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量水平寒地早粳稻品种的株型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士强

作者: 王士强;贺登美;赵海红;杨善伟;衣玉卓;付永明;郑树生;丁希武;何晴;郑凯文;杜庭庭;谷天月;唐欣然;汪洋;潘国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早粳稻;超高产;株型特征;寒地

期刊名称: 中国稻米

ISSN: 1006-8082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71-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探明寒地早粳稻超高产株型特征,选用700~800 kg/667 m~2、600~700 kg/667 m~2、500~600 kg/667 m~2和400~500 kg/667 m~24个产量水平的48个主栽品种和苗头品系,研究其穗型、叶片和茎秆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700~800 kg/667 m~2水平的早粳稻每穗干质量和着粒密度较高,剑叶、倒2叶和倒3叶叶基角及剑叶披垂度大,后4片叶的叶长序表现为倒2>倒3>倒4>剑叶,剑叶、倒2叶、倒3叶和倒4叶较宽,在合理范围内增加株高,但必须缩短倒4节间长度。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每穗干质量、剑叶和倒2叶叶宽、倒3叶叶长和叶宽、倒4叶叶长和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秆长、抽穗期和蜡熟期株高呈显著正相关。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生物炭对寒地早粳稻生长的影响. 刘丹,王嘉宇,冯章丽,孙玉友,魏才强,李洪亮,邓力喜,程杜娟,吴亚男,陈银华,隋常玲,黄家春. 2020

[2]寒地水稻两段式育苗超高产栽培技术. 宋福金. 2005

[3]黑龙江超高产水稻品种叶部特征的研究. 孙世臣,张凤鸣,洛育,李彩凤,白良明,姜辉,姜树坤,王彤彤,丁国华. 2014

[4]稻草还田对双季稻上部三叶特征的影响. 曾研华,吴建富,潘晓华,石庆华,朱德峰. 2012

[5]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2号株型特征研究. 林勇翔,汪强,赵莉,张祎,张银萍. 2019

[6]抗逆广适小麦品种共性特征分析. 吕丽华,韩江伟,张经廷,董志强,孟建,贾秀领. 2023

[7]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株型特征及产量表现研究. 林勇翔,汪强,赵莉,张祎,张银萍. 2019

[8]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及其上部三叶特征的影响. 曾研华,吴建富,潘晓华,石庆华,朱德峰. 2013

[9]河南省60a来小麦品种株型和光合特性的遗传改良研究. 常萍,张煜,张建周,胡琳. 2016

[10]龙粳38种质资源与利用. 李大林,李修平,马文东,杨庆,王翠,张宪国. 2015

[11]关于寒地早粳稻综合技术育种的初步探讨. 孙岩松. 2001

[12]孕穗期冷水胁迫对早粳稻氮磷钾养分的影响. 王士强,杨善伟,赵海红,贺登美,衣玉卓,付永明,郑树生,杜庭庭,谷天月,唐欣然,汪洋,韩亦. 2023

[13]浙东南地区早春低温对秧苗期寒地早粳稻的影响. 蒋海凌,欧阳由男,曾孝元,齐文,尹先龙,何贤彪,何豪豪,陈剑,王旭辉,马义虎. 2022

[14]寒地早粳稻"一早三抗"新株型育种理论与实践. 潘国君,刘传雪,张淑华,关世武,王瑞英,黄晓群,郭震华,郭俊祥. 2020

[15]东北早粳稻在浙东南地区产量、品质及生育特性表现. 王旭辉,何贤彪,欧阳由男,徐强强,虞鹏程,齐文,蒋海凌,朱德峰,秦叶波. 2023

[16]寒地井水种稻叶龄模式灌溉技术. 付久才. 2009

[17]寒地水稻高产抗倒伏调控技术的初步研究. 陈书强,赵海新,杨丽敏,杜晓东,薛菁芳,金光浩,周通,王翠,单莉莉,李敏,王秋玉. 2013

[18]寒地多年生麦草新种质的形态学分析与细胞学检测. 陈平,何莉,尚晨,李佶恺,张海玲,李集临,张延明. 2017

[19]2007年黑龙江农垦水稻高产攻关典型分析. 矫江,霍立君,姜孝义,那永光. 2008

[20]寒地稻区外引品种(系)稻瘟病抗性鉴定研究. 王桂玲,宋成艳,周雪松,刘乃生,陆文静,李科云.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