,张丽华,姚艳荣,张经廷,申海平,郑孟静,姚海坡,贾秀领. 2020

[7]灌溉模式与施氮量交互作用对水稻产量以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褚光,陈婷婷,陈松,徐春梅,王丹英,章秀福. 2017

[8]水氮互作对春小麦不同生育期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董博,于显枫,郭天文,张绪成. 2011

[9]水氮互作对春小麦植株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董博,于显枫,张绪成,郭天文,张东伟. 2011

[10]水氮互作对花生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丁红,张智猛,戴良香,杨吉顺,慈敦伟,秦斐斐,宋文武,万书波. 2015

[11]水氮互作对温室黄瓜光合特征与产量的影响. 李银坤,武雪萍,吴会军,武其甫,张彦才,王丽英,李若楠,蔡典雄,王小彬. 2010

[12]豫东砂壤土强筋小麦应用叶面肥增产保优效应研究. 汪洋,张慎举,侯乐新,王绍中. 2010

[13]氮肥运筹对不同茬口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筠,戴廷波,曹卫星,王龙,任立凯,王军,刘耀鸿. 2008

[14]金太龙叶面肥对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分析. 郭瑞,齐学礼,王会伟,张煜,董海滨,张建周. 2018

[15]春季灌水次数对强筋小麦淀粉组分与理化特性的影响. 郭双双,姚艳荣,张敏,李清瑶,付陈陈,徐东娜,史金平,蔡瑞国. 2021

[16]黄淮冬麦区强筋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品质分析. 王美芳,雷振生,张建伟,吴政卿,雷田雨,徐福新,杨攀,刘加平,李巍. 2017

[17]不同水、氮处理对济麦20产量和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马少康,赵广才,常旭虹,杨玉双,杨桂霞,徐凤娇,丰明. 2010

[18]氮肥运筹方法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 2008

[19]强筋小麦群体结构、光能利用及籽粒产量对种植密度与追氮模式的响应. 郭丹丹,刘哲文,常旭虹,王艳杰,杨玉双,王玉娇,王德梅,赵广才. 2024

[20]追氮量对不同试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马瑞琦,陶志强,王德梅,王艳杰,杨玉双,徐哲莉,赵广才,常旭虹.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