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双季超级稻分蘖盛期理想形态性状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友订

作者: 陈友订;万邦惠;张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华南双季超级稻;分蘖期;形态学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04 年 37 卷 07 期

页码: 968-9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华南稻区最新育成的超级杂交稻组合粤杂122、丰优428、泗优998、培杂67和超级常规稻品种广超3号、胜泰1号分蘖盛期早、晚不同季节的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利用方差、通径、判别函数分析等统计方法,确定了华南双季超级稻分蘖盛期的理想形态性状量化指标,即,植株高度:早季55~60cm、晚季60~76cm;每蔸茎蘖数:早季15条左右、晚季14~19条;顶下1叶长:早季40~44cm、晚季42~60cm;顶下1叶宽:早季1.2~1.4cm、晚季1.2~1.3cm;顶下2叶长:早季39~44cm、晚季37~43cm;顶下2叶宽:早季1.1~1.4cm、晚季1.1cm左右;顶叶开张角:早季22~58°、晚季4~12°。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华南双季超级稻“动态株型结构”育种的新概念。

分类号: S511.42

  • 相关文献

[1]华南双季超级稻始穗期低温胁迫及耐冷性评价. 周新桥,陈达刚,李丽君,陈友订,张旭. 2008

[2]亚铁对水稻分蘖期植株性状变化分析. 崔宏浩,陈正刚,朱青,张钦,李剑,卢松,张德平,古雁宾. 2014

[3]分蘖期控水处理对超级稻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孔雷蕾,李妹娟,唐湘如,杜尧东,王华. 2015

[4]分蘖期控制灌溉对土温及水稻干物质积累等的影响. 王抄抄,黄炎,黄穗华,符如壮,唐湘如. 2016

[5]水稻分蘖期强势和弱势F_1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戴正元,陈建民,肖宁,周长海. 2010

[6]水稻本田分蘖期受旱对其生育影响的研究. 徐富贤,熊洪,洪松,冉茂林,代清炳,涂少权. 2000

[7]水稻分蘖期氮素应答的转录组动态分析. 刘天奇,高红秀,谢威,张雪晴,陈娜娜,梅雪锋,邢佳妮,徐振华,张忠臣. 2021

[8]分蘖期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旱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胡继芳,刘传增,马波,谭可菲,赵富阳,柴丽丽,王俊河,徐莹莹. 2020

[9]分蘖期控水处理对旱稻80农艺性状的影响. 胡继芳. 2020

[10]不同生态区温度差异与水稻产量因子的关系. 杨从党,朱德峰,KwakKangsu,孙有泉,YangYunho,袁平荣,周能,周玉萍,贺庆瑞. 2003

[11]分蘖期淹水胁迫对水稻地上部物质分配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宣守丽,石春林,张建华,魏秀芳,曹宏鑫,薛昌颖. 2013

[12]分蘖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及多胺含量的影响. 赵运林,张擎,周朴华,李小湘. 2010

[13]根际饱和溶解氧对水稻分蘖期光合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胡继杰,胡志华,张均华,曹小闯,金千瑜,章志远,朱练峰. 2024

[14]根际溶氧量对分蘖期水稻生长特性及其氮素代谢的影响. 赵霞,徐春梅,王丹英,陈松,陶龙兴,章秀福. 2015

[15]分蘖期水分胁迫对寒地粳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胡继芳,刘传增,马波,谭可菲,王秋菊,赵富阳,王宇先. 2015

[16]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 甄博,郭相平,陆红飞,周新国,王振昌,李小朴. 2017

[17]分蘖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秋菊. 2009

[18]大麦马铃薯间作模式对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赵塔,杨丽娥,杨晓梦,普晓英,李霞,官秀娇,杨砚斌,杨加珍,和习琼,曾亚文. 2024

[19]分蘖期水氮耦合对水稻常规种垦粳5号产量的影响. 仲维君,张丽微,王龙,姜玉伟,赵婷婷,钱永德,潘世驹,黄成亮. 2016

[20]寒地高产水稻新品种龙稻132的选育及分蘖期耐盐碱性研究. 丁国华,刘凯,李柱刚,曹良子,周劲松,雷蕾,来永才,孙世臣.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